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何图形认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014-11-14宋勇贤
宋勇贤
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这样学生就不再是文本的旁观者,而是与文本融为一体。几何图形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日常生活中几种图形在适当时机出示,激发了学生用已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去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不断生成新的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以文本为中介展开了一次融自身感悟,教师的真切关爱于一体的对话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教师不是把学生的大脑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看作一支等待燃烧的火把,它一旦被点燃,必将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创新的光芒。
一、在教学中创设“情境”
情境数学是一种形象数学,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数理规律还原为一种情景。从具体可感的形象出发,由实物到现实数学,再到数学化,在逐渐丰富情境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得到发展。情境数学是一种生活化的数学,是一种“为了了解世界,为了日常生活需要而学习的数学”。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并发展自己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是一种经历,它让学习进入一个生命的状态,不仅对所学知识经历一种感悟式的切身体会,更促进生命的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动手动脑
在教学教材中的几何图形认识时,师生齐动手操作。结合教学内容出示教具,让学生通过摆弄教具,动手实践,帮助他们理解、掌握知识,建立正确形象的过程。而“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动手操作”。这个做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经历这个过程,学生才能逐步把握概念的本质。所以,操作、实验、设计、欣赏、推理、合作、学习等探索性活动都应成为“空间与图形”教与学生的重要形式。教材中出现的“画一画,折一折,描一描,搭一搭,移一移”等,都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探索,发现新知识,图形操作的成败,决定了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有效性。
人们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时,常常需要描述事物的形状、大小,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述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用直观图形、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联系,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儿童的“图形观察力”,是认识图形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策略。
三、精心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精巧的情境设计最能诱发学生强烈的认识图形的冲动。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使枯燥呆板的几何图形灵动闪耀起来。创设浓厚的生活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技能的最佳时机。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图形在生活中的物体原型,设计出熟悉、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自愿参与进来,在玩耍中不知不觉认识图形。
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球的认识,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拿一些牙膏盒、药盒、酒盒、乒乓球、桔子、苹果等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物。在课堂上分类、说名称,比一比谁拿得多。这样,他们在一种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能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操作时间,引导学生用心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通过折叠,剪、拼长方形、正方体,画球体等活动,对图形的多方面性质有了亲身感受,这不仅为正式学习图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亲身实践远比只是看一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图形“洞察”,因为操作是探索图形性质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观察等得到的猜想进行验证,还能加深对图形及其性质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把静态和动态结合起来,在运动变化中去观察认识图形及其特征。有的图形按照标准位置放,学生能认出来,换一个角度就不认识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图形转一转,移一移,翻一翻。使图形动起来,帮助学生认识图形运动变化中不变的特征。还可以用“图、名、物”联想记忆法,出示一个物体,学生在头脑中即想象它的名称、几何图。同样,见名则熟图和物,见物则想图和名。通过这种图、名、物的联想记忆,使学生形成几何形体的印象,得到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
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提供开放性的活动空间,激活创新意识。“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图形认识更是学生在探究中去感受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教学中,我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在教学中可以多安排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及时反馈获得的图形信息,表达自己独特的发现。交流是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尝试的过程,它超越了“掌握知识”,而升华为“学会方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教育他们,一定能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