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故事空间与情节结构的关系及其意义
2014-11-15黄宝碧
[摘 要] 该文分析《祝福》作者对故事空间的处理和对情节结构的安排,力求揭示两者的关系,并从增添情节的曲折,丰富小说的内容;凸显小说的题旨,引发人们的深思两个方面就这样处理故事时空关系的意义作一初步的探讨,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和作品的题旨。
[关键词] 祝福;故事空间;情节结构;关系;意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选取了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这篇课文教了多次,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小说大体上以第一人称叙述,以见证人的视角旁观了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为什么说“大体上”呢?因为这篇小说与众不同,其中的“我”与祥林嫂有短暂的交流,这不仅丰富了“我”的形象,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本文通过分析作者对故事空间的处理和情节结构的安排,力求揭示其中的关系,并探究这样处理的文学意义。
一、《祝福》的故事空间与情节结构的关系
1978年叙事学家查特曼在《故事与话语》中首次提出了“故事空间”和“话语空间”两个不同的概念。认为“故事空间”指事件发生的场所或地点。俄国著名文论家巴赫金指出:“文学作品中的时空,空间与时间的标示被融合在一个精心布置而又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往往在叙述过程中变得厚实、具体,通过艺术构思显得清晰可见;同样,空间变得充满内容,与时间、情节和历史发展相呼应”。
1、《祝福》的故事情节结构
小说大多以人物行动为中心构建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祝福》也不例外:主人公祥林嫂二十多岁嫁给了小自己十岁的祥林,不久祥林死去,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得知后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但不久被她婆家人绑架走,卖到贺家墺,被逼与贺老六成亲,生有儿子阿毛。然而好景不长,贺老六因吃了碗冷饭伤寒复发死去,后来阿毛也被狼叼走了,贺家大伯收走了房子,祥林嫂走投无路又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遭受打击的祥林嫂精神越来越不济,经常丢三落四,后遭鲁家唾弃,流落街头成了乞丐,最终惨死在雪地里。
2、《祝福》的故事空间特点
《祝福》的故事空间有三处:①卫家山祥林家。祥林嫂遭受了失去丈夫之痛,婆婆的百般折磨,世人的白眼与流言,被卖再嫁命运的恐怖……祥林嫂最后逃离了祥林家;②贺家墺贺老六家。伤寒夺走了男人贺老六,狼衔走了儿子阿毛,大伯收走了房子……祥林嫂最后离开了贺老六家;③鲁镇鲁四老爷家。一到鲁镇,被婆婆家绑架、拿走了工钱;二到鲁镇,遭到主人家嫌厌不让碰祭品,鲁镇人的耻笑,捐门槛用掉了工钱而未得宽宥,沦为乞丐……祥林嫂最后惨死鲁镇街头。
3、故事空间与情节结构的关系
作者采取虚实结合的写法来处理故事空间:祥林家、贺老六家为虚写、略写,事件都是通过卫老婆子来叙述的;鲁四老爷家为实写、详写,人物主要放置在鲁镇。为何这样处理呢?因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寓居在鲁镇,所以“我”所看到的发生在鲁镇的事情理应实写、详写。
作者采取倒叙的手法来安排情节结构:将人物的结局放在了开头,小说开头便写“我”回到鲁镇所看到的年终景象,在这样的喜庆日子里遇到了“无聊生者”祥林嫂,惴惴地回答了她的问题,不久便闻说她的死讯,接着展开回忆。
可见,作者在情节建构上注重人物行动与故事空间的关系,使得故事情节具有明晰的时间性,而故事空间具有不断变换的特点。
二、《祝福》时空处理的意义
1、增添情节的曲折,丰富小说的内容
《祝福》并没有华彩的语言和离奇的情节,只是将人物所处的不同环境作为引发事件、建构人物关系、加强冲突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提及祥林嫂的娘家这一故事空间,是发人深省的。祥林嫂二十几岁嫁给比她小十岁的祥林,从这儿可见其娘家的家境,要么是没人了,要么是十分贫困。祥林嫂是半嫁半卖出来的,这为她的人生悲剧种下了祸根。孤苦伶仃的祥林嫂到了祥林家,上有严婆,下有小叔,在这一故事空间,若没有祥林的死,哪怕日子清苦些,还是可以混下去的,但对祥林嫂来说最重要的人物——丈夫死了,且自己也没生下一男半女,这就使得祥林嫂的處境有些尴尬了。这是情节的第一波澜处,也是以后一连串事件的起因。正因为这样,她婆婆会打起卖她的算盘。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祥林嫂不能忍受再嫁的耻辱,最终选择了出逃,这是情节的第二波澜处。在一到鲁镇这一故事空间,我们先为祥林嫂松了口气,因为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了,哪知婆婆打探到她的信息,把她绑架走了,更可恶的是可怜的祥林嫂自己挣的工钱一分没花,全给婆婆领走了。这是情节的第三波澜处。到贺老六家,安安静静拜堂也就罢了,可祥林嫂抱着死的决心,又嚎又骂,一头撞在香案上。这是情节的第四波澜处。接下来祥林嫂过上了普通老百姓幸福的生活,有夫有房有孩子,但随着贺老六的死,特别是阿毛的死,使祥林嫂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又回到了祥林家一样的境遇,幸好上面没有婆婆,但房子却被大伯收走。这是情节的第五波澜处。如果说祥林嫂第一个丈夫的死,是她不幸的开始,那么,她第二个丈夫的死,儿子的死,就将一个旧世界的女性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二到鲁镇,饱受打击的祥林嫂,虽然遭受主人的嫌厌,但若没有柳妈的介入,日子还能多混几天,偏偏信了柳妈的话去捐了门槛,用光了积攒的工钱,却未能赎得自己再嫁的罪,鲁家祭祀时还是不让她碰祭品,使得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彻底崩塌了。我们也仿佛想见了她在所要存在的最后一个空间——地狱将要遭受怎样的折磨。生要遭受折磨,死总该解脱了吧,可祥林嫂至死都未能解脱。这是情节的第六波澜处,这也直接导致了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死在冰天雪地的结局。可见,伴随着祥林嫂出现的故事空间本身包含着曲折的情节,有着丰富的故事内容。作者如果按祥林嫂人生的发展轨迹来建构情节也不失为是一个波澜起伏催人泪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故事,但作者采取了倒叙的写法,这是引导学生探究的作文教学好课题。
2、凸显小说的题旨,引发人们的深思
为更好地凸显题旨,叙述者会根据故事空间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安排。小说在处理三个故事空间时,是以鲁镇为主,而在处理鲁镇空间时又着重描写了其中的祝福场景。小说题为“祝福”,文中一再提到鲁镇人的祝福情景。小说开始就呈现了鲁镇祝福前的一片喜庆景象,并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在“满天飞舞”的大雪和烟霭中“乱成一团糟”的“祝福”。接着写祥林嫂初到鲁家做工,“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准备祝福。祥林嫂二到鲁镇,描写“鲁镇永远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她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具。”这是文中第三处祝福前的场景描写。第四次是全文的结尾:“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光,接着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这是同小说开篇时“准备祝福”场景相呼应的。小说为了突出题旨,特地采取了倒叙手法。在鲁镇人即将祝福的喜庆时刻,而祥林嫂却惨死在冰天雪地里。人物的命运与祝福紧密联系,祝福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通过祥林嫂在祝福中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她的地位和命运的变化,向读者展示了祥林嫂是如何步步抗争,又步步走向死亡的。祥林嫂的惨死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作者将主人公安排在了“祝福”的特殊情境和鲁镇的主要空间里,强化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和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凸显了小说题旨。而作者为什么要采取虚实结合,详略交融的写法来处理故事空间,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另一个作文教学好课题。
综上所述,《祝福》小说的作者很好地处理了“故事空间”与“情节结构”的关系,在有限的文本中彰显了深刻的主题。我们从中看到“故事空间”不仅是虚构故事中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地点,同时也是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作品题旨的重要方式。一部作品通过谁的视角,采用什么样的话语来描述“故事空间”,不仅对小说情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也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美]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黄宝碧(1975—),女,汉族,江苏江阴人,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一级教师,苏州大学语文教育硕士,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