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管道下移动终端LTE与WLAN协同关键问题分析与建议

2014-11-15崔沛东戴国华余骏华

移动通信 2014年19期
关键词:无缝协作运营商

崔沛东+戴国华+余骏华

主要介绍了LTE+WLAN的相关技术以及发展现状,对LTE与WLAN协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建议。

LTE+WLAN 协同互操作 业务连续性 无缝切换

1 概述

作为新一代移动接入技术标准,LTE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频谱利用率和系统覆盖率,减小了延迟,成为时代的潮流。WLAN凭借其热点覆盖、高数据传输性、低成本、易部署等特点为LTE网络提供了补充,分流了高速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缓解了呈爆发式增长的流量需求所造成的网络压力。据In-Stat发布的“运营商的3G分流方案”研究报告,2010年全球热点场所为42.1万个,预计将在2015年超过120万个。而一些主流公司更是纷纷预测在2020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将比2010年增长500~1 000倍。这些激增的数据流量需要WLAN来分流。

4G时代即将到来,即便4G网络可以提供高得多的速度,具备更高的业务承载能力,但移动互联网流量和用户数量的陡增还是会堵塞频谱,造成现在3G网络中网络中断等问题。由于4G属于授权频谱,相比较于WLAN则成本更低显得更加有效。运营商对于WLAN的需求将进一步推进WLAN热点的快速发展。所以WLAN与LTE也许将并存很长时间,担负数据业务的分流重任。如何更好地令LTE与WLAN协同发展,实现运营商网络价值最大化显得非常关键。

2 LTE+WLAN的技术标准及现状

2.1 LTE+WLAN相关技术标准化

WLAN同3GPP网络融合的研究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其标准化工作也在持续演进。WLAN协同技术在3GPP的标准化演进如表1所示:

表1 WLAN协同技术在3GPP的标准化

标准版本 WLAN协同技术在3GPP的标准化内容

Rel.6/7 WLAN互通与QoS保证

Rel.8 非3GPP接入的互通与移动性(可接入EPC网络;支持基于IP的业务连续性)

Rel.9/10 基于业务与IP流的移动性(MAPCON技术;IFOM技术;非无缝分流技术)

Rel.11 可信任WLAN的无缝接入(SaMOG;DIDA;LOBSTER)

Rel.12 WLAN网络选择优化分流/互操作(WLAN网络选择;eSaMOG;WORM;Hotspot 2.0技术融合)

在Rel.11之前,WLAN接入方式主要采用S2b或S2c的ePDG方式,其对应的无缝接入技术MAPCON已经成熟并定义在TS 23.402中,IFOM技术也已经成熟并定义在TS 23.261中。3GPP在Rel.11中提出了基于可信WLAN接入的S2a接口接入方式的SaMOG(S2a-based Mobility Over GTP)技术。SaMOG在Rel.12之前主要考虑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TR 23.852),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在Rel.12中再进行标准化(其对应的3GPP WI为eSaMOG)。

3GPP从Rel.8开始引入ANDSF框架来实现接入网络的发现与选择。其3GPP标准化的发展情况及相关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ANDSF 3GPP标准发展情况

ANDSF Rel.8 接入网络发现/接入网络列表信息提供选择(ANDI)。

系统间移动策略(ISMP)。

ANDSF增强 Rel.9 漫游场景下接入网络发现与选择支持。

制定ANDSF获取的功能。

安全信息/终端当前位置/其它实体的ISMP/简单化ANDSF配置与维护。

ANDSF Rel.10 系统间路由策略(ISRP)。

基于APN、目的IP地址和端口号,终端在不同无线接入接口中进行IP流的同时路由。

ANDSF(DIDA) Rel.11 ISRP扩展。

基于应用、内容类型与大小、目的域,提供给运营商一个更好的网络资源控制方式。

Operator Polices for IP Interface Selection(OPIIS) Rel.12 增强3GPP和非3GPP间接入的IP接口选择的运营商策略。

多IP接口选择应用于物理接口和逻辑接口。

APN间路由策略(IARP)。

WLAN选择策略(WLANSP)。

2.2 运营商对LTE+WLAN互操作需求

由于业务盈利模式尚未明确,各大运营商对LTE与WLAN互操作需求有所差异,表3为部分运营商的互操作需求。

2.3 芯片厂商及终端厂商的支持情况

高通宣称其多个已量产和计划推出的LTE芯片均支持WLAN分流功能,已支持统一鉴权认证、S2b接入、基于IFOM的无缝切换和业务分流功能。据了解,其它芯片厂商大部分尚处预研阶段或暂无支持LTE与WLAN互操作的计划。

现阶段热门手机终端必选支持802.11b/g/n,可选支持802.11a/ac。

3 LTE+WLAN关键问题分析

(1)WLAN性能问题

当前支持WLAN的LTE移动终端仍存在许多问题:如WLAN性能参差不齐,使用稳定性较差。WLAN射频和性能指标的测试无相关国家或行业规范支持。

(2)鉴权接入问题

目前中国三大运营商WLAN网络认证接入方式均较为繁琐,需在Web界面手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操作繁琐、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较差;同时采用用户名和密码方式认证,密码通过短信获取,安全性较低。

(3)安全性及接入方式问题

随着WLAN用户的不断增多,其安全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证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LTE终端通过WLAN接入,应保障端到端安全性,包括3个方面:WLAN空中链路的加密、WLAN鉴权的安全以及终端通过WLAN接入EPC网络的安全。其次,3种接入方式(S2a接口接入、S2b接口接入、S2c接口接入)该如何选择。endprint

(4)业务连续性问题

要保证用户在WLAN网络和LTE网络中的移动和切换,无业务中断感知做到无缝切换,需要考虑3个方面。首先,针对不同业务、不同的无线信道条件和网络接入策略实现业务切换,以保证用户的无缝切换体验。其次,随着用户移动发起网络间切换,业务应能保持无中断和无明显时延。另外,网络间基于业务流、IP流和PDN连接的切换应该无中断。

(5)网络选择与协作问题

WLAN资费相对较低(按时长计费),而LTE资费相对较高(按流量计费),LTE网络与WLAN网络同时存在,是否切换到LTE网络?这就要求根据用户资费需求、业务需要和网络实时状况,实现最适合网络接入和业务流的最佳路由,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如今,运营商对于WLAN的盈利模式尚未明确,还未制定明确的计费标准。而用户基于资费问题对网络QoS服务的要求也存在差异化。例如:

用户1:资费无所谓,服务质量更重要;

用户2:只要WLAN能用,就不接入LTE网络。

没有好的选择与协作方案,将导致不合适的网络接入与切换,例如:接入至低吞吐量的WLAN网络;选择至高负载的WLAN网络;选择至低容量的WLAN网络;LTE与WLAN网络间的乒乓切换(由于用户移动和网络信号的快速变化,导致移动终端在LTE与WLAN网络的来回切换)。这些不合适的网络接入与切换会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所以LTE网络和WLAN网络的正确选择与协作非常重要。

4 解决方案

4.1 WLAN性能及稳定性

目前WLAN射频和性能指标的测试无相关国家或行业规范支持。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在GB 15629.11以及IEEE 802.11协议的基础上,对WLAN无线设备的射频技术参数、限值要求和测量方法等内容进行研究和标准起草(公众无线局域网设备射频指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预计不久以后将有较成熟的射频和性能指标测试标准。

对于WLAN的性能及稳定性,建议可在如下方面进行评估:信号强度(RSSI)测量;WLAN网络在漫游、与蓝牙的并行工作以及与LTE网络互操作等环境中的性能测试;发射功率、接收机灵敏度、上下行吞吐量、电池性能等的指标测试。

4.2 WLAN接入的统一鉴权认证

为了避免繁琐的认证接入方式,可采用基于用户(U)SIM卡信息进行认证的EAP-SIM、EAP-AKA和EAP-AKA这3种认证方法。EAP-AKA是对EAP-AKA的改进,更新了密钥导出机制,防止回退攻击。当用户使用SIM卡时,执行EAP-SIM认证流程;当用户使用USIM卡时,执行EAP-AKA认证流程。整个认证流程不需要用户介入任何手工操作,完全由用户终端自动完成,有效避免了在Wi-Fi环境较差的环境中频繁掉线引起的频繁认证问题,使得用户体验大大提高。

4.3 安全性以及3种接入方式的分析

为保证WLAN网络接入的安全性,需支持空中链路加密算法(WEP;WPA2 Personal;WPA2 Enterprise)、增强的EAP鉴权认证算法(EAP-AKA;EAP-AKA)以提供空中链路安全保障和保证安全统一鉴权。WLAN接入EPC的互通架构按照WLAN与EPC核心网之间的信任关系以及采用的移动性管理协议(GTP,PMIP和DSMIP),可以分为S2a、S2b和S2c这3种场景。其中,S2a或S2c接口方式用于接入授信WLAN网络场景。S2b接口方式接入用于接入非授信WLAN网络场景,此时EPC网络将WLAN接入视为不可信接入,则必须通过ePDG接入EPC,终端和ePDG之间采用IPsec隧道承载数据,使不可信网络的网元无法感知数据传输,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采用S2c接口方式接入,网络和终端侧需支持DSMIPv6协议。其中,对S2a接入方式与S2b接入方式的选择策略的评估如下:

首先从用户需求方面考虑,用户需要安全性高的WLAN环境,非授信网络S2b接入方式安全性更高。良好的用户体验需要业务的连续性,即数据的无缝切换,其中S2b采用的MAPCON技术较为成熟,而S2a使用的SaMOG(S2a-based Mobility Over GTP)技术标准制定较晚,目前商用成熟度较低,相关无缝技术将在下一节详细说明。

其次考虑接入方式对终端的影响。S2a接入方式对终端侧无影响;S2b接入方式要求终端侧需支持与ePDG建立IPSec隧道。目前产业链普遍支持IPsec完整性保护和IPsec加密,部分厂商认为开启IPsec对终端无影响,另有厂商表示开启IPsec可能对功耗会有一点影响,但业界尚无量化的数据。

综上所述,从目前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各终端商芯片商均表示支持IPsec,采用S2b接入方式对终端影响较小,鉴于安全性和技术成熟度,目前可能S2b的接入方式更适合。

4.4 业务连续性与无缝切换

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与无缝切换,可采用3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基于PDN切换的MAPCON(Multi-Access PDN Connectivity)技术:指用户在不同的接入系统中建立的是不同的PDN连接,即不同的接入系统中的PDN连接必须使用不同的APN。终端在LTE和WLAN中通过Dual Radio方式,使用不同APN建立不同的PDN连接,可实现LTE与WLAN网络间的无缝切换和负荷分担。图1为MAPCON技术的业务流模型:

图1 MAPCON的业务流模型

第二种方案,基于IP流的切换IFOM(IP Flow Mobility)技术:主要研究终端在同一个PDN连接下的不同IP流如何路由到不同的接入系统,并且用户在LTE和WLAN之间切换时,如何保证这些IP流切换的连续性和无缝的IP流移动性。运营商可根据业务QoS将不同业务进行分流,如Best Effort业务通过WLAN分流,对QoS有特殊要求的业务仍然通过LTE网络承载。目前IFOM技术仅应用于S2c接入方式,主要基于DSMIPv6实现。图2为IFOM业务流模型:endprint

图2 IFOM业务流模型

第三种方案,SaMOG(S2a-based Mobility Over GTP)技术方案,包括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和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SaMOG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特点有以下2点:第一,在WLAN网络接入中只考虑单PDN连接;第二,只考虑无IP地址预留的移动性,即终端在WLAN网络和LTE网络间切换时IP地址要发生改变。而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主要体现在用户面和控制面这2个方面:用户面的影响,终端需支持虚拟MAC技术,即通过在UE-MAC地址和TWAG MAC地址间的一一映射来实现上下行IP数据流的转发;控制面的影响,对于支持多PDN连接的终端,需支持3GPP新定义的WLAN控制协议(WLCP),以及支持一个新的用于指示控制协议的Ethernet Type的帧格式(需由IEEE来制定)。

4.5 网络的发现、接入与协作策略

3GPP为实现WLAN和3GPP系统间业务连续性和无缝分流,引入的一个新的网元功能模块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终端根据用户偏好、业务不同QoS服务等级要求和从ANDSF获取的控制策略(运营商定义)发现和选择接入网络。

为增强用户体验和提高网络选择的智能化,以下信息也可辅助接入网络选择。例如基于网络侧提供的信息如实时网络状况,包括LTE网络和WLAN网络的拥塞、负载和容量情况;用户签约信息如用户等级;AP支持能力等。基于终端侧提供的信息如终端检测到的无线状况、终端移动速度、用户偏好、电池利用率等。此外,HotSpot2.0的融合支持可辅助接入网络的选择,HotSpot2.0具有分发AP负载等信息给终端的能力,终端可利用IEEE 802.11u ANQP协议获得更多网络特性等信息。

如何发现和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接入,制定合理的选择接入与协作策略是LTE+WLAN互操作的关键。这里介绍如下3种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方案:

第一种是4G Americas组织推荐的接入网络选择和路由方案。该方案兼容HotSpot2.0的AP提供给UE相关网络特性等信息。由3GPP网络提供实时网络负载和拥塞信息,ANDSF服务器提供策略(包括运营商定义的)给终端。终端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网络接入选择和业务流的分流路由。

第二种是高通芯片CnE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应用进行无线选择,并对Wi-Fi信号进行检测,包括无线信道和回传状况检测以及拥塞和干扰检测,此外还增强了对移动性的支持。高通表示目前通过3个算法的判断(无线信号的强弱,网络侧接口,网络负载)能很好实现网络的接入选择。

第三种是中国电信智能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方案,即基于终端应用或芯片实现和基于网络实现相结合,通过智能网络选择与协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中国电信LTE终端的智能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功能包括2个方面。第一,智能网络选择与接入,即终端能基于用户偏好、运营商定义策略和网络要求进行WLAN网络选择。第二,智能网络协作,即终端基于各种信息,包括用户偏好、终端本地工作环境、实时无线网络传输情况、运营商定义的策略等进行业务分流和路由等决策。

5 结束语

目前LTE+WLAN上述问题的相关技术研究都仍在更新和完善中。随着LTE与WLAN协同互操作具体需求的明确,通过展开LTE与WLAN互操作试验与验证,相信LTE+WLAN技术会不断进步和完善,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3.261 V11.0.0. IP flow mobility and seamle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offload; Stage 2[S]. 2012.

[2] 3GPP TS 23.402 V12.5.0.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S]. 2014.

[3] 3GPP TR 23.852 V12.0.0. Study on S2a Mobility based on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ccess to the Enhanced Packet Core (EPC) network (SaMOG); Stage 2[S]. 2013.

[4] 3GPP TR 23.853 V12.0.0. Operator Policies for IP Interface Selection (OPIIS)[S]. 2012.

[5] 3GPP TR 23.855 V11.0.0. Data Identification in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DIDA)[S]. 2011.

[6] 3GPP TS 24.312 V12.5.0.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Management Object (MO)[S]. 2014.

[7] 姜怡华,许慕鸿,习建德,等. 3GPP系统架构演进(SAE)原理与设计[M]. 2版.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8] 许慕鸿. WLAN和移动网互通技术分析[J]. 电信网技术, 2012(5).endprint

图2 IFOM业务流模型

第三种方案,SaMOG(S2a-based Mobility Over GTP)技术方案,包括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和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SaMOG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特点有以下2点:第一,在WLAN网络接入中只考虑单PDN连接;第二,只考虑无IP地址预留的移动性,即终端在WLAN网络和LTE网络间切换时IP地址要发生改变。而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主要体现在用户面和控制面这2个方面:用户面的影响,终端需支持虚拟MAC技术,即通过在UE-MAC地址和TWAG MAC地址间的一一映射来实现上下行IP数据流的转发;控制面的影响,对于支持多PDN连接的终端,需支持3GPP新定义的WLAN控制协议(WLCP),以及支持一个新的用于指示控制协议的Ethernet Type的帧格式(需由IEEE来制定)。

4.5 网络的发现、接入与协作策略

3GPP为实现WLAN和3GPP系统间业务连续性和无缝分流,引入的一个新的网元功能模块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终端根据用户偏好、业务不同QoS服务等级要求和从ANDSF获取的控制策略(运营商定义)发现和选择接入网络。

为增强用户体验和提高网络选择的智能化,以下信息也可辅助接入网络选择。例如基于网络侧提供的信息如实时网络状况,包括LTE网络和WLAN网络的拥塞、负载和容量情况;用户签约信息如用户等级;AP支持能力等。基于终端侧提供的信息如终端检测到的无线状况、终端移动速度、用户偏好、电池利用率等。此外,HotSpot2.0的融合支持可辅助接入网络的选择,HotSpot2.0具有分发AP负载等信息给终端的能力,终端可利用IEEE 802.11u ANQP协议获得更多网络特性等信息。

如何发现和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接入,制定合理的选择接入与协作策略是LTE+WLAN互操作的关键。这里介绍如下3种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方案:

第一种是4G Americas组织推荐的接入网络选择和路由方案。该方案兼容HotSpot2.0的AP提供给UE相关网络特性等信息。由3GPP网络提供实时网络负载和拥塞信息,ANDSF服务器提供策略(包括运营商定义的)给终端。终端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网络接入选择和业务流的分流路由。

第二种是高通芯片CnE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应用进行无线选择,并对Wi-Fi信号进行检测,包括无线信道和回传状况检测以及拥塞和干扰检测,此外还增强了对移动性的支持。高通表示目前通过3个算法的判断(无线信号的强弱,网络侧接口,网络负载)能很好实现网络的接入选择。

第三种是中国电信智能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方案,即基于终端应用或芯片实现和基于网络实现相结合,通过智能网络选择与协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中国电信LTE终端的智能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功能包括2个方面。第一,智能网络选择与接入,即终端能基于用户偏好、运营商定义策略和网络要求进行WLAN网络选择。第二,智能网络协作,即终端基于各种信息,包括用户偏好、终端本地工作环境、实时无线网络传输情况、运营商定义的策略等进行业务分流和路由等决策。

5 结束语

目前LTE+WLAN上述问题的相关技术研究都仍在更新和完善中。随着LTE与WLAN协同互操作具体需求的明确,通过展开LTE与WLAN互操作试验与验证,相信LTE+WLAN技术会不断进步和完善,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3.261 V11.0.0. IP flow mobility and seamle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offload; Stage 2[S]. 2012.

[2] 3GPP TS 23.402 V12.5.0.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S]. 2014.

[3] 3GPP TR 23.852 V12.0.0. Study on S2a Mobility based on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ccess to the Enhanced Packet Core (EPC) network (SaMOG); Stage 2[S]. 2013.

[4] 3GPP TR 23.853 V12.0.0. Operator Policies for IP Interface Selection (OPIIS)[S]. 2012.

[5] 3GPP TR 23.855 V11.0.0. Data Identification in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DIDA)[S]. 2011.

[6] 3GPP TS 24.312 V12.5.0.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Management Object (MO)[S]. 2014.

[7] 姜怡华,许慕鸿,习建德,等. 3GPP系统架构演进(SAE)原理与设计[M]. 2版.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8] 许慕鸿. WLAN和移动网互通技术分析[J]. 电信网技术, 2012(5).endprint

图2 IFOM业务流模型

第三种方案,SaMOG(S2a-based Mobility Over GTP)技术方案,包括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和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SaMOG对终端无影响的方案特点有以下2点:第一,在WLAN网络接入中只考虑单PDN连接;第二,只考虑无IP地址预留的移动性,即终端在WLAN网络和LTE网络间切换时IP地址要发生改变。而对终端有影响的方案主要体现在用户面和控制面这2个方面:用户面的影响,终端需支持虚拟MAC技术,即通过在UE-MAC地址和TWAG MAC地址间的一一映射来实现上下行IP数据流的转发;控制面的影响,对于支持多PDN连接的终端,需支持3GPP新定义的WLAN控制协议(WLCP),以及支持一个新的用于指示控制协议的Ethernet Type的帧格式(需由IEEE来制定)。

4.5 网络的发现、接入与协作策略

3GPP为实现WLAN和3GPP系统间业务连续性和无缝分流,引入的一个新的网元功能模块ANDSF(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终端根据用户偏好、业务不同QoS服务等级要求和从ANDSF获取的控制策略(运营商定义)发现和选择接入网络。

为增强用户体验和提高网络选择的智能化,以下信息也可辅助接入网络选择。例如基于网络侧提供的信息如实时网络状况,包括LTE网络和WLAN网络的拥塞、负载和容量情况;用户签约信息如用户等级;AP支持能力等。基于终端侧提供的信息如终端检测到的无线状况、终端移动速度、用户偏好、电池利用率等。此外,HotSpot2.0的融合支持可辅助接入网络的选择,HotSpot2.0具有分发AP负载等信息给终端的能力,终端可利用IEEE 802.11u ANQP协议获得更多网络特性等信息。

如何发现和选择一个合适的网络接入,制定合理的选择接入与协作策略是LTE+WLAN互操作的关键。这里介绍如下3种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方案:

第一种是4G Americas组织推荐的接入网络选择和路由方案。该方案兼容HotSpot2.0的AP提供给UE相关网络特性等信息。由3GPP网络提供实时网络负载和拥塞信息,ANDSF服务器提供策略(包括运营商定义的)给终端。终端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网络接入选择和业务流的分流路由。

第二种是高通芯片CnE方案。其主要特点是基于应用进行无线选择,并对Wi-Fi信号进行检测,包括无线信道和回传状况检测以及拥塞和干扰检测,此外还增强了对移动性的支持。高通表示目前通过3个算法的判断(无线信号的强弱,网络侧接口,网络负载)能很好实现网络的接入选择。

第三种是中国电信智能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方案,即基于终端应用或芯片实现和基于网络实现相结合,通过智能网络选择与协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中国电信LTE终端的智能网络接入选择与协作功能包括2个方面。第一,智能网络选择与接入,即终端能基于用户偏好、运营商定义策略和网络要求进行WLAN网络选择。第二,智能网络协作,即终端基于各种信息,包括用户偏好、终端本地工作环境、实时无线网络传输情况、运营商定义的策略等进行业务分流和路由等决策。

5 结束语

目前LTE+WLAN上述问题的相关技术研究都仍在更新和完善中。随着LTE与WLAN协同互操作具体需求的明确,通过展开LTE与WLAN互操作试验与验证,相信LTE+WLAN技术会不断进步和完善,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 3GPP TS 23.261 V11.0.0. IP flow mobility and seamles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offload; Stage 2[S]. 2012.

[2] 3GPP TS 23.402 V12.5.0.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for non-3GPP accesses[S]. 2014.

[3] 3GPP TR 23.852 V12.0.0. Study on S2a Mobility based on GPRS Tunnelling Protocol (GTP) 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ccess to the Enhanced Packet Core (EPC) network (SaMOG); Stage 2[S]. 2013.

[4] 3GPP TR 23.853 V12.0.0. Operator Policies for IP Interface Selection (OPIIS)[S]. 2012.

[5] 3GPP TR 23.855 V11.0.0. Data Identification in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DIDA)[S]. 2011.

[6] 3GPP TS 24.312 V12.5.0. Access Network Discovery and Selection Function (ANDSF) Management Object (MO)[S]. 2014.

[7] 姜怡华,许慕鸿,习建德,等. 3GPP系统架构演进(SAE)原理与设计[M]. 2版.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8] 许慕鸿. WLAN和移动网互通技术分析[J]. 电信网技术, 20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缝协作运营商
让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团结协作成功易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协作
“无缝对接”打开国地税合作新局面
AS SMOOTH AS YOU LIKE – HELPING YOU MAKE TRANSFERS SEAMLESSLY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协作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