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电网重构中网络辐射形与连通性的判断

2014-11-15麻秀范

电工技术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环网连通性支路

麻秀范 丁 宁 李 龙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北京 102206)

1 引言

配电网络闭环设计,开环运行。配网规划和配网重构,都涉及到在多个网络结构中选择一个最优的网络结构,使目标网络结构具有辐射形、连通性,并满足目标函数。因此保证配电网络辐射形与连通性,是配网规划、配网重构中的重要内容。

配网重构的方法很多,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判断网络的辐射形或生成的网络结构具有辐射形。文献[1]根据环网的特点提出了邻域结构的概念;文献[2,3]将改进遗传算法与图论的“避圈法”结合,得到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环网的编码规则上,提出了判断辐射形的方法。

网络的连通性的研究文献很多,文献[4,5]由邻接矩阵通过布尔求和,得到可达矩阵,根据可达矩阵的值来判别图的连通性。该算法直观,易于理解。文献[6]树搜索法主要有广度优先搜索法和深度优先搜索法,由于深度优先搜索法需要回溯,搜索的节点数比实际网络含有的节点数多,增加了计算的时间。有研究者基于图论原理,结合电力网络特点,提出判断电气网络连通性的方法[7-12]。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速度,降低了数据存储的支出,但没有应用于配网重构过程中连通性判断的专门方法。而本文针对配网重构,在进行辐射形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连通性的判断方法。

2 网络辐射形判断

2.1 基于环网的编码规则

配电网络中有大量的分段开关,正常运行时是闭合的;还有少量的联络开关,正常运行时是打开的。操作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在故障时转移负荷,正常运行时减少网损。

配网重构的方法大致分两类:启发式方法和遗传算法。如果用遗传算法,首先要对网络进行编码。配网重构过程就是开关的开合过程,但开关的开合不是任意组合的,受配网保持辐射形结构的限制。如果联络开关合上,则构成一个小环,必须在此环中打开一个分段开关,使配网保持辐射形。因此一个联络开关决定一个环网,产生了基于环网的编码规则。首先将全网的联络开关以自然数编号,并在每个联络开关所确定的环网内将开关单独编号(从1到小环里的开关总数)。遗传编码以联络开关确定的小环网为基因位,该位上的值是该环网里打开的开关号,基因位上的取值是受限制的,必须是自然数,并且从1到小环里的开关总数。染色体长度等于联络开关数(环网数)。以图1 IEEE 33节点为例,环网与联络开关对应关系及开关编号见表1和表2。图中实线表示分段开关所在支路;虚线表示联络开关所在的支路;1节点是电源点。

图1 IEEE 33节点系统图Fig.1 IEEE 33 system diagram

表1 环网号与联络开关对应关系Tab.1 Looped network and interconnection switches

表2 五个小环网中开关编号Tab.2 The numbers of switches of the small looped networks

2.2 判断辐射形逻辑框架

从表 2可见,在 IEEE33网络里,有 5个联络开关,因此一个染色体只有5个基因位。并且存在多重环网,环网1与环网4有共同支路(9-10,10-11,11-12),是二重环网;环网 2与环网 3、5有共同支路,是三重环网。因此如果在配网重构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网络不再是辐射形的,要删去这样的网络结构。因此判断重构的结果是否存在环网很有必要。对于多重环网,判断网络是否是辐射形的,就是判断有多重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打开的开关是否在共同支路上。分两种情况:①两个环网打开的开关相同;②两个环网打开的开关不同,但是在共同支路上,必然形成环网。因此要通过网络拓扑识别共同支路。通过表2的5个环网所包括的支路,能够得到多重环网信息共同支路信息,见表3。

表3 五个小环网之间的共同支路Tab.3 Public branch of switches of the five small looped networks

判断辐射形的过程:首先在每个小环网中,范围从1到小环中开关总量,产生一个随机自然数,这个数就是小环网中打开的第几个开关。将每个小环中打开的开关号放在一个数组里,判断数组里的元素是否有相同。如果没有相同的元素,还要判断两个环网打开的开关是否在共同支路里。如果没有,则网络保持辐射形,程序结束。流程如图 2所示。

图2 网络辐射形判断流程图Fig.2 Radial of network judging flowchart

如果用传统方法,网络有37条线路,染色体有37个基因位,每个基因位0,1两个状态,则组合次数是237=1.374 4×1011次。而用基于环网的编码,组合次数是7×10×11×7×16=86 240次,差距可想而知。而传统方法编码,判断辐射形要根据网络拓扑,追溯父节点、子节点的关系,耗费大量的计算时间,效率低下。基于环网的编码,通过有5个元素的数组,就可判断辐射形,计算速度快、效率高,最终生成的个体都保持辐射形,这是该编码方法的最大优势。

3 连通性的判断

在配网重构时,改变网络拓扑结构后,第一步进行网络辐射形判断,第二步进行网络连通性的判断。如果网络不连通,就会出现孤点与孤岛。因此网络连通性的判断分为孤点判断与孤岛判断。在进行网络连通性判断前已经确保网络是辐射形的,并在重构过程中被打开的开关两侧的节点,如果不是T接的节点,一定是网络的末端节点。在 IEEE 33节点网络中 T接节点是 2、3、6、8、9、12、15、21和29九个。而1节点为电源点,因此不需要进行潮流计算,即可知始末端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如下研究。

定义:连通矩阵T=(tij)表达了节点与节点的连接关系、节点与支路的连接关系及潮流的方向。矩阵的定义如下:

(1)T矩阵的行(i)、列(j)都对应着某个节点。

(2)T矩阵的对角元素:表示与该节点连接的支路数,如果没有与该节点连接的支路,则取 0,该节点即是孤点。对角元等于1表示与该节点相连的支路有一条,这个节点可能是电源点也可能是末端节点。这里只讨论仅有一个电源点的配网,本例中指定1节点为电源点。

(3)T矩阵的非对角元素:如果两个节点之间有连接,并且潮流方向是从i节点流向j节点,则取为1,否则取为0。取j>i,因此T矩阵是上三角阵。

例如图3所示,1节点是电源点,6、7、8是末端节点。根据前面的定义,当网络中没有孤岛时,连通矩阵T为

图3 8节点图Fig.3 8 nodes system diagram

3.1 孤点的判断

虽然孤点是孤岛的一种特殊情况,但是孤点判断简单,如果出现孤点,则不必判断孤岛,程序重新生成新的网络结构。根据T1矩阵中的对角元素,就可以判断出孤点。如果对角元素为 0,没有支路与该节点相连,则该节点是孤点。图3中,如果3-4、4-5支路断开,则4节点是孤点。连通矩阵T1的4节点的对角元t44=0,则可以判断4节点是孤点。

3.2 孤岛的判断

如果网络是连通的,则所有末端节点都能追溯到与电源点相连。如果网络是不连通的,则孤岛上的点不能追溯到与电源点相连。通过末端节点判断孤岛。末端节点有的是与电源点连通的,有的点是孤岛中的节点。因此,搜索末端节点的父节点,最后一层的父节点如果不是电源点,则该末端节点就是孤岛中的节点。

在图3中,当3-4支路断开,则4、5、6节点及其支路组成了孤岛。连通矩阵T2:角元为1的节点,除了1节点是电源点外,其他节点就是末端节点。T2矩阵中 4、6、7、8四个节点是末端节点。从末端节点开始搜索,例如 8节点的对角元是1,则8节点是末端节点,查找8节点的父节点是3节点,查找3节点的父节点是2节点,2节点的父节点是1节点,1节点是电源点,因此8节点不是孤岛中的点。从6节点开始,找6节点的父节点是5节点,5节点的父节点是4节点,4节点没有父节点,则4、5、6三个节点及其支路构成孤岛。

4 算例分析

4.1 算例1

以图1的33节点系统为例,原始数据来源于文献[13],原文献节点号从0~32,本文节点号从1~33。基准电压12.66kV,基准功率 10kV·A,1节点是电源点,取电压标幺值是 1,全网负荷功率3 715+j2 300kV·A。所有联络开关都打开情况下,18节点电压最低,是0.913 1,网损243.599kW。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仿真代数100代,种群规模100,交叉概率0.8,变异概率0.05。支路交换法[13]比较进行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配网重构结果比较Tab.4 Results comparis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reconfiguration

算例结果表明,用新方法计算,优化重构后最低电压略有上升,网损减小。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应用遗传算法计算时间超过了支路交换法的时间,但是比普通遗传算法要节省计算时间。

4.2 算例2

实验方案:对IEEE 33节点网络,预先设置孤岛或孤点。设置的孤岛与孤点位置不同,计算时间有差别。本文孤点设置是4节点,孤岛是由4、5、6三个节点及其支路组成。

表5 连通性判断方法比较Tab.5 Connectivity judgment methods

算例表明,本文方法节省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特别是在孤点判断时更有优势。

5 结论

(1)基于环网的编码方式,体现了配网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特点。

(2)在环网编码的基础上,能够快速判断网络是否为辐射形。

(3)用连通矩阵判断孤点和孤岛,能够节省计算时间。

如果在配网重构中将遗传算法与启发式方法结合,将会带来更大的效率提升。

[1] 王守相, 王成山. 一种隐含并行的大规模三相不平衡配电网络重构新算法[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24(19): 34-38.Wang Shouxiang, Wang Chengshan. A novel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algorithm implicitly including parallel for large-scale unbalanced distribution system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0, 24(19):34-38.

[2] 欧阳武, 程浩忠, 张秀彬, 等. 基于随机生成树策略的配网重构遗传算法[J]. 高电压技术, 2008,34(8): 1726-1730.Ouyang Wu, Cheng Haozhong, Zhang Xiubin, et al.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random spanning trees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J].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2008, 34(8): 1726-1730.

[3] 杨建军, 战红. 基于图论的改进遗传算法在配网重构中的应用[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 38(21):122-125.Yang Jianjunt, Zhan Hong. Application of the improved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graph theory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2, 38(21): 122-125.

[4] 朱广萍. 图的连通性的矩阵判别法及计算机实现[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5(3):1-4, 9.Zhu Guangping. Matrix discriminance and computer algorithm of graph connectivity[J]. 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9, 15(3): 1-4, 9.

[5] 陆鸣盛, 沈成康. 图的连通性快速算法[J]. 同济大学学报, 2001, 29(4): 436-439.Lu Mingsheng, Shen Chengkang. Speedy algorithm for connexity of graph[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01, 29(4): 436-439.

[6] 陈树柏. 网络图论及其应用[J].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2.

[7] 王湘中, 黎晓兰. 基于关联矩阵的电网拓扑辨识[J].电网技术, 2001, 25(2): 10-12, 16.Wang Xiangzhong, Li Xiaolan. Topology identification of network based on incidence matrix[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1, 25(2): 10-12, 16.

[8] 罗日成, 李卫国. 基于图论的配电网电气连通性分析算法[J]. 电工技术学报, 2005, 20(10): 98-102.Luo Richeng, Li Weiguo. Research on the algorithm of electric connectivity analyzing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graph theory[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5, 20(10): 98-102.

[9] 周云成, 付立思, 许童羽, 等. 基于GIS的10 kV配电网络电气连通性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 38(10): 83-88.Zhou Yuncheng, Fu Lisi, Xu Tongyu, et al. Electric connectivity analyzing for 10 kV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GIS[J].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10, 38(10): 83-88.

[10] 储俊杰. 变电所一次主接线电气连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1): 31-33, 48.Chu Junji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nalysing electrical connectedness of main electrical scheme in substation[J].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3, 27(1): 31-33, 48.

[11] 罗日成, 李卫国. 配电网电气连通性分析的快速算法研究[J]. 电网技术, 2004, 28(24): 52-55, 84.Luo Richeng, Li Weiguo. Research on high-speed algorithm for electrical connectivity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J].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4, 28(24): 52-55, 84.

[12] 尹亮. 基于图形化主接线图的电气连通性分析和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 37(15): 65-68, 74.Yin Liang. Study and improved arithmetic about electrical connectedness of main electrical scheme[J].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2009, 37(15):65-68, 74.

[13] Mesut Baran, Felix Wu.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for loss reduction and load balanc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1989, 4(2): 1401-1407.

猜你喜欢

环网连通性支路
偏序集及其相关拓扑的连通性
一种新的生成树组随机求取算法
中国自然保护地连通性的重要意义与关键议题
基于ODUk Spring方式实现基础网络环网保护的研究
拟莫比乌斯映射与拟度量空间的连通性
高速公路万兆环网建设探析
高稳定被动群集车联网连通性研究
多支路两跳PF协作系统的误码性能
利用支路参数的状态估计法辨识拓扑错误
基于CAN的冗余控制及其在轨道交通门禁环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