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里米的蛋
2014-11-15费方利编译
□费方利 编译
杰里米的蛋
□费方利 编译
杰里米刚出生就患上了慢性不治之症,病魔逐步侵蚀他年幼的身体。可是,他的父母还是努力让他拥有正常人的生活,把他送到了圣特蕾莎小学。
杰里米十二岁的时候,还在读二年级,他似乎有学习障碍。他的老师米勒小姐时常为他苦恼。有的时候,杰里米在座位上扭动着,流口水,嘴里还发出咕噜的噪音。当然,也有些时候,他突然会很清晰地讲话,仿佛有一道光穿过他黑漆漆的大脑。但遗憾的是大多数时候,杰里米真的把老师激怒了。
这天,米勒小姐给杰里米的父母福雷斯特夫妇打电话,让他们到学校来商量一件事情。接到电话后,他们惊呆了,互相对望,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他们的心。
办公室里,福雷斯特夫妇如坐针毡,他们已经猜到了米勒小姐将要说的话。
果然,米勒小姐难堪地对他们说:“我想,你们可能真的应该把杰里米送到特殊的学校。在我这里,别的孩子都比他小,都没有学习障碍,把他安排在这个班级,说实话不太妥当。你们看,他和其他同学整整隔了五岁!”
听了米勒小姐的话,福雷斯特太太在一旁轻声哭泣,福雷斯特先生则搓着他那双粗糙的大手,态度谦卑地恳求说:“米勒小姐,你是知道的,附近没有这样的学校。如果我们把杰里米从这个学校里领走,会给他带来很大的打击。因为我们知道,他确实很喜欢这里。”
他们离开后,米勒独自坐了好久,她望着窗外雪花飘舞,手里捧着一本《圣经》。天寒地冻,她的灵魂似乎也染上寒气,她很同情福雷斯特夫妇,毕竟,他们的独生子不幸患上了绝症,可让这孩子待在她班上也很难办,她还有另外十八个孩子要教,杰里米会干扰别的同学。况且,他永远也没法学习读写,为什么还要继续浪费时间去尝试呢?
一想到这种情形,愧疚感就占据着米勒小姐的心。她趴在《圣经》上,喃喃地说:“哦,上帝啊,我这是在抱怨什么呢?与他们艰难的一家子比起来,我这点难题又算得了什么呢?请让我对杰里米更有耐心一些吧!”
自那天起,米勒小姐努力将杰里水制造的噪音和空洞的眼神忽略不计。实在忍无可忍的时候,她默默在胸前划着十字,默念:“主啊,请让我再耐心一点吧!”
这天,杰里米拖着残缺的腿,一跛一拐地走到米勒的桌子旁。“我爱你,米勒小姐,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娶你为妻!”他说道,声音很大,全班同学都听到了,有的学生在窃笑。米勒的脸变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说:“哦……谢谢,杰里米你真乖。好了,现在请回到你的座位上吧!我们要一起商量复活节的事宜了。”
孩子们高兴地谈论着即将到来的复活节。米勒给他们讲耶稣的故事,并且着重强调了新生命诞生的主旨,她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大塑料蛋。
她对孩子们说:“现在,我希望你们把蛋带回家,在里头装些代表新生命的东西,明天再带回学校,都听明白了吗?”
“是的,米勒小姐!”孩子们兴奋地回答—除了杰里米。
他只是坐在那里专心地听着,眼睛一刻也没离开米勒的脸,甚至连一贯的噪音都没有了。米勒想:他有没有听懂耶稣之死和复活的故事呢?他明白今天布置的作业吗?也许,课后得给他的父母打个电话,跟他们解释一下今天的课题。
可是那天晚上,米勒因为要准备第二天的单词测试,把打电话的事忘在了脑后。
第二天,孩子们都来上学了,他们一边说笑着,一边把蛋放进米勒小姐桌子上的一只大柳条篮子里。数学课上完后,就到了开蛋时间了。
米勒小姐打开第一只蛋,里面是朵花。“啊,是的,花当然是新生命的象征。”她说道,“植物从土里冒出来的时候,我们知道是春天来了。”
第一排有个小女孩挥舞着手臂,兴奋地喊道:“米勒小姐,那是我的蛋。”
第二只蛋里面是一只塑料蝴蝶,看起来十分逼真。米勒拿起蝴蝶称赞道:“我们都知道,毛毛虫会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是的,这也是新生命。”
坐在最后一排的小朱迪骄傲地微笑着说:“米勒小姐,那是我的作业!”
接着,米勒看到一块长着苔藓的石头。她跟孩子们讲解,苔藓也象征着生命,结果坐在教室一角的比利开口了:“米勒小姐,那要感谢我爸爸帮我出谋划策!”说着,他得意地笑了。
然后,米勒小姐打开第四只蛋,她倒吸一口气:蛋是空的!
很显然,这一定是杰里米的,因为米勒小姐忘了给杰里米的父母打电话。为了不让杰里米尴尬,她把蛋放在一边,继续去开其他的蛋。
这时,杰里米开口了:“米勒小姐,你怎么不说说我的蛋呢?”
米勒一阵慌张,她只好如实回答说:“可是,杰里米—你的蛋是空的!”说完这话,她心里异常难过,她多么不愿意伤害可怜的杰里米啊!
但是,杰里米望着老师的眼睛,轻轻地说:“是的,可是耶稣的坟墓不也是空的吗?”
时间就在这一刻静止了。待米勒终于回过神来的时候,她这样问杰里米:“你知道坟墓为什么是空的吗?”
杰里米大声说道:“耶稣被害后下葬,后来天父让他活过来了!”
这时,休息铃声响起,学生们都兴奋地奔向操场,米勒却一个人在教室哭了起来。
三个月后,杰里米去世了,无情的慢性绝症终于带走了他幼小的生命。来太平间瞻仰遗容的人们惊奇地发现,在杰里米的棺材上,放着十九只蛋,每一只蛋都是空的!
(原载《新故事·红版》2013年第10期 河南李金锋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