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课堂教学“导学案”模式的有效性推进

2014-11-14黄再兴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15期
关键词:交通线路导学案学案

黄再兴

【内容摘要】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广大地理教师的青睐。那么,教师如何精心编写一份符合学情的导学案?如何避免导学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问题?真正让导学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实施科学引导和有效指导呢?什么样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才实施起来才是有效的呢?这是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思考问题。

【关键词】导学案 有效性

一、导学案的编写和实施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设计编写一份符合学生学情的纸质文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导学案在编写和实施的过程,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细心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各个环节,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导学案栏目的设计要求简洁明快,易于操作,便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创设高效课堂,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思路,不追求式样哗众取宠,注重使用的有效性。主要栏目和要求:

1.学习目标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逻辑关系。学习目标要精细化,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如避免使用“知道、了解、懂得、提高、体会”等模糊的提法,更多使用“理解、总结、叙述、指出、画出、归纳”等细化、精确的行为动词,以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情况。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三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课课标建议“调查家乡一片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土地,探讨这片土地荒废(或利用不合理)的原因”“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工厂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而提出改进措施。”等表述中的调查、探讨、联系、讨论、提出、结合等就是在知识技能上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的准确描述。三维目标的体现要避免千遍一律,使学生看到后一目了然,针对性突出,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不必刻意描述,只需在整个模块中进行渗透即可。

2.重点难点

导学案的涉及,其重点难点的把握要准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课堂的脉搏所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导学案对重点难点的合理设计可以运用一些探究性问题进行呈现,问题设置比如“根据……数据资料,绘制……统计图表,分析……的变化特征”、“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等,最后通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3.问题设置

导学案中设置的问题,首先要有思维价值,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进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性与系统性,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层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样不仅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而且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积极思考,激发求知欲望,扩大课堂的参与面。

4.课前预习

导学案在授课前编写完成,并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新课学习定向,明确学习目标,把握新课重点、难点,了解基本概念。学生把预习中不了解的部分放在课堂中提问,教师释疑、师生共同研讨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限时练习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一大亮点就在于其版面充足,教师可以根据重点、难点需要,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典型例题和反馈练习。通过当堂训练与反馈,巩固教学效果,完成授课目标,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导学案中的限时练习要注重分层,练习面向全体学生,训练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6.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基于教师对教材钻研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本节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够直观的、完整的表现当堂课的全部信息,具有知识衔接性、逻辑性、综合性等特点。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提高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二、导学案应用举例

根据“导学案”编写栏目要求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实施,本人特选取讲授《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课所使用的“导学案”,仅供同行参考。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2)根据实例能够讲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列表比较,分析我国南方山区和北方平原地区聚落形态特征和布局差异,明白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2)运用教材图文材料,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

(3)认真剖析案例,大胆表达、交流个人的见解,发展个人合作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途径收集有关温福铁路的资料,探究身边的地理问题,体验学习地理探究世界的成功乐趣,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情感,树立爱家爱国信念。

(2)明确区域差异,尊重客观实际、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重点、难点】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2.地形条件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和走向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聚落

(1)概念:人类_____而聚居的场所,包括_____的集合体,以及与_____相关的各种设施。

(2)分类:按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型。

2.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表现:对聚落的_____、分布、_____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典例——我国南北方村落北方平原地区:规模_____,多呈_____、_____格局,人口较_____;南方丘陵山区:规模_____,空间分布_____,人口较_____。

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气候、_____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资源、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____等。

4.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的限制___,在人口稠密区一般呈___分布。

(2)山区:地形_____,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_____”字形分布,且工程造价_____。

(3)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_____,避开_____,尽可能_____,减少_____。

(二)题例探究

例1:讨论:北方平原聚落和南方丘陵聚落的差异。

列表分析原因:

例2:读图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分析: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例3:对比中国地形阶梯图和中国铁路交通图,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三)练习

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2.关于我国地势分布和交通线路密度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山地较多,交通线路稀疏

B.东部地势较低,交通线路稠密

C.西部高原广布,交通线路稠密

D.北方地形开阔,交通线路稀疏

3.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

课后巩固: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途径收集有关温福铁路的资料,具体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三、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滋生部分教师的授课惰性

导学案一般是备课组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编写往往是由某位教师个人完成的,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拿来主义”,这样不仅贻误学生,影响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部分能力的缺失

首先,“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阅读课本的功能下降,出于对教师权威的认同,亦或是学生根本不愿花时间阅读课本,大多数学生奉导学案为秘诀、为唯一,从而导致课前一份导学案,上课一份导学案,作业一份导学案,复习一份导学案的情况出现,导学案完全取代了课本,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和研究就会淡化。其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做笔记的功能下降,做笔记不仅仅是记下重点知识的过程,其实更是在笔记的记录和整理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总结和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教师已经为自己提供了最好的笔记,自己只要背诵、记忆导学案的内容就可以了,从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记忆层次,削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化,导学案编写栏目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问题的设置,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巩固教学效果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导学案中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置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被教师替代了,教师在导学案中思考得越深入,问题设置得越全面,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功能就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醒学生处理好书本与导学案的关系,使用导学案时切不可忘记联系课本,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不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听讲时更要不忘提醒学生记录和总结。

为了更好的发挥“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分析学情,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思路,不追求其形式,而注重其有效性。“避其不足,取其精华”,让“导学案”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尹承华. 三环节学案设计的实践和探索.

[2] 肖明. “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

(1)表现:对聚落的_____、分布、_____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典例——我国南北方村落北方平原地区:规模_____,多呈_____、_____格局,人口较_____;南方丘陵山区:规模_____,空间分布_____,人口较_____。

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气候、_____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资源、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____等。

4.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的限制___,在人口稠密区一般呈___分布。

(2)山区:地形_____,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_____”字形分布,且工程造价_____。

(3)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_____,避开_____,尽可能_____,减少_____。

(二)题例探究

例1:讨论:北方平原聚落和南方丘陵聚落的差异。

列表分析原因:

例2:读图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分析: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例3:对比中国地形阶梯图和中国铁路交通图,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三)练习

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2.关于我国地势分布和交通线路密度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山地较多,交通线路稀疏

B.东部地势较低,交通线路稠密

C.西部高原广布,交通线路稠密

D.北方地形开阔,交通线路稀疏

3.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

课后巩固: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途径收集有关温福铁路的资料,具体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三、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滋生部分教师的授课惰性

导学案一般是备课组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编写往往是由某位教师个人完成的,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拿来主义”,这样不仅贻误学生,影响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部分能力的缺失

首先,“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阅读课本的功能下降,出于对教师权威的认同,亦或是学生根本不愿花时间阅读课本,大多数学生奉导学案为秘诀、为唯一,从而导致课前一份导学案,上课一份导学案,作业一份导学案,复习一份导学案的情况出现,导学案完全取代了课本,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和研究就会淡化。其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做笔记的功能下降,做笔记不仅仅是记下重点知识的过程,其实更是在笔记的记录和整理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总结和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教师已经为自己提供了最好的笔记,自己只要背诵、记忆导学案的内容就可以了,从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记忆层次,削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化,导学案编写栏目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问题的设置,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巩固教学效果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导学案中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置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被教师替代了,教师在导学案中思考得越深入,问题设置得越全面,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功能就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醒学生处理好书本与导学案的关系,使用导学案时切不可忘记联系课本,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不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听讲时更要不忘提醒学生记录和总结。

为了更好的发挥“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分析学情,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思路,不追求其形式,而注重其有效性。“避其不足,取其精华”,让“导学案”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尹承华. 三环节学案设计的实践和探索.

[2] 肖明. “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

(1)表现:对聚落的_____、分布、_____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典例——我国南北方村落北方平原地区:规模_____,多呈_____、_____格局,人口较_____;南方丘陵山区:规模_____,空间分布_____,人口较_____。

3.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_____、气候、_____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资源、____、工农业生产水平____等。

4.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1)平原地区:地形的限制___,在人口稠密区一般呈___分布。

(2)山区:地形_____,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公路多呈“_____”字形分布,且工程造价_____。

(3)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选择_____,避开_____,尽可能_____,减少_____。

(二)题例探究

例1:讨论:北方平原聚落和南方丘陵聚落的差异。

列表分析原因:

例2:读图及“丽江古城”材料,探究分析: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例3:对比中国地形阶梯图和中国铁路交通图,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三)练习

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

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

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

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

2.关于我国地势分布和交通线路密度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山地较多,交通线路稀疏

B.东部地势较低,交通线路稠密

C.西部高原广布,交通线路稠密

D.北方地形开阔,交通线路稀疏

3.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分布特点是____,其目的是为避开____。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_____分布,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

(3)一般来说,在山地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_____,在线路选址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_____。

课后巩固: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电视等途径收集有关温福铁路的资料,具体分析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三、导学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滋生部分教师的授课惰性

导学案一般是备课组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编写往往是由某位教师个人完成的,体现出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拿来主义”,这样不仅贻误学生,影响自己的专业水平,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学生部分能力的缺失

首先,“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阅读课本的功能下降,出于对教师权威的认同,亦或是学生根本不愿花时间阅读课本,大多数学生奉导学案为秘诀、为唯一,从而导致课前一份导学案,上课一份导学案,作业一份导学案,复习一份导学案的情况出现,导学案完全取代了课本,学生对于课本的阅读和研究就会淡化。其次,“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做笔记的功能下降,做笔记不仅仅是记下重点知识的过程,其实更是在笔记的记录和整理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总结和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但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认为教师已经为自己提供了最好的笔记,自己只要背诵、记忆导学案的内容就可以了,从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记忆层次,削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淡化,导学案编写栏目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问题的设置,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表述能力,巩固教学效果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这种方式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导学案中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置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过程被教师替代了,教师在导学案中思考得越深入,问题设置得越全面,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功能就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醒学生处理好书本与导学案的关系,使用导学案时切不可忘记联系课本,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不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听讲时更要不忘提醒学生记录和总结。

为了更好的发挥“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有效性,教师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分析学情,遵循“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思路,不追求其形式,而注重其有效性。“避其不足,取其精华”,让“导学案”教学模式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尹承华. 三环节学案设计的实践和探索.

[2] 肖明. “导学案”的四大矛盾与教学建议.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中学)

猜你喜欢

交通线路导学案学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线设计思路探究
乡愁导学案
全球GOA4级城轨交通线路一览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几点体会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