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杂说
2014-11-17郑元绪
郑元绪
初中开始学几何。韩先生走上讲台,放下教具,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规矩”二字。两件木制教具:一个圆规、一个角尺。尺规联手,变幻出多少图形;这一“规”一“矩”,打开了欧氏几何学的大门。当然,尺和规自己也要守“规矩”:尺可无限长,规可任意宽,但均不能有刻度。而且,尺规作图也有许多“不能”,如三等分角、倍立方及化圆为方等等,这早已为数学大师所证明。
《孟子》有话: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曹孟德有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凡事植入了哲学基因,便上了新层面。“规矩”进了北京学生高考试卷,有人翻出了郭德纲一篇旧文也是说规矩的:
孩子在街上走,穿着打扮看娘的手艺,说话办事显出爹的教导。全家围坐用餐,大人不动孩子不能动。吃饭坐哪就不能再换,端着饭碗到处跑那是要饭的。用筷子敲盘碗有乞丐之嫌,在外吃饭这叫骂厨子。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家有客人,谨记茶七饭八酒满。上人家里串门,敲门先敲一下,再连敲两下,急促拍门那是报丧……
旧规矩下课,新规矩登场。现在有微信就别串门了,还要记住吃饭时别玩手机,地铁里别亲嘴儿,跟女下属别开房一古人早就说过兔子不吃窝边草,规矩一多就忘了。
北京人讲老理儿,因为北京城就是座规矩的城。厚厚实实的城墙,有“内九外七”16个城门在把守。起初天安门东西两侧,还各有一个“三座门”挡着道;门太窄,出过交通事故。1951年彭真主持开会,讨论这门拆不拆。一位司机说,三座门害死人,等于是反革命,不让拆就是包庇反革命。梁思成倒没往革命上想,但明白拆三座门就是拆城墙的前奏。他力主保护,无奈拆的呼声太高,拗不过。林徽因座位上传出嘤嘤哭声,彭真走过去安慰了一番。彭是高级领导人,但尊重专家、尊重女性,他懂规矩,有涵养。
规矩里面有法律,有道德、有礼节、有民俗,但它也是个有边没沿的东西,要靠人心去把握。现在讲百善孝为先,有人搬出(《二十四孝》,却发现传统的孝道很吓人。晋人郭巨家境贫寒,为减少一张嘴让母亲吃饱饭,就把孩子给活埋了。那是史上最早的“人口论”,血腥味。还有个叫吴猛的,夏天每夜赤身,端坐于父亲床前让蚊子叮,只图父亲能睡个安稳觉。这招我也学不了,大夫说我的血稠,用针管抽都费劲,所以很少挨蚊子咬。
这辈子我“尽孝”最得意的事,是陪父亲熬过夜。那年他已八十开外,在我那儿小住了十来天。夜深人静,我泡了酽茶,让父亲打开了话匣子。从小时候种地,到15岁外出学买卖;从带母亲到口外治眼疾,到参加市工会算盘比赛得了奖……一辈子的事全都像是在昨天。天边泛自,才恋恋不舍地睡下;次晚又聊到两点多。尽了兴的父亲好似吃了大餐、泡了温泉、中了大奖,别提多舒坦。还有谁肯耐下心来,听他絮絮叨叨、颠来倒去翻晒那70年的陈年烂谷子?今夜,六十开外的儿子戴着助听器,规规矩矩垂首一旁尽孝道。
父亲也讲了一段老规矩。日伪时期有一年,东家躲避战乱突然“失踪”,好端端的店铺扔下了。店员、伙计慌了神,有人提出分了钱财鸟兽散,那可是笔大数目,说不定就是日后的“第一桶金”。但多数人觉得做人要本份、做事要仁义,支持包括父亲在内的几位“先生”把局面撑起来。半年后东家露了面,钱、物、账分分明明完璧归了赵。
眼下讲究的是:抓住机会,发财要趁早!自然了,抓不住机会的父亲从没发过财。
发不发财,那得靠财运;但给规矩人以尊重,这社会就规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