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土耳其诗人希克梅特
2014-11-15李以亮
□李以亮
希克梅特是我国读者熟悉的土耳其大诗人、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们在接受这位杰出诗人的时候过于片面,单纯地将其看作一个政治抒情诗人,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其实,政治性只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方面(或许是重要的一面)。他之所以是二十世纪国际公认的大诗人,不仅在土耳其,而且在世界各地至今拥有大量读者,完全是由于他的作品具有能够超越政治因素的,更广阔、更深沉的社会关怀、人文关怀和人性深度,这也可以说是构成其诗歌魅力的主因,也正因为这一点,才有“诗歌本身对时间的胜利”。
希克梅特全名纳齐姆·希克梅特·冉,1902年1月20日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萨洛尼卡(现在希腊境内)的一个贵族官僚家庭。他很早便随全家迁居土耳其故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从小学到中学,希克梅特都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熏陶。14岁时希克梅特开始写诗,引起一片赞扬,崭露头角。但那时他写的,还是一些格律性的习作,不过也显示了其诗歌方面的天赋与才华。中学毕业后希克梅特进入海军学校学习,由于健康原因提前了几个月休学。
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土耳其与德国结盟成为战败国,协约国对其进行了疯狂掠夺,并准备实行一个庞大的瓜分计划,这自然激起土耳其人民的强烈反抗,因此爆发了规模宏大的民族解放运动(1918-1922年)。青年希克梅特积极地参加到了这场反对英国、意大利以及希腊侵略者的爱国斗争中。1919年,他所服役的军舰上发生水兵起义,希克梅特勇敢地和水兵们一起战斗,结果被解除了职务。此后,希克梅特就开始了他以诗歌为武器的革命活动。在1920-1921年,诗集《精制的山羊皮装帧的书》的出版,迅速使其成为土耳其诗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1921年,希克梅特到了莫斯科,成为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的一名学员(并与中国年轻的革命者萧三成为同学与朋友)。此刻,在土耳其国内,资产阶级政府对共产党人采取高压手段,残酷迫害土耳其共产党人的事件时有发生,希克梅特便写诗抗议与声援。在苏联学习和生活的4年里,希克梅特不仅在社会思想上接受了列宁主义(这使其世界观得到彻底改变),在诗歌上,他也受到了当时还很前卫的未来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特别从马雅可夫斯基那里,获得了关于诗歌形式的启示,从而形成了自己一生的诗歌风格。
1924年希克梅特回到土耳其,从事文学创作和进步报刊的出版工作,同时,还加入了土耳其共产党。因为他在报纸上发表宣传共产主义的诗文,被判15年的徒刑,希克梅特再次逃往了苏联。1928年因政府颁布特赦法,希克梅特回国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再次被判入狱4年,次年因共和国建立10周年被提前特赦释放。到了1938年,希克梅特又因在军事学校煽动革命被判28年4个月。经过国内、国际一些文化知名人士的呼吁,他被释放,但仍需在警察监视下居住。1940年希克梅特再次入狱成为了当时的国际事件,众多著名文化人士,如毕加索、聂鲁达、萨特等都加入到呼吁释放希克梅特的声援活动中。1950年夏天,在经过包括绝食在内的各种斗争后,他被提前释放。这一年,希克梅特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WPC)颁发的和平奖。由于冷战的开始,土耳其政府竟然想以征兵的名义,征派他到靠近苏联的前线,其时他年近五旬。在受到死亡威胁的情况下,希克梅特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在朋友的帮助下乘船渡过黑海,抵达罗马尼亚,最后逃往了苏联,此后诗人再也没有回归故土。1951年土耳其政府以“叛国罪”为由,作出褫夺纳齐姆·希克梅特土耳其国籍的决定。流亡中,希克梅特加入了波兰国籍,除开政治方面的考虑,说起来他的外曾祖父本来就是波兰人,移居萨洛尼卡后才成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
最后的流亡期间,诗人的足迹几乎遍布欧洲,还访问过哈瓦那、非洲与中国。这时希克梅特被查出患上了冠状动脉血栓症,写作却从未停止,频有新诗发表,剧本也在莫斯科上演。希克梅特此一时期的诗歌写作,更加纯熟和老练,常常句不加点,激情澎湃中透着时间带来的智慧和深沉思考。
在整个一生中,希克梅特除了出版过多部诗集,还创作了大量小说、剧本以及政论作品,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从1920年代起,他就大胆革新土耳其诗歌,突破格律诗的限制,开创一代自由的诗风。1952年10月,希克梅特到北京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中国访问期间,他曾广泛接触中国各界人士,出席各种集会,应邀参加国庆观礼,还写下了一组以中国见闻为题材的诗歌。他和中国诗人萧三的友谊,一时成为文坛佳话。
1963年6月3日,希克梅特因心脏病骤然逝世于莫斯科。他的遗愿是葬于安纳托利亚的一棵梧桐树下,但这个愿望并没有实现。去世后,诗人被安葬在莫斯科著名的新圣女公墓。
希克梅特的作品在1965年后开始在土耳其国内开禁,大量新、旧作品获得出版,一年之中甚至多达二十余种。同时,他的诗歌作品也在国外大量出版,包括俄语、法语、德语和英语在内的四十多种语言都有翻译,特别在邻国希腊,由大诗人里索斯翻译的希克梅特诗歌,重印到8版之多,部分抒情诗更被谱曲,传播极广,成一时之盛。在美国,对于希克梅特的研究和翻译,一直就不曾中断,直到今天。
在世界文学界,希克梅特得到广泛承认和爱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宣布2002年为“希克梅特年”。2009年,土耳其政府撤消了58年前的那个决定,郑重恢复了纳齐姆·希克梅特土耳其国籍。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位享誉世界的诗人本来就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诗人。无论如何,至少在诗歌方面,几乎无人不承认他在土耳其现代诗歌发展历史上的巨大贡献和特殊地位。
我的中文译文,依据的是美国诗人和学者冉迪·布拉辛(Randy Blasing)和他的土耳其妻子穆特鲁·柯努克(Mutlu Konuk)合译的英文版《希克梅特诗选》。这是一个很好的版本,与我们国内翻译和出版的希克梅特作品比较起来,希克梅特在此版本中明显更多地被当作一个诗人来看待。冉迪·布拉辛先生是真心热爱希克梅特的诗歌,他不仅致力于翻译出版他的诗选(并曾大幅修订出版),甚至还亲自写作了一部分关于希克梅特的评传,此种精神,的确令人深深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