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

2014-11-15宋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还原酶乙组甲组

宋强

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类新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选择性抑制剂, 可干预动脉硬化血管壁炎症过程,其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及其他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浆中胆固醇与脂蛋白浓度的目的[1]。有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但其不良反应较多, 为探讨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在不良反应方面是否有影响, 本院对6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0年1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 均经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临床确诊为冠心病, 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各30例。甲组30例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 平均年龄(65±3)岁;乙组30例患者中, 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64±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 确保其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甲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 乙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 疗程为8周, 统计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积极处理[3]。

1.3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 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统计比较 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结果发现, 两组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以及发生率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12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的比较 为探讨其对治疗效果是否有影响,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 结果显示甲组的总发生率为39.99%, 乙组的总发生率为19.99%, 乙组患者12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低于甲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12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的比较[n(%), %]

3 讨论

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病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大多数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狭窄的基础上, 继发复合病变或发生痉挛等可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过度疲劳、血压骤停、心动过速、心肌肥大等原因会导致心肌负荷加大, 可造成心肌供血相对不足;其病变类型包括心绞痛、心肌纤维化、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性猝死。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4],与辛伐他汀的作用相似, 通过在体内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可增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产生作用。其降脂作用高于其他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阿托伐他汀一般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如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稳定粥样硬化斑块。

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 具有显著心血管保护的作用。能有效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 能够调节脂肪、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挥抗氧化的功能, 同时还具有维持心率、血压正常的作用。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明显, 可显著减少冠心病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可在任何时间单剂量服用, 进食或非进食时均可。患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持续升高患者以及对本品过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治疗前后进行定期肝功能检测,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肌病, 应停止本品的治疗。本产品的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和腹痛等胃肠道功能障碍, 部分患者出现失眠的症状。

对于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剂量, 目前国内外观点不一,国外应用的剂量较大, 国内相对较小。其原因可能是:①顾虑他汀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②东、西方人在用药剂量上可能存在的种族差异;③价格问题, 长期服药价格昂贵。如国内起初使用辛伐他汀仅为5 mg, 后用到10 mg, 现在已用到初始量一般为20 mg[5]。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 阿托伐他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达50%~60%(其他他汀类药仅为30%~40%), 加之兼有降低三酰甘油活性的功效, 因而被广泛地应用。

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没有显著影响, 但并不是剂量越大越好, 正所谓过犹不及。大量使用他汀类药物会导致肝功能损害以及横纹肌溶解, 所以,在临床上用药时可以适当加大剂量, 但不能因此而过量使用阿托伐他汀。

[1]刘峰.阿托伐他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0, 4(35): 119-121.

[2]李东芳, 李光来, 王改清, 等.阿托伐他汀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CD40 L和 MMP-3的抑制作用.临床医药实践, 2010,19(9A):643-645.

[3]周常青, 马捷.阿托伐他汀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医学, 2009, 18(7):488-489.

[4]杜坚宗, 董碧蓉.阿托伐他汀钙预防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7, 38(6):1043-1045.

[5]陈秀兰, 黄淑田, 苗慧慧.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治疗中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8(12):651-653.

猜你喜欢

还原酶乙组甲组
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植物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发酵液中酮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构建
醛糖还原酶与炎症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