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呼唤“种子保险”护航
2014-11-15佟屏亚,刘琴
◇对话双方:
佟屏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刘 琴(本刊记者)
种业风险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
记者:众所周知,种业生产是个“靠天吃饭”的高风险行业,那么,这些风险因素有哪些呢?这些风险能以人的主观意志转移吗?
佟屏亚:整体上说,种业发生风险是必然的,某一事件发生可能是偶然的。如能在关键时刻企业家表现出运筹帷幄的才能,才是种子行业最宝贵、最稀缺的资源。
业界概括种子产业存在诸多风险因素:
一是生产周期风险。种子生产有明显的周期性,今年销售的种子是去年生产的,去年的生产计划是前年制定的。企业的计划必须走在市场变化之前,尤其是市场热销的品种。每年在制定繁种计划时,企业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决策。种子营销结束期春玉米区在三四月、夏玉米区在五六月,至此才能确定一个品种的市场实际需求和预期前景;而制种繁殖要在每年二三月落实基地,安排播种。“种业盈亏在于春”,因为销售季节和繁种季节有一个反向时间差,生产和销售不是同步的、连续的,中间有两三个月的断裂期。制种投资的全部风险压力在基地,很难准确地预测哪几个品种最赚钱。市场销售对种子繁殖的指导滞后一年,决策失误极易造成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并导致种子积压的风险。产品价值具有时间性,种子发芽率一般在24个月后逐步降低,转商处理贬值60%~80%。市场分析既是一门技术科学也是一门管理科学,产品不积压,基本零库存,是企业经营者的最高思想境界。
二是资金运营风险。农作物种植受“春种秋实”自然特性的影响,种子收购和销售的集中性,决定种子企业资金运营的特殊性。现金流最充裕的时段为每年春节以后,是企业回款的高峰期;现金流最匮乏的时段是每年第四季度至第二年春节前,在短时间内资金使用有爆发性的需求。企业在当年11月到次年1月的3个月内,要把全年资金投向收购储备种子;销售要到6月才能结束,资金周转率极低;而7~10月大量资金又被闲置。种子积压将导致资金链断裂,通常如出现库存压种占繁种量的四成至六成或更多,即酿成重大风险事故。
三是品种结构风险。种业的持续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取决于拥有的品种优势,企业要拥有主导品种以及后续品种。品种结构一定要有梯次性,既要有市场上畅销的品种,又要有前瞻性的在研品种,还要注意品种的区域适应性和覆盖面积。如果品种过于单一,将随时面临较大的市场份额丢失的风险。许多种业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在遭受自然灾害或出现政策性变化时措手不及。
四是气候异常风险。种子生产和应用是在开放的环境中受外界自然条件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而气候因素不可预测,使种子企业难以有预见性地控制风险,如干旱、风灾、虫灾等。通常因自然灾害造成某个品种减产,农民一般不会强势索赔;如果气候异常风险与品种质量风险交织在一起,那就可能让种业老板哭天抹泪了!在种业诸多风险中,此类风险对企业威胁最大。因为种子播入农田,它的价值就会成十倍、百倍甚至千倍放大,潜在的风险性也会无限放大进而引发社会责任风险,处理不当往往引发农民群体事件。一个有规模、有实力的种子企业,高盈利催使老板缺乏调查研究仅凭主观想象的赌博式投资行为,很可能遭遇十多年积累的财富瞬间付之东流。
种业事故风险举例
记者:面对种种不可控的风险因素,种子行业势必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不幸”。请您列举一些由于种业风险而带来的种业事故,以供分析与规避。
佟屏亚:新世纪以来,每年都有种子事故发生,捡拾数则玉米案例供析。
一例:豫玉22发病致3家公司沉浮。
豫玉22是河南农业大学培育的夏播玉米品种,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由北京奥瑞金公司、湖北襄樊正大集团、河北长城公司获得营销权。3家公司均采取高价位、高返利、控制还款的营销方式,套牢属下的批发商和经销商,竞争激烈,烽烟迭起。豫玉22是平展叶型玉米品种,适宜密度为 2 800~3 000株/667 m2,一般产量 600~750 kg/667 m2。 2000年全国种植面积48.9万hm2,2002年98 万 hm2,2003 年达到 116.2 万 hm2。在短期内推广面积如此之大,宣传促销技巧起到重要作用,很多确定以紧凑密植为育种目标的育种家都有所动摇乃至改弦更张。该品种2005年拟申报国家奖励,但老天不给面子,这一年气候异常导致豫玉22严重罹病,主产区发生空秆、秃尖、畸形穗、空瘪粒,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此起彼伏的农民群访索赔事件,让种业老板焦头烂额,叫苦不迭。这场灾难严重打击了3家种子企业:一是库存严重积压,二是欠经销商巨额返款,三是制种基地索债。最终3家企业有的遭受剥皮抽筋大伤原气,有的倾家荡产直至关门歇业。
二例:震惊东北的东单90减产事故。
东单90由辽宁东亚种子公司培育,2009年在辽宁省种植面积约16.7万hm2,在异常气候下田间表现极差,玉米果穗短小,多数空秆瘪粒,而相邻地块其他品种则穗大粒满。专家组鉴定“气候异常造成,和种子质量没有关系”,农民认为“要说是气候原因,为啥其他品种的苞米长得很好”?受灾农户签名写满5页纸,每个名下都有鲜红的手印:“要生存,要活路,坚决要求赔偿假劣种子造成的损失”,联合起来群访辽宁省和市县政府并信访国务院。在辽宁省有关部门努力斡旋下,最终东亚种子公司承担了用种的赔付款;而东单90事故的真正原因成为一团迷雾。知情人透露:东亚种业老板因“事故”惊吓出几身冷汗,吃不下睡不着。如果没有政府出面 “斡旋”和专家“鉴定”呵护,东亚种子公司恐怕难躲“伪劣种子”灭顶之灾,关门歇业了!
三例:超级玉米662黄淮海折戟沉沙。
登海662是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登海种业高调宣传“超级玉米抗病、高产、适应性广,产量1 400 kg/667 m2”。 每袋(亩)种子售价高达60元,以每袋15~20元高返利诱惑经销商推销。《河南日报》等媒体报道:这个抗性很差的品种在黄淮海地区发生严重病害,致使豫、鲁、冀等省农户损失惨重。有些地方不断发生农民群访事件,要求赔偿损失。署名“紫金山”的网民评论说:“每年审定玉米品种成百上千个都不生病,唯独登海662发生粗缩病、空秆、秃顶,几万几十万亩减产绝收!说天气不好是罪魁祸首,让农民不能接受!为何同一个老天之下别的品种都增产?农民的汗水付之东流应该由老天爷买单?”
种子产业还有一个明显的外部性即社会性,它涉及到粮食安全,如果处理不当,政府就要出面干预了。所以种业投资不完全是从产业角度来看,更多地赋予涉农事件和政策走向。
探索种业保险和承保路径
记者:怎样控制和规避种业风险,是企业运筹决策的一个永久性命题,也是种子行业关注的焦点,所以,还是想请您就此话题谈谈您的看法。
佟屏亚:农业自身的弱质性和特殊性,导致其在整个再生产循环过程中面临风险,是典型的高风险产业。自然风险具有来源广泛、损失严重、预防困难、成本高昂、影响深远等特点。如果风险处理不当,将造成巨额损失。种子企业如何有效防险和降低风险,一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本来都认为很好的品种有时也会出现大问题。比如卖出了高价的国审品种登海662,推出的第一年就有数百万亩因粗缩病减产,这是企业和育种家始料不及的。因此,像玉米这样一个可种植面积很大的作物,一旦出现问题,不是一家公司所能承受的。玉米不能与蔬菜比,蔬菜是小宗作物,种植面积小,而且利润高,出点问题商家完全可以自行解决。
中国大部分种子企业规模小,资金少,抗拒风险能力低;种业风险空间分布广阔,市场信号滞后,比其他产业更难以控制。决策人运筹有任何失误,多数摆脱不了“九年盈利一年赔光”的窘境。这些风险全由制种企业承担,则企业难以承受;让制种农户承担,则损害了农民利益,影响社会安定。有关部门曾尝试开展制种保险业务,遭遇囧途。有人计算过,2010年全国玉米生产成本为496元/667 m2,而玉米制种生产成本为3 050元/667 m2,一旦发生制种事故,企业和农户损失都极大。玉米作为粮食生产时,玉米种植的基本物化成本约为260元/667 m2;而作为种子生产时,平均成本高达750元/667 m2,制种生产保额与大田生产保额相差巨大。如果制种保险保额太低,制种企业和农户投保积极性不高,对保险公司来讲几乎无利可图。
全国人大代表李登海建议: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以中央财政补贴为主,其补贴比例占60%~70%,充分体现种子生产的国家战略;同时探索“保险公司+制种企业+农户”运行模式。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和要求,鼓励保险公司与制种企业签订保险统保合同,保费收取方式由企业向保险公司缴纳,而非大田农业保险采取的一家一户向保险公司缴纳,灾害发生后保险公司向企业理赔,企业再对农户进行补偿。这也是探索开展农业保险承保的新途径。
国际上有许多国家早已实行种子保险制度,应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一方面是企业出问题后不至于破产,不至于因一次失误而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对于受损失的农户也有个交代。登海662酿造事故受害农户得不到赔偿,就是因为有“国家审定”这块挡箭牌。现在发生事故找保险公司,真是何乐而不为?建议中国保险公司设立这一险种——种子保险,业务开展初期可能有资金问题,国家可以划拨一部分农业扶持资金给保险公司。从逐步取消品种审定制度到登记制度,再加上保险公司保驾护航,对种业发展是一件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