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研究
2014-11-14郑元喜辜和平程静芳
郑元喜++++++辜和平++++++程静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 结果 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 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术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 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0-0156-0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该病轻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使死亡率增加2倍,致残、致死率较高[1]。随着人们对AF发病机制认识的逐渐提高,尤其是对源于大静脉及心房内某些特殊组织的异位兴奋灶触发AF机制的认识提高,导管射频消融技术成为治疗AF的常用方法之一[2]。另外,研究发现导管射频消融技术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可以更有效地预防AF的复发[3]。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5~76岁,平均(58.9±7.5)岁;房颤病史0.5~8年,平均(5.2±1.1)年。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
1.2入选及排除标准
术前均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均于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左心房附壁血栓及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1.3治疗方法
采用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和环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方法进行消融。(1)在单纯X线透视下用Lasso环状标测电极指引行节段性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进行2次房间隔穿刺,将10极Lasso导管分别送至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肺静脉口内5 mm,标测肺静脉电位(PVP)。放电消融,60 s无效则停止放电,消融终点为PVP电位消失[4];(2)Carto或ensite三维空间标测系统指导下消融,围绕肺静脉行左右大环双侧肺静脉前庭消融,以房早消失、房早和房颤不能诱发为消融终点。
1.4消融成功标准
房颤消融终点:消融后房颤即刻消失,不被诱发;肺静脉电位消失或仅间断出现,与心房活动无关[5]。
2 结果
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阿托品注射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3 讨论
心房颤动时心房表现为快而紊乱的电活动,心房肌呈现出不规则的纤维颤动,心房率(350~600)次/min,无法进行正常的舒缩活动。此时房室结虽然使快速紊乱的心房电活动不能完全传到心室,但心室率依然快而不规则,心排血量下降,心功能减低[6,7]。目前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包括外科手术、药物及近年开展的射频导管消融术(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有限,复律后易复发[8]。经导管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房颤的常用方法。1998年Haissaguerre等首次将导管射频消融应用于临床阵发性房颤治疗,开创了房颤治疗的消融时代[9]。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导管将射频电流引入心脏内以消融特定部位的局部心肌细胞,融断折返环路或消除异常病灶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是治疗房颤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2012年新指南建议对那些经过合理药物治疗,但症状明显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术。对无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且CHA2DS2-VASc评分低者,一线治疗方法可选择导管消融术。射频消融的原理为使用0.35~1.0 MHz的交流电,通过电极探头和组织的接触增加电阻,将组织的温度加热至50℃~55℃,引起组织细胞和胶原结构不可逆的凝固性损伤,最终形成瘢痕组织,阻断导致和维持房颤的折返环,从而达到消除房颤的目的[10,11]。本研究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 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全部成功。临床经验表明,阵发性房颤患者术中单纯肺静脉隔离可获得 80%~90%的房颤治愈率[12]。对于持续或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医生采用不同的消融能量、不同的损伤线,临床结果不同。另外,心房内存在多处解剖障碍区,在病理情况下极易形成折返,因此消融线路不仅要互相连接,而且要与房室环及大血管开口等解剖障碍区相连,使传导阻滞线尽可能延长[13]。尹昵等[14]通过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行导管消融治疗的8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肺静脉节段性消融术(SPVA)20例,应用肺静脉环形消融术(CPVA)60例,共行87次消融术,有79例患者术中达到消融终点,且SPVA20例即刻成功12例,成功率60%。endprint
CPVA在carto指导下消融,均采用左右大环双侧肺静脉前庭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80%。且Carto系统的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短于肺静肺节段性消融(P<0.05),考虑是由于Carto标测技术可确立导管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同时计算局部激动时间,动态显示激动的传导过程,实时观察导管位置以指导标测和消融。Wilber DJ等[15]将16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导管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随访9个月后结果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的无房颤复发生存率16%,显著低于导管消融组6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本研究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阿托品注射后恢复正常。血管迷走反射一般为良性过程,但若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患者除心率下降外,还可伴有全身虚脱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厥冷、胸闷、恶心、血压下降等。
综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启明,吴健,周胜华,等.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744-775.
[2] 刘旭.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80-282.
[3] 陈银蓉,黄卫斌,肖国胜,等. 左房容积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524-526.
[4] Cakes RS,Badger TJ,Kholmovski EG,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left atr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 with delayedenhan 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patients with atrial fibirillation[J]. Circulation,2009,119(13):1758-1759.
[5]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等.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3):222-224.
[6] 张晓玲,唐红.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8):633-634.
[7] 董建增. 心房颤动的主要射频消融术式比较[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1):13-14.
[8] 高梅,侯应龙.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J]. 山东医药,2007,47(2):76-77.
[9] Mitnovetski S,Aimeida A A,Goldstein J,et al. Epicardial high-intensity focused uhraso und cardiac abl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Heart Lung Circ,2009,18(1):28-3l.
[10]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等.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对心脏起搏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11(6):438-440.
[11] 侯发琴.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334-335.
[12] 丰明俊,储慧民,何斌,等.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学,2010,22(6):639-640.
[13] 高连君,杨延宗.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及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9):1486-1488.
[14] 尹昵,光雪峰,左明鲜,等.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回顾性分析[J].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0.
[15] Wilber DJ. Pappone C,Neuzil P,et al. Comparison of antiarrhythmic drugtherapy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10,303:333-340.
(收稿日期:2014-07-29)endprint
CPVA在carto指导下消融,均采用左右大环双侧肺静脉前庭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80%。且Carto系统的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短于肺静肺节段性消融(P<0.05),考虑是由于Carto标测技术可确立导管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同时计算局部激动时间,动态显示激动的传导过程,实时观察导管位置以指导标测和消融。Wilber DJ等[15]将16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导管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随访9个月后结果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的无房颤复发生存率16%,显著低于导管消融组6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本研究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阿托品注射后恢复正常。血管迷走反射一般为良性过程,但若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患者除心率下降外,还可伴有全身虚脱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厥冷、胸闷、恶心、血压下降等。
综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启明,吴健,周胜华,等.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744-775.
[2] 刘旭.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80-282.
[3] 陈银蓉,黄卫斌,肖国胜,等. 左房容积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524-526.
[4] Cakes RS,Badger TJ,Kholmovski EG,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left atr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 with delayedenhan 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patients with atrial fibirillation[J]. Circulation,2009,119(13):1758-1759.
[5]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等.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3):222-224.
[6] 张晓玲,唐红.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8):633-634.
[7] 董建增. 心房颤动的主要射频消融术式比较[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1):13-14.
[8] 高梅,侯应龙.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J]. 山东医药,2007,47(2):76-77.
[9] Mitnovetski S,Aimeida A A,Goldstein J,et al. Epicardial high-intensity focused uhraso und cardiac abl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Heart Lung Circ,2009,18(1):28-3l.
[10]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等.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对心脏起搏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11(6):438-440.
[11] 侯发琴.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334-335.
[12] 丰明俊,储慧民,何斌,等.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学,2010,22(6):639-640.
[13] 高连君,杨延宗.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及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9):1486-1488.
[14] 尹昵,光雪峰,左明鲜,等.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回顾性分析[J].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0.
[15] Wilber DJ. Pappone C,Neuzil P,et al. Comparison of antiarrhythmic drugtherapy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10,303:333-340.
(收稿日期:2014-07-29)endprint
CPVA在carto指导下消融,均采用左右大环双侧肺静脉前庭消融,成功48例,成功率80%。且Carto系统的操作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短于肺静肺节段性消融(P<0.05),考虑是由于Carto标测技术可确立导管的三维空间解剖结构,同时计算局部激动时间,动态显示激动的传导过程,实时观察导管位置以指导标测和消融。Wilber DJ等[15]将167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按1∶2比例随机分为导管消融组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组,随访9个月后结果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组的无房颤复发生存率16%,显著低于导管消融组6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本研究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阿托品注射后恢复正常。血管迷走反射一般为良性过程,但若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患者除心率下降外,还可伴有全身虚脱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全身无力、四肢厥冷、胸闷、恶心、血压下降等。
综上,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启明,吴健,周胜华,等.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5):744-775.
[2] 刘旭.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80-282.
[3] 陈银蓉,黄卫斌,肖国胜,等. 左房容积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患者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6):524-526.
[4] Cakes RS,Badger TJ,Kholmovski EG,et al.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left atrial structural remodeling with delayedenhan 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patients with atrial fibirillation[J]. Circulation,2009,119(13):1758-1759.
[5] 汤日波,马长生,董建增,等.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复发的关系[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3):222-224.
[6] 张晓玲,唐红. 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8):633-634.
[7] 董建增. 心房颤动的主要射频消融术式比较[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09,14(1):13-14.
[8] 高梅,侯应龙.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其预防[J]. 山东医药,2007,47(2):76-77.
[9] Mitnovetski S,Aimeida A A,Goldstein J,et al. Epicardial high-intensity focused uhraso und cardiac ablation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J]. Heart Lung Circ,2009,18(1):28-3l.
[10] 孙育民,刘旭,王新华,等.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对心脏起搏器安全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11(6):438-440.
[11] 侯发琴.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进展[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3):334-335.
[12] 丰明俊,储慧民,何斌,等.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学,2010,22(6):639-640.
[13] 高连君,杨延宗.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及评价[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9):1486-1488.
[14] 尹昵,光雪峰,左明鲜,等.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回顾性分析[J]. 西南军医,2011,13(6):1009-1010.
[15] Wilber DJ. Pappone C,Neuzil P,et al. Comparison of antiarrhythmic drugtherapy and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AMA,2010,303:333-340.
(收稿日期:2014-07-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