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人
2014-11-17王春迪
□王春迪
生意人
□王春迪
老街人办丧事,无论穷富,都坐流水席。海爷府上老太太走的时候,前来吊丧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有来往的,到海爷那边说句安慰的话。没来往的,像一些贫苦的百姓人家,无论认不认识,只要在老太太灵前磕两个头,就可以到桌上好吃好喝一顿。
那天,海爷府摆了多少桌流水席,数也数不清。据说,光洗碗筷的人就用了五十个青壮的妇女,从早到晚,一刻不停。
正当府上府下手忙脚乱的时候,吴管家心急火燎地跑到院子里,吴管家看海爷家三个少爷正围在一块,便急匆匆地过来问,你们谁看到老爷了?
少爷们说,没看到,啥事急成这样啊?吴管家皱了皱眉头,把他们拉到一边,说,府上的银库被人撬了!
大少爷大惊失色:咋丢的?
吴管家说,先前还好好的,看门的人上了一趟茅房,一袋烟的工夫,就出事了。
大少爷听罢撸起袖子直嚷嚷,刚要喊人就被三少爷拦住了,三少爷说,咱家的银子多的是,光天化日的,这贼也不好用车拉、用筐抬,丢点钱,算是消灾了。今儿个这场子,是脸面的事,你若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咋呼,让外人看了笑话,不值!
大少爷听罢,青着脸,说,那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吧,谁吃了豹子胆了,敢在这节骨眼上动咱的土?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
二少爷默不作声,他找来他的随从小六子,让小六子找人到墙外候着,防止有贼人在外头接应。然后找来一张席子,就铺在府上的大门口,二少爷啥话没说就披麻戴孝跪在席上。
每每有人吊丧出来,无论尊卑贫富,二少爷都对人行跪拜之礼,以示主家的谢意。二少爷这一举动让来吊丧的宾客很是感动,谁能那么不识抬举,就干等着,让堂堂海爷家的二少爷对你行跪拜之礼?
所以不等二少爷把头低下来,宾客们立刻跑上去礼节性地搀一把。二少爷趁机看看这些人身上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异样,毕竟已经夏至了,大家衣衫单薄,偷来的金银,揣在怀里,鼓鼓囊囊的,稍微一动就会走样。谁是贼,瞄一眼就有数了。
可二少爷不说,谁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出了门,大伙纷纷夸海爷教子有方,夸二少爷孝顺、懂礼数。
可是,直至所有吊丧的宾客和帮忙的下人都走了,二少爷还是没能找到那个贼。眼瞅府上要关门掌灯了,连吴管家都要挑灯回去了。
吴管家和二少爷客套一番之后,刚要出门,二少爷忽然喊了一声,吴管家您且慢。二少爷喊来随从小六子,说,吴管家忙活了一天,太辛苦了,快去,送送吴管家。
六子见二少爷眼睛一亮,立刻心领神会,一把抢过吴管家手中的灯笼,弓身开道。此时,就见六子手中一沉,吴管家脸色一沉,六子过门槛时,故意摔一跟头,灯笼飞出去几步远,从灯笼里,立刻叮叮当当地摔出了一些亮润灰黑的银砖来。
原来,这插洋蜡的灯座,不是木头的,而是临时被吴管家铺上了一层银砖,足有三斤沉。
大伙见到这一幕,纷纷傻了眼。原来,吴管家贼喊捉贼,偷银子的,就是他自己!
可吴管家在府上待了几十年,一直以来,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府里上上下下都对他敬重有加,谁不知道海爷府上的管家给个县令都不换?今儿个,咋为了区区几块银砖就当上了贼呢?
正当大伙摸不着头脑时,一直坐在厅堂里的海爷竟然哈哈大笑起来。他这一笑,吴管家也笑了。
海爷吆喝道,吴管家,你咋把我给你的银子放灯笼里了?快收起来。大伙全都蒙了,没一个人知道这俩人唱的是哪一出。
几年后,海爷把家业交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海爷让大少爷负责管账,让三少爷应付平日场面上的迎来送往,而把当家人的交椅给了二少爷。
原来,那天海爷和吴管家演了一出戏,假装银库被盗,本来,只想看看几个少爷遇到这种场面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不想二少爷竟然较起了真,在门口铺着席子挨个儿查了一遍。
海爷见罢觉得很有趣,随即告诉吴管家,就这么一直和二少爷玩下去,看看这小子能搞出啥名堂来。于是,吴管家就硬着头皮,把银子装进了灯笼里。没想到,这二少爷还真的把“贼”给挖出来了。
退位那天,海爷告诉大伙,大少爷从小跟着我过苦日子,每一个铜板都看得很重,所以在钱上面,斤斤计较,沉不住气,一听说丢钱了,立刻嚷嚷起来,这小子,最适合管账。三少爷呢,自打娘胎出来,就是在甜水里泡大的,为人仗义疏财,喜好脸面,最适合应付场面上的事。而二少爷,头脑精明,眼疾心细,既想要面子,又不想伤里子,甚至像吴管家那样亲近的人,也都提防着。这小子天生是做生意的好料。
做上当家人的那天,前来祝贺二少爷的人络绎不绝。晚上,二少爷的媳妇为哄男人开心,把当天大伙说的那些恭维话一五一十地倒给二少爷听。
当媳妇说到外人夸二少爷比他爹还能时,二少爷嘴一撇,叹道,你们懂个啥啊,古代巨富曹邴氏,曾给子孙立下六字家规—俯有拾,仰有取。意思是低头抬头都要有所得,一举一动都不能忘记挣钱。那天,老爷子给自己的亲娘治丧,还想着生意上的事,他这人真的是钻到钱眼里了!要说生意人,谁能比得上他?这老爷子都快成精了。
(原载《小说月刊》2014年第6期 河南李金锋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