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新课程授课中的困惑与解决办法

2014-11-17吕世平

新课程·中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困惑多元化新课程

摘 要:新课程理念具有丰富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深感新课程内涵的深远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但在具体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与困惑,如:授课课时、授课顺序安排等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多元化;实践;困惑

笔者从事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历时多年。真可谓是在探索中前进,不过,总的来说,整体把握高中教学新课程,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数学的主要脉络,但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授课课时、授课顺序安排等问题上出现了知识脉络和逻辑认识上的交错,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来探讨。

【困惑一】必修一第一章“函数”与必修五“不等式”的关系

在必修一中讲了函数及其函数性质方面的应用,函数通常与方程、不等式、算法等内容之间有横向的联系和纵向的深入。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挖掘函数图象对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其基本的应用就是解决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对称等。对于二次函数来说就涉及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和根的个数的问题与判断,难免会涉及大量的不等式问题,如恒成立问题,存在性问题等。而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是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问题又安排在后面的必修五中。所以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该怎么办?

【解决办法一】为了让教师有所适从,让师生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我的想法是:第一章集合学习后,立即给学生介绍有关不等式的内容,尤其是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结合九年级学习的二次函数、二次方程,即三个二次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学习研究。这样的话,我想学生学习起来可能就会顺畅些,并且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应更具科学性。

【困惑二】初等函数中第一章“任意角三角函数”与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的关系

必修四第一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到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应用中,必须用到有关和(差)角公式,而恰恰是把和(差)角的正,余弦,正切公式及其使用,半角公式变形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内容安排在第三章,在角的正、余弦和正切,尤其对于形如y=Asin(ωx+φ)和y=Acos(ωx+φ)型图象与性质及其应用中,通常题目的设置上往往会涉及对y=asinα+bcosα型结构化简,这就使我们在

第一章中有关三角函数性质的应用和拓展中,由于缺乏知识而被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拓展知识,系统地整理、归纳它呢?

【解决办法二】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把第一章和第三章结合起来学习,也就是先学习全部的公式及恒等变换的思想与方法,再系统地探究其性质,一方面,学生接受起来容易些;另一方面,在理解、梳理及应用中更系统和科学。

【困惑三】概率与方法数的问题

在必修三第三章中介绍了概率的概念及其两类模型:(1)古典概型;(2)几何概型。在古典概型问题中,对于基本事件的理解在教学中是一大难点,简单的问题,学生容易理解与把握,对于涉及元素较多时,理解并非易事,比如:“甲、乙、丙、丁等十人站队

①甲乙都站在边上,②甲或乙站在边上,③甲和乙相邻,分别求以上三类事件发生的概率?”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旧人教版教学中是一个简单问题,而在新课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枚举法或树状结构图和列表法解决问题,元素较少时还可以算,否则,再附加条件,就不方便了。那么,就这样的问题,我们会有更好的办法吗?

【解决办法三】我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给学生介绍了两个计数原理,这是这一部分知识的主要思想和依据,最起码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问题分类,什么样的问题分步,然后适当地介绍排列和组合的知识,这样就会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总之,我认为,为了高考,课堂上要多讲一点,条理一些,多补充一点,单元测试卷不宜太简单,太简单了没有练习的价值,而且学生也可能会骄傲,不想再多下工夫了;但课堂上不能讲得太多、太难,这样有很多学生根本就接受不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我们要讲求实用性,学生能够准确地应用知识,并能应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吕世平,男,生于1977年4月,1999年8月参加工作,在甘肃西和县第二中学任教,中学一级教师,一直担任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学科成绩显著,一直探索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困惑多元化新课程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小学国学教育之我见
达赖的“困惑”与解惑之道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