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冰冷夜色中的热血与火
——见证历史的红十字袖章与一个城市的血色记忆
2014-11-17张晓阳
◎张晓阳
那冰冷夜色中的热血与火
——见证历史的红十字袖章与一个城市的血色记忆
◎张晓阳
雾霾散去,再现蓝天。当沦陷八年的民国首都终于光复、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以中华民族的胜利告慰先烈的时候,站在当年伤痕累累的雨花台上,我在那一段血染的记忆中感受到的依旧是一阵刻骨铭心的痛。
尽管那一场生死决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尽管奔跑的疾风已经喑哑于山巅,我们的伤口却依旧在滴血。面对死而不僵的侵略者的阴魂,我们依旧不能麻痹自己的神经。遥望浪涛汹涌的海,但见那冰冷夜色中的热血与火,依旧激荡在天地之间……
1
是一幅有着“同善堂掩埋组组长刘德才”字样的红十字符号的袖章,把我带到那惨烈而又悲壮的1937年。
纷飞的战火中,抗日将士的热血染红了古城南京的每一寸土地。
11月12日,占领上海后的日本侵略军兵分三路,向南京步步推进。刚刚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中国军队,准备在这里再一次与来犯的强敌作一场生死的搏击。
我眼前的雨花台,自然是首当其冲。
从淞沪战场退下来的中国军队第87师和88师,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他们在没有给养的情况下,徒步300余公里,从上海来到南京。第87师负责守卫光华门、88师负责守卫雨花台、中华门,来不及休整,来不及构筑工事,两个师在各自的阵地开始了迎击日寇的殊死一战。
12月10日,战斗打响。11日,对雨花台阵地狂轰滥炸的日军,向中国守军第88师发起猛攻。
头戴钢盔、手持三八步枪的鬼子,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之下,从山脚下杀了上来。此时,山头阵地上的中国军人,只有沟堑战壕和有限的武器防备。
敌强我弱,实力悬殊。战斗打得异常艰苦。
站在今日雨花台的山头之上,满目郁郁葱葱的青草大树,很难想象当年此处竟是血流成河之地。头一天打退日军进攻之后,第262旅少将旅长朱赤亲赴战壕,组织战士们收集日军留下的武器。打得只剩下一个特务连的中国守军,眼看突围无望。朱赤命令士兵把手榴弹的盖子全部打开,捆在阵地前沿。面对气焰嚣张的强敌,数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在日军血肉横飞的同时,朱赤中弹殉国。他的口袋里还放着结婚照片和一封未寄出的家书。
与此同时,进攻中华门的日军第114师团,部分军队突入城内,但被守城的第88师迎头痛击,终被中国军队全歼。
然而,由于实力过于悬殊,负责雨花台防御的第88师虽然继续浴血抗战,但终因寡不
敌众,将士们含恨沙场。雨花台终于在12日失守。中国守军大部慷慨捐躯。
第264旅少将旅长高致嵩、262旅上校副旅长华品章、262旅524团上校团长韩宪元也都在此壮烈捐躯,后都被国家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2
由于战争的惨烈,战场上一具具含恨而死的将士们的遗体,根本来不及运回。只能由刘德才等这些同善堂人员负责清理、掩埋。作为掩埋组的组长,他只能强忍悲痛,默默地为牺牲的将士们祈祷,祈祷上帝的保佑,让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入土为安。
处于日寇猛烈轰炸之下的古城南京,在弥漫的硝烟中成为一片火海。多年之后,刘德才依然清晰地记得,12月13日那天的上午,从雨花门、中华门入城的鬼子,立即开始了对平民百姓的血腥屠杀。成群的老人、妇女、孩子和混杂在人群中的伤病兵,随着那罪恶的枪声,纷纷倒在血泊中。往日繁华的街头,顿时尸骨成堆。
1947年1月,在南京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时,刘德才曾经出庭作证,仅他这个组长和副组长戈长根负责的这个掩埋组,掩埋的尸体就有7000多具。
金陵兵工厂的后山,就是遇难同胞的“万人坑”。
据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披露,自1937年12月26日至1938年5月1日,四个多月中,南京的另外一个慈善机构崇善堂,掩埋的尸体就达到112267具,其中男尸109363具,女尸2091具,童尸813具。
红卍字会收埋尸体43123具。
红十字会收埋尸体22683具。
回民掩埋队收埋的尸体不下400具。
湖南木材商盛世征、昌开运因一批木材经长江运至南京,在上新河暂居期间,他俩不忍看遇难同胞曝尸野外,曾自费雇工,将上新河地区死难军民的尸体加以埋葬,共收埋尸体28730具。
市民芮芳缘、张鸿儒、杨广才等,集合避难归来的热心人士30余人,组织义务掩埋工作。在1938年1月5日以后的40多天中,在中华门至花神庙一带,掩埋难民尸体5000余具。他们又在中华门金陵兵工厂宿舍的二楼三楼上,发现中国士兵尸体2000余具。他们强忍悲痛,将这些尸体分别埋葬在雨花台山下及望江矶、花神庙等处,此有骨堆为证。
此外,还有伪南京市政公署督办高冠吾收埋遗骨3000余具。伪下关区区公所所长刘连祥组织收埋尸体3240具……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的掩埋活动都是单独进行的。埋尸的时间、地点及数字,均未列入前边提到的慈善机构提供的埋尸的明细表中。
还有许多民众对其亲属的掩埋,因为缺乏完整的统计资料,已经无法考证。
不能忽略的还有,日军为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证,曾经动用部队专门毁尸灭迹。据有关资料,他们焚烧、抛江的尸体当在15万具以上。
那血雨腥风中的1937年,已经成为古城南京永远的痛!
3
对于南京那一段悲壮、惨烈的历史,现代作家阿垅(原名陈守梅,南京保卫战时在第88师担任连长),于1939年写出的报告文学体长篇小说《南京》(现名《南京血祭》),有比较详尽的记述。
那刻骨铭心的日子,至今想起来仍然让人胆战心惊。据不完全统计,短短的一个多月,中国军民被杀死和活埋的人数当在30万以上。
在那一场惨绝人寰的恶战中,以身殉国的中国军人在万人以上,其中的少将以上军官就有11位。他们的热血,已经化作这个城市上空的一缕晚霞。
4
在那暗无天日、野兽横行的日子里,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抗日将士、英勇的南京人民与疯狂一时的日寇进行了殊死的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12月14日,南京大屠杀开始的第二天,双手沾满南京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日寇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第14联队长井手龙男大佐(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被一发炮弹击毙于其所部的宿营地——金陵兵工厂附近。这个为日军攻陷南京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急先锋,为其犯下的罪行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井手龙男被击毙的地点——兵工专门学校的五层楼校舍,今天还完好地保存于晨光机器厂的院内,并入选了第一批南京市重要近现代建筑名单。这座历经沧桑而至今仍屹立的五层民国建筑,曾见证了屠城的兽军遭到有力反抗的场景,也见证了南京军民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12月17日早晨,日寇绑架了汽车司机梁志成,威逼他把一辆满载机枪子弹的汽车开往下关。梁觉得决不能把这些子弹运去杀害自己的同胞,所以当他被推上卡车,一个日寇军官用枪强迫他开车的时候,他不顾死亡的威胁,突然一拳打倒了那个监视他的日寇军官,跟着猛扑到那个日寇身上,双手狠狠地扼住他的喉咙。车上的日寇发现了,跳下来用马刀乱砍梁志成;那个日寇军官也狼狈地爬起来,拾起手枪向梁志成开了一枪,梁志成倒在血泊中昏迷过去。下午,他逐渐苏醒,挣扎着爬回家。第二天拂晓时,梁志成知道自己不行了,他咬紧牙关对他姐姐说,告诉我的朋友,我是给日本人杀死的,要告诉大家,我至死也没有帮日本鬼子做过一件事。
中华门外,日寇的一列火车从中华门车站开出。快到板桥的时候,一个妇女蹒跚着在铁轨上向着列车走来。刹车来不及了,机车刚一碰上这个妇女,便立刻炸毁了,列车被掀出轨道之外,几百个日寇死亡。据说,这个妇女的一家都被日寇杀害了,她矢志报仇,投身游击队,满身捆着炸药,与日寇同归于尽……
5
江涛、落日、飞舟,西风、秋雨、江南。背负着历史的辛酸,我走进了南京首家民间抗日战争史料陈列馆的大门。
一幅幅再现屠城史的黑白照片,一篇篇不屈抗争的真实记载。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场震惊世界的人间悲剧,让我的脚步格外沉重。
凛冽的寒风中,我似乎听到了当年那战马的嘶鸣。烈士亡灵那悲愤的呼喊,依旧在雨花台的上空回荡。激烈的南京保卫战已然过去了77年。中国军人的勇敢,南京人民的气节与不屈,至今仍让人一想起就回肠荡气,肃然起敬。
见证历史的红十字袖章,在一个城市的血色记忆中滚烫着永远的热泪。
那冰冷夜色中的热血与火,正殷红成一片壮美的杜鹃。历史,将会牢牢记住这座饱经劫难坚贞不屈的古老城市!
(作者系南京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