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州市稻瘿蚊监测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4-11-14魏正英陈观浩

生物灾害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虫态虫口农药

魏正英,陈观浩

(1.广东省化州市宝圩农业技术推广站,广东 化州 525138;2.广东省化州市病虫测报站,广东 化州 525100)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Wood-Mason)是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华南、西南稻区的重要害虫,具历期短、世代重叠、间歇性和区域性等特点[1]。稻瘿蚊是广东省化州市晚稻的主要害虫。过去此虫多局限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发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施肥水平提高,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稻瘿蚊已从局部性变成大面积发生。1994年全市特大发生,发生面积1.44万hm2,经过努力防治后,仍然损失粮食247.1万kg。近年来稻瘿蚊在我国大面积猖獗成灾的势头虽得到有效遏制,但局部地区仍有发生,特别在适宜气候条件,猖獗成灾,危害损失相当严重,仍是水稻生产的严重威胁。开展稻瘿蚊监测与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总结稻瘿蚊发生规律和测报防治实践的基础上[2-7],制定了稻瘿蚊虫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旨在为今后逐步实现稻瘿蚊监测和防治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1 内容及应用范围

本规程明确与规范了稻瘿蚊防治原则、防治指标、防治适期、虫情监测、预测方法及综合防治方法,适用于化州市及其生态条件相近稻区的稻瘿蚊监测与防治。

2 规范引用文献

下列引用文献在本规程中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版)适用于本规程。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3 术语及其定义

下列术语及其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1)种群:指生活在同一地域内,相同生态条件下,同种个体的集合群。

(2)标葱:由于稻瘿蚊幼虫侵入危害,稻苗基部膨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于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中空的类似葱管的稻叶。葱管分如下三种类型:

甲型葱管:稻株基部显著膨大,用手轻捏有硬物感,叶片短、窄,无心叶,葱管未抽出,称“甲型”葱管。乙型葱管:类似葱管的稻叶抽出叶鞘,成虫尚未羽化,称“乙型”葱管。

丙型葱管:类似葱管的稻叶内稻瘿蚊的成虫已羽化(即葱管有羽化孔),称“丙型”葱管。

(3)监测:为及时发现稻田稻瘿蚊种群是否存在以及掌握其发生动态而持续进行的观察调查。

(4)经济阈值:又称防治指标,是指采用防治措施阻止害虫种群密度扩大,以免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的虫口密度。

(5)防治适期: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适宜时期。

(6)防治:协调选用多种预防和防治技术措施,使稻瘿蚊种群保持在有虫不成灾的水平。

(7)绿色防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以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为目的,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为害的行为。

4 防治原则

以保护稻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为出发点,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稻瘿蚊的发生为害规律,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创造不利于害虫发生和为害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稻田有益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把害虫的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5 防治指标

分蘖初期带活虫的标葱率在3%以上。

6 防治适期

幼虫孵化始盛至高峰期。

7 虫情监测调查

7.1 测报灯诱测

设置测报灯诱捕成虫,分析预测发生期。

7.2 冬后虫口密度调查

冬后虫口密度调查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下旬进行。重点是调查越冬再生稻苗和游草。调查内容为虫口密度和死亡率。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选取10个点,每个点查0.25m2,计算虫口密度及死亡率。

7.3 标葱率和虫口密度调查

在各代乙型葱管高峰期各调查1~2次,分轻、中、重3种类型田。采用双直线跳跃取样10点,每点5丛,调查其总株数、为害株数(含甲、乙、丙各类型标葱数);每点剖检1丛,检查虫口密度,分活虫数、死虫数及寄生虫数,计算丛标葱率、株标葱率、虫口密度及平均每丛标葱密度,作为预测下1代发生程度的依据。

7.4 发育进度调查

结合虫口密度调查时进行,调查时间、方法同7.3。检查的总虫数在50头以上,计算各虫态的比率,作为预测下一代发生期的依据。

7.5 羽化率调查

对水稻本田,当田间出现乙型葱管开始,每2天调查1次。每次调查100根葱管以上,统计丙型葱管数(已经羽化),计算其百分率,当丙型葱管达50%时,为成虫盛发高峰期。

7.6 株标葱率推算法参考公式

调查丛标葱率,推算株标葱率,其推算法参考公式[3]:y=1.919 8e0.0297P(r=0.979 3**)式中:y为株标葱率(%);P为丛标葱率(%)。

7.7 标葱密度推算法参考公式

(1)调查丛葱率,推算平均每丛标葱密度,其推算法参考公式[3]:m=1.388 9[-ln(1-P)]0.9754(r=0.993 7**)式中:m为平均每丛标葱密度(株/丛);P为丛标葱率(%)。

(2)调查株葱率,推算平均每丛标葱密度,其推算法参考公式[4]:m=13.265 9[-ln(1-y)]1.1360(r=0.991 9**)式中:m为平均每丛标葱密度(株/丛);y为株标葱率(%)。

8 预测方法

8.1 发生量预测

8.1.1有效虫口基数法 根据稻瘿蚊上一世代(或前一虫态)的有效虫口基数推算下一世代(或虫态)的发生量(繁殖数量)。

(1)式中:P为预测发生量(繁殖数量);P0为调查时的虫口基数(虫口密度);e为每雌平均产卵量(繁殖力);f/(m+f)为雌虫百分率,m为雄虫数,f为雌虫数;M为死亡率(%)。

8.1.2 回归模型法 利用稻瘿蚊发生量(或发生期)的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立回归预测模型[5]。

(2)式中:y为发生量(或发生期);xi为测报因子(降雨量、降雨日数、气温、相对湿度等);ai为回归系数。

8.2 发生期预测

8.2.1 期距法 根据积累的稻瘿蚊历史资料,计算各虫态或世代之间的生长发育所经历的日数,即为期距。各地气温有异,稻瘿蚊的发育历期不尽相同。相邻县或同一地区的可相互借鉴或参考。计算公式:预测虫态出现日期=起始虫态实测出现日期+(期距值±期距值对应的标准差)。

8.2.2 发育进度预测法 这种预测法是通过上一虫态田间发育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孵化率等的系统调查,当调查到其百分率达到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标准时,分别加上当时气温下各虫期的历期,即可推算出下一虫态的发生时期。回归模型法同8.1.2。

9 综合防治

9.1 预测预报

通过系统的实地调查,掌握害虫发生、发展种群动态和有关生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资料,经过科学分析、处理,得出预测结论并及时发布预报。稻瘿蚊的预测主要根据害虫的发育进度,田间葱管类型增长规律和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如黑光灯等)及回归模型来预测发生期,并根据田间虫口基数的调查、气象因子分析,可进行害虫发生量的预测。

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且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搞好监测预报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才能有选择地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措施。

9.2 农业防治

(1)铲除越冬寄主。游草、再生苗、落谷苗是稻瘿蚊越冬的中间寄主。每年“春分”前夕,铲除田边、沟边游草、田间再生苗、落谷苗,清洁田间,或喷施10%草甘膦AS30~50倍液或20%百草枯AS70~100倍液,防除田埂、水沟杂草,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2)翻犁耙沤,减少虫源。晚稻收割后及时翻耕,开展冬种轮作。早稻收割后及时翻犁耙沤,把水稻再生稻、落谷苗和早稻稻茬的无效分蘖苗和腋芽上稻瘿蚊机械损伤后埋入泥中沤死。

(3)栽培避虫。采用栽培措施避开稻瘿蚊的产卵高峰期与水稻苗期和分蘖期相吻合。主要措施一是同一栽培区应尽量统一播插(抛)期,做到水稻生育期基本一致,尽量减少桥梁田;二是推广抛秧栽培技术。该技术晚稻秧龄只有13~15d,比常规水播育秧缩短10d以上,晚稻播种期集中于7月下旬,这样可错开第4代稻瘿蚊成虫盛发高峰期。晚稻杂交稻常规水播育秧播种期也适当推迟,将播种期推至7月15—20日,避开成虫产卵高峰期;三是改分散育秧为连片集中育秧,减少飞翔力弱的稻瘿蚊成虫就地产卵繁殖的机率;四是插(抛)后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早分蘖早够苗早露、晒田,控制田间湿度和无效分蘖,降低稻瘿蚊幼虫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

(4)拔除带虫被害苗(标葱)。在晚稻秧田期,彻底拔除带虫被害苗,可减少下一代虫口基数。

9.3 物理防治

每2.7~3.3hm2稻田安装1盏太阳能杀虫灯,连片设置。杀虫灯底部距地面1.5m,灯距180m左右。诱杀稻瘿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成虫。

9.4 生物防治

在施药方法上推广拌种法和毒土法,保护稻瘿蚊的天敌如寄生蜂、蜘蛛、青蛙等。此外,推广使用选择性农药和生物农药,创造有益生物有利的生存发展环境。

9.5 化学防治

9.5.1 使用农药准则 在优先采取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若必须使用农药,应遵守以下准则:

(1)加强害虫种群监测预报,适时科学用药;(2)按防治指标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面积;(3)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和剂量,减少农药使用量;(4)提倡交替使用农药,减少稻瘿蚊抗药性;(5)严禁使用已公布并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和未核准登记的农药品种。

9.5.2 药剂选取 每667 m2可用3%氯唑磷GR1kg或8%噻嗪·毒死蜱GR1.25~1.5kg或1.8%阿维菌素EC10~20mL,拌土10~15kg均匀撒施。在幼虫孵化高峰期,每667 m2可用48%毒死蜱EC250~300mL或5%丁烯氟虫腈SC67~100mL或10%吡虫啉WP30~40g,对水50~60 L均匀喷雾。

9.5.3 施药技术 一是重点防治主害代,即防治第4、5代稻瘿蚊。二是采用毒土全层施药,将药剂与定量的湿润细沙土混匀后,均匀撒施于稻田中,保证稻田的灌溉水层布满农药。三是施药前稻田必须有一浅水层,自然落干后再复水。

[1]胡美英,许再福,黄炳球,等.稻瘿蚊综合防治新技术与示范[J].植物保护学报,2003,30(4):401-406.

[2]陈观浩,梁盛铭,莫惠周,等.化州市稻瘿蚊灾变规律及可持续控制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9):110-111.

[3]陈观浩.稻瘿蚊种群密度简易估计法的研究[J].华东昆虫学报,2000,9(1):110-112.

[4]陈观浩,董鹏,彭雄,等.稻瘿蚊预测预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2):55-56.

[5]陈观浩,张耀忠,杨果丰.晚稻稻瘿蚊主害代发生程度的预测模型[J].华东昆虫学报,2006,15(2):137-139.

[6]陈观浩.气象因子对稻瘿蚊发生程度的通径分析[J].广西植保,1999,12(3):4-6.

[7]陈观浩,苏庆平,刘瑞强.稻瘿蚊为害株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江西植保,2000,23(1):20-21.

猜你喜欢

虫态虫口农药
低氧对几种主要储粮害虫虫态的致死效果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松褐天牛不同虫态的营养成分评价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