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理州在发展中求解湿地保护之道

2014-11-14尚伟段锡焕李泽峰

云南林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洱源鹤庆鹤庆县

□尚伟 段锡焕 李泽峰

一、大理州湿地资源独特

(一)湿地类型完备

大理州位于云南省滇西北,地处滇中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流域从境内横穿而过,江河切割深邃,呈高山峡谷地貌,辖区内星罗棋布湖、塘、库等较为完备的湿地类型。漾濞江、弥苴河、漾弓江、雪山河等大小河流160多条组成四大水系的支流,呈羽状分布在全州12个县市境内。大理洱海、洱源西湖、茈碧湖、海西海、剑川剑湖、鹤庆草海、祥云青海湖等高原湿地,是云南乃至全国高原湿地中的典型,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类型。这些高原湖泊如散落在全州2.95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串串珍珠,将大理的“湿气”纵横链接,传递着穿透历史与未来的讯息。根据2012年湿地资源调查,大理州湿地面积为59187.2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0%,是全省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州(市)。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面积45396.11公顷,人工湿地(包括水稻田、水库、池塘等)面积13791.09公顷。

(二)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

大理州湿地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被誉为“植物宝库”和“动物乐园”。全国湿地高等植物约225科815属2276种,大理州有湿地高等植物101科319属606种。野生茈碧莲属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是新生代上新世纪保存至今的古老种类,虽在全国广泛分布,但仅洱源县茈碧湖中的茈碧莲被认为是野生原种。全国湿地水鸟12目32科271种,大理州有湿地水鸟8目10科37种。大理州湿地野生脊椎动物有5纲25目51科208种,占云南现有湿地野生动物种类的20.9%。在被誉为“鸟类天堂”、“高原明珠”、“生物基因库”的大理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基地——鹤庆草海湿地核心区,发现国内最大的一个紫水鸡种群,数量500只以上,并在云南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还有赤麻鸭、灰雁、小、凤头、黑颈、普通秋沙鸭、大白鹭、针尾鸭、琵嘴鸭等60多种鸟类,数量15000只以上。

二、大理州湿地安全面临较大威胁

(一)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2009年,大理州对湿地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发现大理州湿地资源面积在减少,湿地不断萎缩,其主要原因:一是盲目开发和改造,大量天然湿地转变成农用耕地。宾川县鸡足山镇上沧海湿地,由于居住在周边的群众进行围湖造田而导致面积剧减,由历史上控制水面6000余亩减少到500余亩,减少了94%,洱源东湖湿地情况也类似。二是泄水造田。1952年剑湖的出水口海尾河进行了裁弯改直,1956年进行了河段疏挖,造成了湿地面积的大量萎缩,由建国初期的14040亩缩小到9345亩,面积减少32%,蓄水量减少62.9%,减少量达1732万立方米。三是水土流失。由于面山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大量泥沙冲入湖泊,致使湖面逐年缩小,湖水逐年变浅。鹤庆草海湿地陆地四周均为高山,山地石漠化问题较为严重,在夏季降雨时期,雨水冲刷石漠化的山体导致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偏大,水流汇入湿地,使其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湿地储水量及面积不断减少。四是城市建设用地、房地产开发,且趋势越来越严重。

(二)湿地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湿地周边流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除被土壤及作物吸收外,其余均通过地面水和地下水渗入湿地。据统计,剑湖流域每年农用化肥施用量为323万公斤。大量化肥的使用,加重了剑湖的营养盐水平,加快了剑湖的富营养化进程。而鹤庆草海湿地的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周围新华、板桥、母屯、彭屯、罗伟邑所辖农田,面积为12466亩。二是旅游污染。随着湿地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人数增加,使旅游业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如鹤庆县新华4A级景区建成后,仅2013年新华村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污染还有湿地内游船污染和游客产生的大量垃圾。三是小手工业污染、畜牧业污染以及村落污染。白族饰品手工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化学物质的废液产生,在未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湿地;湿地周边村落的养殖粪便污染;湿地周边村落大多没有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最终进入湿地,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经雨水冲刷,大量垃圾进入湿地带来严重污染。

三、大理州湿地保护之道

(一)开展湿地资源调查

大理州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历时1年时间,组织开展湿地资源调查,对全州湿地资源现状、动态变化和威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评价,基本查清大理州湿地资源的分布、类型、数量以及主要生态特征,建立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为各级政府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二)推进立法保护

借力民族自治地区立法权及时制定《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于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云南省首家州(市)级湿地保护条例。《条例》明确了湿地管理体制:州、县(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2014年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将洱海流域进行立法保护,洱海保护管理范围从252.1平方公里的湖区扩大到2565平方公里的整个径流区,就入湖河流保护、船舶管理、码头建设、渔业生产、旅游经营活动等方面作了明确界定和规范,强化了责任落实,补充完善了原《条例》不够全面的禁止限制行为,加大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是全州做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据,对全州其他湿地的保护将产生“羊群效应”。

(三)建立保护区

加快保护区建设步伐,具备条件的县市先行一步,将更多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管理范围。在条件所限暂时难以建立保护区的县市,因地制宜建立保护小区或设立保护站点,调动社区、村组的力量进行保护。对肆意侵占和非法破坏湿地的行为,采取一切措施坚决制止。到2013年底,大理州共建立南涧无量山、云龙天池、剑川剑湖、弥渡太极顶等各类自然保护区29个,总面积272.8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建立弥渡东山、祥云清华洞、巍山巍宝山、南涧灵宝山、永平宝台山5个国家森林公园;建立洱源西湖、鹤庆东草海等2个国家湿地公园。

苍山洱海

(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治理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先后投入20多亿元,对大理洱海、洱源西湖、茈碧湖、剑川剑湖、鹤庆草海、祥云青海湖等湿地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先后投资3亿多元,实施湿地公园恢复建设、湖滨带生态修复、退耕还湖还林、面山植树造林、小流域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一大批项目。

(五)引入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湿地建设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鹤庆县人民政府签定了合作协议,由大自然保护协会出资,引进科学团队在鹤庆县人民政府的监管下共同保护鹤庆草海湿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深圳华会所生态环保基金于2014年2月17日至22日在洱源县开展洱源西湖 “湿地使者行动”大型公益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进入西湖湿地周边社区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省林业厅主持下于2014年4月17日对调查成果及经验进行交流总结,为各级湿地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六)繁荣湿地生态文化

大理州将湿地公园作为推进湿地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结合湿地保护和修复成果,建设集湿地

科普教育、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展示和拓宽群众致富渠道于一体的湿地公园,让公众体验湿地功能、享受湿地休闲娱乐、了解湿地文化、接受湿地保护教育,挖掘并弘扬民族湿地传统文化,传承白族先民优良的湿地保护和利用方式,有效促进湿地生态和民族文化传播,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四、大理州湿地保护成效明显

(一)湿地面积和受保护面积显著增加

通过各种措施的推行,有效扭转了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趋势,越来越多的退化湿地得到恢复,越来越多的自然湿地被纳入保护范围。以洱源县和鹤庆县为例,2012年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洱源县湿地总面积3255.2公顷,2014年初湿地总面积达3519.9公顷,增加7%,受保护湿地面积2072.8公顷,受保护率58.9%。2012年鹤庆县湿地总面积2903.6公顷,2014年初达3068.9公顷,湿地面积增加增加5.7%。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2014年4月27日,大自然保护协会项目官员在鹤庆县草海湿地发现三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彩鹮。因为栖息地的减少和环境污染问题,彩鹮在几十年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以至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不得不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这次彩鹮回到鹤庆草海湿地,为大理州的水禽新增一个国家保护物种。近两年来,在大理市、洱源县、鹤庆县、剑川县等湿地资源富集地区不断发现新的水禽种类来到这里栖息。洱源西湖湿地及鹤庆草海湿地的紫水鸡种群大幅增加,目前已达到1500只左右,是国内最大的紫水鸡种群。2013年大理洱海红嘴鸥种群数量也有大幅增加。洱源西湖湿地新发现钳嘴鹳,剑川剑湖湿地新发现黑鹳,鹤庆草海湿地除彩鹮外还新发现小天鹅、绿头潜鸭等水禽新种类。这是大理州湿地保护的一个明显成效。

(三)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58.6%;洱海水质总体保持Ⅲ类,有5个月达到Ⅱ类,水质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洱海湖体自净能力逐步增强,透明度逐年有所回升。

猜你喜欢

洱源鹤庆鹤庆县
鹤庆县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云南省鹤庆县金墩乡化龙村柏树庙戏楼
云南省鹤庆县白族本主庙及演剧活动考论
遇见最美洱源
梦里水乡
爱打银般爱吹肝
民族艺术学习之新华启示
明清时期鹤庆科举史研究
鹤庆县北衙铁金矿区钻探工程中多种泥浆的应用
洱源“雀之灵”的故乡绽放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