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对策
2014-11-16徐卫华杜海燕
徐卫华,杜海燕
(江苏省滨海县林果生产服务站,江苏 滨海224500)
1 引言
滨海县处于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为湿润的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降水较充沛,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都非常适合发展林业产业。近些年该县连续实施了一系列的造林工程,森林资源总量迅速增加,林业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和本地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保障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该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滨海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和防治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2 滨海县林业有害生物现状分析
2.1 发生面积广,防治难度大
随着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不断。近年来因为杨树产业的发展,新造林面积多为人工意杨纯林,树种组成单一,林层及龄组结构相对简单,生物多样性差,天敌的种类和数量不足,对林地内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差,有利于林木病虫危害发生。杨树溃疡病连年发生大面积的危害,能够暴发成灾的虫害,如草履蚧、刺蛾、天牛(类)等在局部地区常年发生,杨小舟蛾间断性爆发、防控压力巨大(表1)。
表1 有害生物统计 hm2
2.2 危险性害虫扩散迅速,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自2011年发生美国白蛾为害以来,疫情迅速扩大,2014已越过苏北灌溉总渠继续向南蔓延,严重威胁全县林业产业的发展。全县每年因美国白蛾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0多万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年份 乡镇级疫区数/个 村级疫区数/个 发生面积/hm2 2011年1 2 150 2012年4 16 1200 2013年12 97 2200
3 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3.1 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意识淡薄
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长期性认识不够,存在松懈和厌战思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摆不上应有的位置,林业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显现慢,有害生物防治不能直接感受到经济效益,有害生物防控常常被忽视。随着杨树产业的发展,农民栽植杨树的热情空前高涨,增加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很高,但在资源保护方面意识淡薄,有害生物危害发生时,个别群众在疫情爆发后产生了疫情严重,防不住的消极情绪。基层群众防控意识不强,防控能力不高,导致群众参与防治的积极性不高,群防群控的氛围还不够浓烈。部分乡镇在防控中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过分依赖县林业部门防治、专业队防治、大型器械防治,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3.2 预测预报体系不健全
乡镇林技人员数量少,专业技术薄弱,工作精力分散,虫情调查手段和设备落后,缺乏长效激励机制,难以全面、高效的完成监测任务,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缺乏必要的工作基础。监测点密度不够,不能准确反映全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
3.3 防治方法不得当
防治方法简单,缺乏正确应对有害生物爆发的基本知识,虽配备了专业器械,但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防控器械的不足和搭配不合理,造成了只能防住局部,整体防控效果相对较差。
3.4 林业发展协调不够,预防机制不足
林业生产中各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引种、育苗、造林,林地管理等工作常忽视有害生物防控的需要,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
4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
针对滨海县目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现状和防控存在的问题,需要站在更高、更科学的层次上来提高认识,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有害生物的防控问题。
4.1 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组织程度
要从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安全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是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可以减轻危害损失促,保护森林资源,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因此需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纳入地方防灾减灾计划,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形成政府主导、单位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落实防控目标责任制,逐级划定责任区确保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4.2 加强预警体系建设,提高测报的覆盖率和准确率
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完善县、镇、村三级监测网络,强化对乡镇林业站设备等基础设施和能力的建设,使监测能力能够适应防治工作的需要。普查与专项调查向结合,提高普查效能,突出重点时期,搞好专项调查,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为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4.3 加大森防科技含量,提高综合防控能力
改变“重培育,轻保护,重化防、轻预防”的防治观念,走林业生产有害生物防控协调发展的路子,适应新形势下林业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搞生态林业,科学营林,在保护好现有林的基础上,造林要坚持适地适树,选择抗逆能力较强的树种。布局要向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复合型生态林业方向发展,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林分生态抗逆能力,促进森林健康发展。防治上要大力开展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多手段综合治理,低成本、高效益地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推广使用生物制剂、仿生制剂等环境友好型农药,减少林业生产投入物对环境影响,保持林间生态平衡。
4.4 开拓森防体系建设,推进多元化防控机制发展
需形成完备的有害生物“群防群治、联防联治”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采取由政府牵头、协会组织、群众联户、单位组建的等形式,形成了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专业化防治的社会化防控体系,建立专业化防治服务公司,实行有偿服务,推广招投标防治、承包防治等,真正把有害生物防治推向市场,实现防治管理模式由一般性治理向工程治理转变,才能有效解决了防治任务繁重、群众防控能力不足、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矛盾。
4.5 创新防控投入机制,优化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要提前安排,重点保证,将防控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强和完善立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控能力。二是拓展筹资渠道,积极探索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投入形式并举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利用市场规律建立高效投入机制,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明确产权责任,依法防治,按“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严格落实防控责任,动员林木所有者主动参与防治。
4.6 大力开展宣传,提高全民的防控意识
进一步加大对林业有害生物危险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林业有害生物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提高全民的防控意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防治。营造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关注程度,切实增强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克服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进一步完善举报奖惩制度,激励全社会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防控技术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