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困境与对策

2014-11-17肖洋

现代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集群

摘要: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新兴成果转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现存问题包括产业集群效益与前期投入不匹配、产业集群职责界限不清晰、监督与协调中间机构监管不到位、虚拟产业集群协同补充关系不明朗;发展对策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并确立企业主体地位、梳理差异化功能与实施退出机制、成立监管组织协调产业合作对接、产学研联合发展虚拟产业集群。

关键词: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虚拟集群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区域内,数字出版企业以及与其发展相关联的信息、技术、渠道、金融、监管、教育等机构和组织通过产业分工、协作、竞争关系构建的有机集合体。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型特性,政策引导和财政扶持等配套机制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产业环境,但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更需要市场主导,以市场力量自发驱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的表现形式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既是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网络运营商、硬件生产商等产业链角色的内部集中,也是数字出版产业外部的衍生企业或组织的组群行为。

产业集群一经形成就会刺激集群内企业资源集聚速率、节约空间交易成本以及共享集群信誉品牌等,后者也同步作用于产业集群本身的发展。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来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动力主要依赖于技术和资本双重要素,具体表现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新兴成果转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四方面的动力源泉。①

1.数字技术研发能力

新出版业态的形成和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扩散。数字技术研发扎根于产业集群的土壤,能便捷获取共同业务目标的企业群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进取的信心保障,技术研发成果也能在众多相关联的数字出版企业间迅速传播扩散与修正完善,推动集群发展形成规模庞大的数字技术创新孵化基地。集群的空间特性也会自然地转化为竞争环境,激励数字出版企业技术创新和比较优势积累,使集群发展成为企业间继出版集团之外的新型技术合作生命体。数字技术研发能力除了来自集群的独立自主创新外,产学研协作也是有效的补充途径,美国的硅谷、英国的剑桥科技园、日本的筑波科学城即是很好的范例。

2.新兴成果转化能力

新兴成果转化可以改造传统出版产业形态,将旧有资源优势传承至数字出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数字技术研发是以企业为主体,新兴成果转化则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将数字技术接地气,与出版行业完美融合。由于产业集群的区域性和市场敏感性,新兴成果的转化会带动催生一批新的数字出版企业成长起来,因地制宜地与集群内企业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关系,以查漏补缺的形式细化产业链分工,实现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资源利用的外向型机制。

3.协同创新能力

数字出版产业链角色的多元化使集群内部企业的市场定位各有差异,单一企业难以垄断全产业链,且成本代价过高,依托集群优势实现内容和数字技术的共享与协同创新成为最优选择。集群企业间的协同创新能在竞争与合作间寻求有效的平衡点,形成企业主动规划准确的竞争区间和产业定位,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等各司其职,集群企业在自身的优势领域侧重有序的发展态势。协同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稳健发展的动力保障,若集群内企业盲目研发、恶性竞争,最终陷入隔离状态,产业集群就会名存实亡。

4.资本运营能力

产业集群相比游离在集群外的单个企业更具有融资优势。数字出版产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均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而产业集群依靠其规模和品牌效应,能显著提升集群内企业的信誉度、信贷风险等优势,削弱信贷约束并降低融资成本。数字出版产业市场主体资本积累的速度也与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调整的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②资本运营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做强做大的重要路径,其能力决定了集群企业间各类资本流动与配置的动力,最终影响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资本增值、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以及产业集群的经济发展。

上述四种能力作为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关系到产业集群战略实施的效能;同时四种能力也可作为衡量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绩效的指标体系,评价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二、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数量上的规模化,表现为国家部委和各地方政府的产业基地建设浪潮。截至2014年3月21日青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正式挂牌,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数量已经达到13个,加上原新闻出版总署建设的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21个产业基地,原国家广电总局建设的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共28个基地,以及文化部建设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280个基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相关的国家级基地或园区总量达到340多家。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并不均衡,迅速崛起的产业基地或园区建设仅从空间布局的硬件层面改善了产业的集聚状态,但涉及配套资源集聚、产业链优化等质的层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除了面临产业链不完善、区域特色指向性不强、竞合关系不成熟等发展基础性问题外,还存在着表现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缺陷。

1.产业集群效益与前期投入不匹配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效益不能单纯依靠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的营业收入统计规模来评价,数字出版龙头企业的陆续入驻必然带动这片产业高地经济规模的膨胀。产业集群效益需要用集群发展层面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如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由产业外力驱动而形成,但集群效益与政府前期投入并不匹配,具体表现为三方面:首先,专项资金扶持的预期成效不高。多数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年均投入5000万元的扶持资金显示出整齐划一的盲目,其并没有考虑地区产业发展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性,部分传统业态的转型、企业孵化与关键技术研发亟需解决项目资金到位不力、杯水车薪等问题;其次,政策投入的结构指向模糊与偏离。数字出版产业覆盖面广,符合入驻条件的企业被“请”进产业基地后,在税收、补贴等优惠条件下依赖政策保护伞,开展的却只是与数字出版沾边的相关业务,与政策投入期望的主流数字出版业务渐行渐远。再次,政府评估、干预的投入不够。最早建立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距今已六年,成熟的考核评估体系却迟迟未见,“扶持”“挂牌”成为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词,“退出机制”“解散”等字眼处于绝缘状态,产业基地发展是市场问题,但也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标准来检验或干预产业集群的发展。

2.产业集群职责界限不清晰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较鲜明的特点是同一基地或园区归属不同的产业基地类别,各产业基地间的职责界限模糊不清,形成“企业是实的、集群是虚的”的错觉,挂牌部门难免陷入重复建设、资源低效利用的困境,加上数字出版产业界限本身的复杂性,产业基地内的企业压力也不轻。集群归属类别太多,企业对多重身份的驾驭能力和协调能力跻身为主要矛盾,稍有不慎就会干扰影响企业正常的发展思路决策,陷入多方资源浪费或均衡发展导致缺乏特色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数据统计也是多头申报,一项成绩多项渠道汇报邀功,干扰了集群效益的客观评价,也阻碍了集群的良性发展。

3.监督与协调中间机构监管不到位

政府主导形成的产业集群容易陷进虎头蛇尾的泥潭。集群建立初期政府话语权偏大,集群发展期政府又过早放手,自由放任市场力量来主导集群,明显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缺乏在政府和市场之间发挥监督与协调作用的中间机构,产业基地管理机构设置存在明显盲点,岗位设置面临事业单位缺编、企业“政企分离、管办分离”体制要求的难题。一旦弱化产业集群的监督和协调,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就无法兑现良好的舞台效果,且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需要中间机构牵线搭桥,协调产学研关系。监督与协调中间机构的缺位稀释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

4.虚拟产业集群协同补充关系不明朗

产业集群的空间区域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前者在工业时代生产中作用明显。数字出版产业与虚拟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数字出版产业集群不仅包括数字出版基地等物理性的产业集群,也包括以互联网等业务平台构建的虚拟产业集群。数字出版虚拟产业集群是产权独立、地域分散、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或生产同一价值链上不同产品的数字出版相关企业的集合。③虚拟产业集群是以产业“组织行为接近”的关系来取代“地理位置接近”的空间限制,有助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跨地区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字出版产业的虚拟集群比物理集群更具有接近性,更具有资源利用、优势整合的迫切意愿,虚拟集群内合作企业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顾虑,只是少了政府层面对虚拟环境下的数字出版企业发展的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优惠。目前学界对数字出版产业虚拟集群的研究尚属空白,业界对数字出版虚拟产业集群的内涵和本质也未有涉猎,对虚拟产业集群和物理产业集群的协同补充关系与其说是不明朗不如说是茫然。但数字出版产业虚拟集群对建立新型市场秩序、优化产业链效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及适应我国现阶段出版企业布局分散的特点等方面具有重大且紧迫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已晋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集群战略被认为是以空间约束的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优化数字出版产业资源配置、缩减市场流通资本、提升产业效能转化的辐射规模以及短期内形成强大竞争优势共同体的有效战略途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在数量攀升的同时,亟需解决均衡投入产出效益、规范集群职责、完善监管协调机构和科学应对虚拟集群协同关系等问题,其关键措施和途径在于:

1.明确政府职能,确立企业主体地位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决定了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政府不宜过早放权对产业集群“无为而治”。相反,政府的职能应该随着产业集群发展的成熟程度分阶段转变,由集群初期的引导转换到中期的控制,再到后期的服务职能。

集群发展初期需重点处理好扶持资金和政策倾斜的差异化实施和干预,根据企业对政府投入的需求程度的评估结果来增减资源扶持力度;发展中期重点解决集群企业的考核和控制集群内恶性竞争问题,对偏离主业的企业予以警示整改直至驱逐出群,同时对产业集群整体建立评价和退出机制;集群发展后期重点关注公共服务配置和基础环境维系,将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回归到“市场为主导”的核心理念。政府在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全程中要积极、科学地作为,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规律,适时引导、控制和服务,营造有利于产业集群的生长环境,这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国情和数字出版产业特色所决定的。

2.梳理差异化功能,实施退出机制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原本是数字出版企业聚集和出版市场经济功能的叠加与优化,但政府主导作用的叠加会形成一定的副作用。同一园区多次挂牌弱化了集群发展的特色,干扰了企业发展的市场决策,也必然造成部分挂牌资源的浪费。如一个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就汇集了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上海张江动漫谷、上海市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十余个与数字出版相关的产业集群头衔。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迫切需要梳理集群的差异化功能定位,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组织协调,应对集群功能重叠的现象。不同集群如果确实需要作用于一个企业,各集群挂牌部门应协商划分集群的作用边界,包括资源投入和评价体系等标准和界限,为企业减负,避免将多重身份适应的压力全部强加给企业。对于经科学论证确需撤销的产业集群坚决予以撤销,完善产业集群的退出机制。

3.成立监管组织,协调产业合作对接

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监管服务体系,既要防止政府过度直接介入经济活动,又要避免市场随波逐流,行业协会等中间机构是理想的选择。英国伦敦西区间接监管集群治理的模式是较典型的范式,④伦敦西区作为英国表演艺术产业的剧场群,英格兰艺术委员会、伦敦剧院协会、大英演员工会等中间组织对集群的发展至关重要,既监管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又克服了过度监管导致市场失去活力与创新能动性的弊端。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内应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等组织,借助中间机构的功能加强对市场要素的投入和监管,以非盈利组织的视角建立有效的行业准则,加强行业自律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促进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对接,并建立与学研机构的沟通渠道,保障人才渠道的畅通,推动产业集群的稳健发展。

4.产学研联合发展虚拟产业集群

虚拟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能突破传统产业集群的地理限制,在虚拟空间整合更多资源,并能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企业的机会主义等问题。⑤我国数字出版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和实践较为落后,产学研机构亟需高度重视并联手攻关,在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背景下规划虚拟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解决当前数字出版企业规模偏小、地域分散等客观现实与产业集群建设相对立的问题,以新维度的虚拟产业集群协同补充数字出版产业基地等传统形态的产业集群体系。

政府一方面需要根据数字出版产业链特点因势利导,营造虚拟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的内外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构筑完善的信任体系和网络公共政策,消除虚拟空间中企业沟通、交易的不确定性。数字出版企业自身则需要规范技术和行业标准,并推动物流体系、支付平台等虚拟保障服务的完善。系列问题的前沿性和复杂度充分表明产学研机构对数字出版虚拟产业集群的研究与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

(肖洋,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编辑出版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数字出版十年研究(2000-2010年)”(项目编号:11YJC86005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金镭.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分析——以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群为例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6):45-49.

② 肖洋.数字出版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出 版.2014(2):6-10.

③ 李运强,吴秋明.虚拟产业集群——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J].华 东经济管理.2006(12):42-45.

④ 齐骥.国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借鉴与思考[J].城市观察.2013(3):102- 110.

⑤ 杜丹阳,郑方.虚拟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的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8 (5):89-93.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产业集群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学术期刊云出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