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字事件』的几点启示
2014-11-17◎向阳米戎
◎向 阳 米 戎
(向阳,东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米戎,东北大学出版社副编审)
说到文字,人人不陌生,编校人员更是每时每刻都要与之打交道。文字需要正确使用,人人都懂,但在现实生活、工作中用错文字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如前不久某电视台播报中国游客在巴基斯坦遇袭事件的新闻时,字幕打出的大字标题“配合做好善后工作 促巴尽快逞(惩)凶”中的“逞”字就令人瞠目。确保不出现错字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
1.几个经典的“错字事件”
并不是所有用错的字都会构成事件,但有些错字产生的后果的确很严重。
(1)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某家挂面厂因将包装纸上的“乌鲁木齐”写成了“鸟鲁木齐”而不得不重新印刷包装纸,由此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某翻译事务所受人之托把英文的矿产开发报告译成中文,因错把银元素Ag译成了金元素Au,使得投标者错误决策,先期投入了巨额资金,影响了上千万元投资项目的进展。这两例说明错字也是有“价值”的,人们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无异于生产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
(2)致人无端遭受伤痛。湖北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因摔断了右腿到医院医治,因为管床医生在手术通知单上把“右”腿错写成了“左”腿,最终造成老人双腿残疾。可谓一字之错,“魔法无边”。
(3)招致战争失败。当年冯玉祥的作战参谋在拟制作战命令时,把位于河南北部的“沁阳”错写成了河南南部的“泌阳”。就因为“泌”比“沁”多的这一撇,使得冯部非但多走了几百公里的冤枉路,而且还因南下泌阳没能及时与友军在北面的沁阳会合而贻误了战机,最终导致倒蒋战争的失败。后人戏称此为“败在一撇上的战争”。
2.出版工作中的“错字事件”
出版工作是与文字打交道的,更不乏类似的“错字事件”。
(1)某官方报章在头版报眼处报道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的大字标题中,写错了主要领导人的名字,迫使报社不得不把已经发出的报纸尽数收回更新再发。可以试想,为这一字之错,报社得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为严重的是由此造成的政治影响可能很难挽回。
(2)针对国内极少数人鼓吹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情况,邓小平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可在一本书中,“他们”却被排印成了“我们”。这样一来,“我”这个错字就篡改了原话的意思,理所当然地构成了极其严重的政治性错误。
(3)国内某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出现了一字之差,把地图上某国的首都错标成了“北京”。该国的驻华使馆可不认为这是错字,坚持认定这是我方对其怀有领土要求之举,为此照会我方,要求作出解释。一个看似普通的错字竟引发如此严重的外交事件,恐怕是该家出版社编校人员做梦都不曾想到的。
3.“错字事件”产业的原因
以上例子以字害词,以词害意,扭曲了作者的本意,危害不浅。从所引发的严重后果看,它们的确不失为“错字事件”,值得深省。它们之所以出现,应该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工作责任心不强是主因,对错字或多或少地抱有无所谓的态度是具体体现,如笔者一位朋友论文的大字标题《……对策》刊出后却变成了《……对象》,在交涉时对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道“不就错了一个字么”,缺少思过的诚意。这样的工作态度,出错实属必然。从客观方面看,现在电脑录入文字的出错几率较过去的人工检字要大得多,是“对策”还是“对象”,是“惩”还是“逞”,选错只是瞬间的事儿,不细心的话还真不易察觉。这就更加反衬出思想重视、态度认真对避免错字出现的重要性。
4.由“错字事件”得到的几点启示
拙作的着眼点不是罗列豆腐账,而是以此为鉴,认清错字的危害,并由此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1)错字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有文字的使用,就有出现错字的可能,这就如同稻田里的稗子经常与秧苗伴生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编校时常怀警觉之心,不可有丝毫的懈怠之意。
(2)“有些错字无所谓”的想法靠不住。错字与“错字事件”虽然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实事求是地说,错字引发事件可能是很小的概率,但不能说错字无所谓。《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对小概率事件有确切的定义:“在一次试验中很难发生,但很难发生不等于不发生”。前述实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强化防范错字的意识。从严格意义上讲,出版物中的文字个个都有自己的特殊“使命”,字错了也就失去了使用价值,更不用说酿成“错字事件”了,而更为要紧的是我们无从知晓哪一个错字会演变成“错字事件”,因此只能实打实地逐字进行甄别、不放过任何一个错字,这应该成为编校者的工作理念。
(4)破除两个“不以为”的观念。前面谈到了错字之所以屡禁不止的原因,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多关注一下主观方面为好,这其中的两个“不以为”——不以为意和不以为错,即不重视和看不出来错——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必须改变不以为意的态度,要做到在思想上“把消灭错字认真地当作一件事情来办”(毛泽东语),在态度上对错字必须“零容忍”,在行动上对错字要严阵以待。总之,对错字要夕惕若历,以期对它们形成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一个错字都没有,在实际上也许做不到,但是我总是要以此为鹄的,至少使它的错字极少。”(邹韬奋语)
对于不以为错的问题,只能靠加强文字功底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文字知识上多下些功夫,以此提高辨识错字的能力。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掌握了文字知识并不等同于一定具备了辨识错字的能力。依笔者的经验,辨错更多地要靠敏感性,也就是对错字能形成条件反射,而这就必须多实践、多总结经验,寻找文字出错的规律,形成自己的辨错方式。只要大家都这样去做,相信错字及“错字事件”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