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MS的IPv6用户接入及业务适配方案研究

2014-11-15朱晓洁杨征

移动通信 2014年19期
关键词:双栈发送给字段

朱晓洁+杨征

介绍了IPv6用户接入IMS网络的场景和业务要求,对支持IPv6用户接入的边界翻译和地址双栈这2种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结合技术实现及运营管理等要求提出方案建议。此外,针对边界翻译方案部署提出IPv6用户认证鉴权以及与IPv4用户间的话音业务适配流程。

IMS IPv6 业务适配 边界翻译 地址双栈

1 引言

光纤接入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商用部署推动了IPv6地址的广泛应用,运营商基于宽带接入网络和IMS系统为用户提供宽带多媒体话音业务。由于现役IMS网络大多基于IPv4承载,因此用户采用IPv6地址接入对IMS网络提出了IPv6与IPv4用户间的话音、短信及其他多媒体业务的适配要求。

此外,随着4G网络的商用部署,当前移动网络2G、3G、4G等多制式并存的网络环境为话音业务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运营商根据自身业务和网络的发展要求,可以选择纯电路域(如CS Fallback、SVLTE等)、纯分组域(如VoLTE)、电路域与分组域结合(如SRVCC、DRVCC等)等方式提供话音业务。电路域退网后,业界推荐使用VoLTE作为移动4G LTE网络话音业务的终极解决方案,即基于LTE分组域和IMS系统为LTE接入用户提供话音业务。由于LTE网络用户接入启用IPv6地址,因此与固定宽带接入话音用户类似,VoLTE对IMS提出了IPv6用户接入和业务适配的要求。

本文对IPv6用户接入IMS网络的场景和需求、IMS网络支持IPv6用户接入的技术方案、IPv6用户接入的业务适配方案进行研究,提出IPv6用户接入对IMS相关网元的技术要求。

2 IPv6用户接入IMS网络的场景和需求

IMS用户从固定宽带或移动LTE接入网获取IPv6地址,并用IPv6地址向IMS网络发起注册和业务请求,IMS网络能正确处理注册和业务适配,为用户提供服务。IPv6用户的业务能力及体验要求与IPv4用户相同。

IPv6用户接入类型主要包括:

(1)移动手机用户通过3G/4G网络接入IMS核心网;

(2)PC用户通过互联网接入IMS核心网;

(3)SIP硬终端、PON/IAD等用户通过专线或VPN接入IMS核心网。

IPv6用户接入IMS网络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IPv6用户接入IMS网络示意图

边缘会话控制网元(SBC)完成IMS系统内部网络与用户接入网的安全隔离。用户数据库HSS、会话控制S/I/P-CSCF、互通网元MGCF/IM-MGW等IMS核心网元需要同时支持IPv4和IPv6用户的接入认证、路由以及业务提供,支持IPv4与IPv6用户之间的业务互通。Ut接口支持IPv4与IPv6用户对业务属性的自配置和自管理。

3 IMS网络支持IPv6用户接入的技术方案

3.1 地址双栈方式和边界翻译方式

针对固定和移动IPv6用户的接入需求,当前基于IPv4版本的IMS网络承接IPv6用户接入的技术方案主要有地址双栈方式和边界翻译方式。

地址双栈方式是指IMS网络的所有网元均运行在IPv4/IPv6双栈,同时支持IPv4和IPv6通信。对于会话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均采用同种地址类型如同为IPv4或同为IPv6时,IMS网络无需对会话的信令和媒体IP地址进行转换。当会话用户双方采用不同IP版本时,需要通过媒体协商响应方的SBC完成SIP信令和IP媒体包的IPv4/IPv6版本转换。

边界翻译方式是指IMS核心网络运行在单栈方式,域内统一采用IPv4或IPv6地址,当需进行互联或互通的终端、应用服务器、网管和计费系统、其它网络等与IMS网络域内采用的IP版本不同时,则在接入或互通边界设置相应功能完成信令和媒体的翻译与转换。

3.2 方案比较和建议

对地址双栈和边界翻译方式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地址双栈和边界翻译方式比较表

比较内容 地址双栈方式 边界翻译方式

业务能力 IPv6用户业务能力与IPv4用户相同。 IPv6用户业务能力与IPv4用户相同。

IMS网络设备

支持情况 部分设备支持。 所有设备均支持。

地址需求 核心和边界网元均需配置IPv4和IPv6这2套地址。 核心网元需1套地址,边界网元需2套地址。

转换效率 较高,信令和媒体IP协议转换仅针对发送接收方地址版本不一致的会话,且仅需转换一次。 较低,对所有IPv6用户发起的注册和会话均需进行协议转换,对IPv6用户与IPv6用户间会话的信令和媒体需做2次协议转换.

部署实施 复杂,所有核心网元均需升级启用双栈。 简单,仅需边界网元启用双栈和翻译功能。

维护管理 较复杂,所有网元均需维护2套IP地址。 简单,IMS核心仅维护1套地址。

在IPv6部署初期,IMS网络基于IPv4承载,由于IPv6用户数不大,信令和媒体IP版本转换对SBC设备性能需求较小,综合考虑地址配置、部署实施和维护管理等因素,建议采用边界翻译方式承接IPv6用户。

4 IPv4/IPv6地址的边界翻译方案

IPv6用户接入IMS网络,主要在SBC支持IPv4/IPv6双栈及IPv4/IPv6协议的转换功能,解决协议兼容问题。组网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IPv6引入初期边界翻译方式组网示意图

用户数据库HSS、会话业务控制P/I/S-CSCF、互通网元MGCF/MGW等IMS核心网元仍承载在IPv4网络上。SBC支持IPv4/IPv6地址双栈及翻译功能以解决多协议接入问题。Ut接口通过应用网关支持地址双栈及翻译功能实现IPv6用户的业务配置。PC客户端和移动终端根据固定宽带和移动接入网的地址分配情况采用IPv6或IPv4接入,SIP硬终端、PON/IAD可根据运营商实际情况采用IPv6或保留IPv4接入方式。endprint

5 边界翻译方式下的IPv6用户业务流程

及适配要求

以话音业务为例,IMS核心网使用IPv4承载并启用边界翻译方式支持IPv6用户接入时,对IPv6用户的注册和业务适配流程分析如下:

5.1 IPv6用户注册

IPv6用户注册流程如图3所示:

(1)UE查询承载网本地DNS服务器(L-DNS)获取设备SBC的IP地址;L-DNS根据UE的源IP地址,返回SBC的IPv6地址以及UE的归属域名;

(2)UE将注册消息发送给SBC;

(3)SBC创建终端IPv6与IPv4地址间的绑定关系,将UE的注册消息进行IPv6到IPv4的转换工作,将终端发出的SIP消息中Contact和Via头字段携带的终端IPv6地址映射并替换为SBC的IPv4地址;添加P-Access-Network-Info头域(其中IP地址为UE的真实IPv6地址),再发往P-CSCF;

(4)P-CSCF对UE域名地址进行DNS查询,获取I-CSCF的IPv4地址,P-CSCF将消息发送给主用I-CSCF;

(5~6)I-CSCF查询HSS获取UE用户对应S-CSCF的IPv4地址;HSS返回S-CSCF地址或能力;

(7)I-CSCF根据策略选用S-CSCF,并将消息发送给它;

(8~9)S-CSCF向HSS获取用户鉴权信息;

(10)S-CSCF向用户鉴权发起挑战,即发送401消息;

(11~13)将401响应转发给UE;

(14~16)UE发送承载有认证挑战响应的第2个注册请求Register;

(17~18)I-CSCF查询HSS获取UE用户对应S-CSCF的IPv4地址;HSS返回S-CSCF地址或能力;

(19)I-CSCF转发第2个注册请求Register给S-CSCF;

(20)S-CSCF根据从HSS收到的鉴权向量对用户进行鉴权;

(21~22)S-CSCF立即通知HSS,用户已成功注册;HSS返回响应,如S-CSCF中无用户数据则下载用户数据;

(23)S-CSCF向I-CSCF发送200 OK响应,表示用户注册成功;

(24~26)200 OK转发到SBC,SBC根据IPv4/IPv6的地址转换功能,将P-CSCF发往终端的SIP消息中Contact头字段携带的对端IPv4地址映射并替换为IPv6地址,并将Via头字段携带的SBC IPv4地址映射并替换为终端IPv6地址,再发送给终端。

5.2 基本会话业务

主叫为IPv6用户,被叫为IPv4用户时呼叫流程如图4所示。

(1)主叫终端UE A摘机拨号,向IMS系统发送INVITE消息,携带主叫侧媒体信息,初始INVITE请求到达SBC;

(2)SBC A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回送100 Trying消息;

(3)SBC A将终端发出的初始INVITE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终端IPv6地址替换为SBC IPv4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往P-CSCF;

(4~11)与IPv4-IPv4用户呼叫相同;

(12)将P-CSCF发往终端的18*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对端IPv4地址替换为SBC IPv6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送给终端;

(13~23)与IPv4-IPv4用户呼叫相同;

(24)将P-CSCF发往终端的200 OK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对端IPv4地址替换为SBC IPv6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送给终端。

UE A和UE B会话通道建立完毕,SBC A完成媒体信息包从IPv6到IPv4协议的转换。

6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v4地址枯竭的速度加快,IPv6地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IMS网络作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业务控制核心,需要顺应业务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支持用户采用IPv6地址接入并使用业务。本文从业务需求角度,提出了IMS网络支持IPv6的技术方案,但相关方案在网络设备的支持情况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将来需要终端厂商、设备厂商、运营商、IMS应用提供商等共同推动,才能顺利完成IMS网络从IPv4到IPv6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李文苡. LTE语音,运营商的难题[J]. 广东通信技术, 2013(9): 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1930-2009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S]. 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2007-2009统一I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S]. 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1522.1-2006 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S]. 2006.

[5] M Bagnulo. RFC 6146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S]. IETF, 2011.

[6] A Durand. RFC 6333 Dual-Stack Lite Broadband Deployments Following IPv4 Exhaustion[S]. IETF, 2011.endprint

5 边界翻译方式下的IPv6用户业务流程

及适配要求

以话音业务为例,IMS核心网使用IPv4承载并启用边界翻译方式支持IPv6用户接入时,对IPv6用户的注册和业务适配流程分析如下:

5.1 IPv6用户注册

IPv6用户注册流程如图3所示:

(1)UE查询承载网本地DNS服务器(L-DNS)获取设备SBC的IP地址;L-DNS根据UE的源IP地址,返回SBC的IPv6地址以及UE的归属域名;

(2)UE将注册消息发送给SBC;

(3)SBC创建终端IPv6与IPv4地址间的绑定关系,将UE的注册消息进行IPv6到IPv4的转换工作,将终端发出的SIP消息中Contact和Via头字段携带的终端IPv6地址映射并替换为SBC的IPv4地址;添加P-Access-Network-Info头域(其中IP地址为UE的真实IPv6地址),再发往P-CSCF;

(4)P-CSCF对UE域名地址进行DNS查询,获取I-CSCF的IPv4地址,P-CSCF将消息发送给主用I-CSCF;

(5~6)I-CSCF查询HSS获取UE用户对应S-CSCF的IPv4地址;HSS返回S-CSCF地址或能力;

(7)I-CSCF根据策略选用S-CSCF,并将消息发送给它;

(8~9)S-CSCF向HSS获取用户鉴权信息;

(10)S-CSCF向用户鉴权发起挑战,即发送401消息;

(11~13)将401响应转发给UE;

(14~16)UE发送承载有认证挑战响应的第2个注册请求Register;

(17~18)I-CSCF查询HSS获取UE用户对应S-CSCF的IPv4地址;HSS返回S-CSCF地址或能力;

(19)I-CSCF转发第2个注册请求Register给S-CSCF;

(20)S-CSCF根据从HSS收到的鉴权向量对用户进行鉴权;

(21~22)S-CSCF立即通知HSS,用户已成功注册;HSS返回响应,如S-CSCF中无用户数据则下载用户数据;

(23)S-CSCF向I-CSCF发送200 OK响应,表示用户注册成功;

(24~26)200 OK转发到SBC,SBC根据IPv4/IPv6的地址转换功能,将P-CSCF发往终端的SIP消息中Contact头字段携带的对端IPv4地址映射并替换为IPv6地址,并将Via头字段携带的SBC IPv4地址映射并替换为终端IPv6地址,再发送给终端。

5.2 基本会话业务

主叫为IPv6用户,被叫为IPv4用户时呼叫流程如图4所示。

(1)主叫终端UE A摘机拨号,向IMS系统发送INVITE消息,携带主叫侧媒体信息,初始INVITE请求到达SBC;

(2)SBC A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回送100 Trying消息;

(3)SBC A将终端发出的初始INVITE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终端IPv6地址替换为SBC IPv4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往P-CSCF;

(4~11)与IPv4-IPv4用户呼叫相同;

(12)将P-CSCF发往终端的18*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对端IPv4地址替换为SBC IPv6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送给终端;

(13~23)与IPv4-IPv4用户呼叫相同;

(24)将P-CSCF发往终端的200 OK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对端IPv4地址替换为SBC IPv6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送给终端。

UE A和UE B会话通道建立完毕,SBC A完成媒体信息包从IPv6到IPv4协议的转换。

6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v4地址枯竭的速度加快,IPv6地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IMS网络作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业务控制核心,需要顺应业务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支持用户采用IPv6地址接入并使用业务。本文从业务需求角度,提出了IMS网络支持IPv6的技术方案,但相关方案在网络设备的支持情况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将来需要终端厂商、设备厂商、运营商、IMS应用提供商等共同推动,才能顺利完成IMS网络从IPv4到IPv6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李文苡. LTE语音,运营商的难题[J]. 广东通信技术, 2013(9): 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1930-2009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S]. 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2007-2009统一I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S]. 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1522.1-2006 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S]. 2006.

[5] M Bagnulo. RFC 6146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S]. IETF, 2011.

[6] A Durand. RFC 6333 Dual-Stack Lite Broadband Deployments Following IPv4 Exhaustion[S]. IETF, 2011.endprint

5 边界翻译方式下的IPv6用户业务流程

及适配要求

以话音业务为例,IMS核心网使用IPv4承载并启用边界翻译方式支持IPv6用户接入时,对IPv6用户的注册和业务适配流程分析如下:

5.1 IPv6用户注册

IPv6用户注册流程如图3所示:

(1)UE查询承载网本地DNS服务器(L-DNS)获取设备SBC的IP地址;L-DNS根据UE的源IP地址,返回SBC的IPv6地址以及UE的归属域名;

(2)UE将注册消息发送给SBC;

(3)SBC创建终端IPv6与IPv4地址间的绑定关系,将UE的注册消息进行IPv6到IPv4的转换工作,将终端发出的SIP消息中Contact和Via头字段携带的终端IPv6地址映射并替换为SBC的IPv4地址;添加P-Access-Network-Info头域(其中IP地址为UE的真实IPv6地址),再发往P-CSCF;

(4)P-CSCF对UE域名地址进行DNS查询,获取I-CSCF的IPv4地址,P-CSCF将消息发送给主用I-CSCF;

(5~6)I-CSCF查询HSS获取UE用户对应S-CSCF的IPv4地址;HSS返回S-CSCF地址或能力;

(7)I-CSCF根据策略选用S-CSCF,并将消息发送给它;

(8~9)S-CSCF向HSS获取用户鉴权信息;

(10)S-CSCF向用户鉴权发起挑战,即发送401消息;

(11~13)将401响应转发给UE;

(14~16)UE发送承载有认证挑战响应的第2个注册请求Register;

(17~18)I-CSCF查询HSS获取UE用户对应S-CSCF的IPv4地址;HSS返回S-CSCF地址或能力;

(19)I-CSCF转发第2个注册请求Register给S-CSCF;

(20)S-CSCF根据从HSS收到的鉴权向量对用户进行鉴权;

(21~22)S-CSCF立即通知HSS,用户已成功注册;HSS返回响应,如S-CSCF中无用户数据则下载用户数据;

(23)S-CSCF向I-CSCF发送200 OK响应,表示用户注册成功;

(24~26)200 OK转发到SBC,SBC根据IPv4/IPv6的地址转换功能,将P-CSCF发往终端的SIP消息中Contact头字段携带的对端IPv4地址映射并替换为IPv6地址,并将Via头字段携带的SBC IPv4地址映射并替换为终端IPv6地址,再发送给终端。

5.2 基本会话业务

主叫为IPv6用户,被叫为IPv4用户时呼叫流程如图4所示。

(1)主叫终端UE A摘机拨号,向IMS系统发送INVITE消息,携带主叫侧媒体信息,初始INVITE请求到达SBC;

(2)SBC A接收到呼叫请求后,回送100 Trying消息;

(3)SBC A将终端发出的初始INVITE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终端IPv6地址替换为SBC IPv4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往P-CSCF;

(4~11)与IPv4-IPv4用户呼叫相同;

(12)将P-CSCF发往终端的18*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对端IPv4地址替换为SBC IPv6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送给终端;

(13~23)与IPv4-IPv4用户呼叫相同;

(24)将P-CSCF发往终端的200 OK消息中的SDP消息“c=”字段中的对端IPv4地址替换为SBC IPv6地址,并将“m=”字段中的端口号进行相应映射和替换后,再发送给终端。

UE A和UE B会话通道建立完毕,SBC A完成媒体信息包从IPv6到IPv4协议的转换。

6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IPv4地址枯竭的速度加快,IPv6地址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IMS网络作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业务控制核心,需要顺应业务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要求,支持用户采用IPv6地址接入并使用业务。本文从业务需求角度,提出了IMS网络支持IPv6的技术方案,但相关方案在网络设备的支持情况仍有待进一步验证,将来需要终端厂商、设备厂商、运营商、IMS应用提供商等共同推动,才能顺利完成IMS网络从IPv4到IPv6的过渡。

参考文献:

[1] 李文苡. LTE语音,运营商的难题[J]. 广东通信技术, 2013(9): 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1930-2009统一IMS组网总体技术要求(第一阶段)[S]. 20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2007-2009统一IMS的功能体系架构(第一阶段)[S]. 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YD/T 1522.1-2006 会话初始协议(SIP)技术要求 第1部分:基本的会话初始协议[S]. 2006.

[5] M Bagnulo. RFC 6146 Stateful NAT64: Network Address and Protocol Translation from IPv6 Clients to IPv4 Servers[S]. IETF, 2011.

[6] A Durand. RFC 6333 Dual-Stack Lite Broadband Deployments Following IPv4 Exhaustion[S]. IETF, 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栈发送给字段
上学路上好风景
图书馆中文图书编目外包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浅析IPv6网络演进及其部署方案
公告
关注微信,分享资讯,免费获取电子阅读卡
我的录梦机
CNMARC304字段和314字段责任附注方式解析
无正题名文献著录方法评述
关于CNMARC的3--字段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IPv4到IPv6演进技术及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