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与分析

2014-11-15张世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2期
关键词:激动剂皮质激素气道

张世民

哮喘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很高, 据2004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进行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全球哮喘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于儿童哮喘, 中国内地在2001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统计, 与1990年相比, 儿童哮喘患病率平均上升了约1.93%[1]。哮喘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使患儿家庭承受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本科临床上运用舒利迭药物方法对100例患儿进行吸入性治疗, 效果比较满意,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入选患儿诊断均符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的确定标准。排除标准:①严重或危重的哮喘患儿;②合并有心、肝、肾及内分泌疾病的患儿。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情况比较(±s)

注: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情况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年龄(岁)性别 病程(个月)男女观察组 50 6.7±2.3 24 26 3.43±4.87对照组 50 6.3±2.4 27 23 3.52±4.29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辅舒酮, 起始量:250~450 μg/d, 2次/d, 1吸/次;观察组应用舒利迭准纳器, 起始量:100/200~200/400 μg/d, 2次/d, 1吸/次。治疗期间患者待病情稳定, 不出现或极少出现哮喘的急性发作情况, 未有其他并发症发生, 且可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患儿的PEF值达到预计值的80%时, 两组患儿可将药物剂量调至最小维持量, 观察组平均为 50~100 μg/d, 对照组平均为 125 μg/d, 连续治疗 12 周。

1.3 评定指标 所有患者在治疗12周后, 观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和肺功能情况。临床疗效评定:①好转:患儿的临床病症基本消失,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基本正常;②起效:患儿的临床病症明显减轻, 但是并未消失,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有所好转;③无效:患儿的临床病症没有任何减轻, 甚至有所加重。有效率=好转率+起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版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所降低, 但观察组的症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的呼吸功能均有所增高, 但观察组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后呼吸功能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后呼吸功能情况比较(±s)

指标 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FEV1 预计值 70.35±1.32 76.64±1.46 70.28±1.56 81.64±1.39 PEF 预计值 71.28±1.51 75.62±1.37 71.43±1.35 81.32±1.23

3 讨论

哮喘在儿科呼吸道疾病中很常见, 发病由多种细胞参与,包括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 它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反应, 可反复发作, 主要出现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 多数发生在夜间或者凌晨。患者的呼吸气道对刺激因子的反应性增高, 出现一系列症状, 但是能够自行或者经治疗后减轻。哮喘涉及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 它的三大特点是:①气道高反应性;②慢性嗜酸性炎性反应;③气道重塑性。病理基础是慢性的气道炎性反应。

哮喘在全世界发病率很高,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它的发病因素中, 遗传和环境占重要地位。因此避免接触变态原对于哮喘的预防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那些已经确诊为哮喘的患儿, 单纯靠避免变态原始是远远不够的, 还是重点需要靠药物方法来控制。而吸入糖皮质激素合并吸入特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哮喘已被大家公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是控制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而β2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则是扩张支气管道, 与此同时, β2受体激动剂具有其他作用:①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这些介质主要是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②能够使血浆的渗出减少;③能够使感觉神经的兴奋得到抑制;④具备辅助抗炎之效,由此可见, 这两种药物互补协同[2], 共同作用于哮喘的发作,使哮喘症状更快地得到抑制。

而舒利迭的成分是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的合成制剂。糖皮质激素成分是丙酸氟替卡松, 长效受体激动剂是沙美特罗, 这两种成分主要是通过基因转录途径发挥作用的。丙酸氟替卡松使受体蛋白的合成提高, 使受体下调率降低,而沙美特罗使糖皮质激素的受体激活, 使其对丙酸氟替卡松的敏感性明显提高, 从而使酸氟替长松的抗炎活动明显得到增加[3]。两者联合使药物效果发挥到极致, 使药物的有效作用最大化, 彼此抵制了其不良作用。肺功能在联合用药后明显比单纯用药提高幅度增大。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2周的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效, 但是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两种药物联合效果明显优于单用一种药物。而舒利迭的成分是糖皮质激素与β2受体激动剂的合成制剂,这样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也减少了服药次数, 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1]陈育智.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中华儿科杂志, 2003,41(2):123.

[2]李明华, 殷凯生, 蔡映云.哮喘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3-38.

[3]艾涛, 罗荣华, 王次林.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哮喘儿童肺功能改善及临床意义.儿科药学杂志, 2004, 10(4):21-22.

猜你喜欢

激动剂皮质激素气道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绿萝花中抗2型糖尿病PPARs激动剂的筛选
GPR35受体香豆素类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2型糖尿病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效果探讨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