APP下载

王茂荫:一位被写进《资本论》的清朝官吏

2014-11-17张淑媛

月读 2014年6期
关键词:银票户部歙县

◎ 张淑媛 等

王茂荫:一位被写进《资本论》的清朝官吏

◎ 张淑媛 等

明清时代,北京会馆很多。会馆者,外省赶考举子的寓京招待所也。由举子的在京的家乡人中有头脸、有资财者所办,以接待滞留于京城的同乡。

宣武门外大街就有一处安徽歙县会馆,这个会馆里曾长期居住过一位被马克思赞誉过的清朝财政官员—王茂荫。

王茂荫是清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元老,但除了晚年在同治年受到过器重却未及发挥才能便谢世外,其余时间均受到压抑打击,郁郁不快。

王茂荫是位关心国民经济、潜心研究“古来圜法利弊”的货币改革家。

咸丰元年(1851),王茂荫任监察御史时,便向咸丰帝上了《条议钞法折》,建议发行由银号出资替政府兑现银两的钞票,并提出防治通货膨胀的办法。

咸丰三年(1853),王茂荫被擢升为户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负责政府的财政和货币事务。第二年,他又上《再议钞法折》,提议百姓及店铺持货币和银票可向国家兑现铜板、银两。为能够兑现,户部每月应拿出十万余串铜钱,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这已经很有今天银行的意味了。

朝廷虽然采纳了王茂荫的提议,发行了官票宝钞,却没有遵照他的“防弊”意见,造成了“钞无从取钱”,即不能兑现铜钱银两的后果,银票、宝钞成了一堆废纸。

弊病出来了,咸丰和那些迂腐大臣们立刻将责任推到王茂荫头上,这位早已经预见此结局并已提出防范措施的货币专家受到严厉申饬,从户部调到兵部任左侍郎。

虽然不再负责财政和货币之事,王茂荫仍十分关注银票、宝钞的贬值命运。咸丰七年(1857)他又一次建议“变通钱法”,但无人理睬。才能无处发挥,第二年王茂荫就以回家养病的理由辞去了朝廷的职务。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虽然在国内没有受到重视,却引起马克思的注意。马克思提到“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饬”。此段话被写进《资本论》附注。

王茂荫尽管是位管理财政和货币的高级官员,但他一生两袖清风,没有为自己和子女留下财富,在安徽老家歙县小巷里仅有陋宅一所,居京数十年未置一处房产、田产,除带家眷在北京生活过一年多外,几乎是独自一身在歙县会馆里度过清贫时光。每日从宣武门大街脚步匆匆入内城办公,晚上再回到会馆熬过清冷的月色。

王茂荫的座右铭是:“做官不为财,两袖清风足矣。”

(选自《蓦然回首之北京街巷胡同趣闻》,民族出版社。题图为位于安徽歙县古城旁的王茂荫雕像)

马克思知道王茂荫是因为当时驻北京的俄使节将这件事写进了《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一书中。后来,该书被德国人译成德文版发行,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看到了这本书,并对王茂荫的货币观点很赞同,于是在《资本论》将王茂荫的事记述下来。

关于“王茂荫”的人名翻译还有一段趣闻。马克思将“王茂荫”拼写作“wan-mao-in”,我国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陈启修先生将其译为“万卯寅”,但不敢肯定自己是正确的。后经崔敬伯、王思华、侯外庐、郭沫若、吴晗等人的多方考证,才知道“wan-mao-in”就是清朝官员王茂荫。

猜你喜欢

银票户部歙县
朱元璋道歉
朱元璋道歉
徽港
知州巧断案
知州巧断案
古人不造假银票
光绪元宝户部库平一两金币
银行承兑汇票流通中的风险管理
来武汉户部巷「过早」
歙县推广烟菜连作模式成效及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