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航在“管”外

2014-11-14胡素青

珠江水运 2014年16期
关键词:海巡管节海事

胡素青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1管节安装的水上交通安保有资格被记录史册。

这次海事护航的E11沉管长180米,重约80000吨,安装水深达到44.5米,是伶仃航道转换完成后安装的首个管节,也是开展深水深槽施工技术攻关以来安装的首个管节。其安全沉放后,海底隧道总建设长度将达到1845米。安装难度之高,施工风险之大,比被誉为“深海之吻”的首节沉管安装又上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而对协调这次护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港珠澳大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桥办”)来讲,肩上重担又重了几分:E11管节是首次在夜间进行的深水深槽区浮运安装,管控难度和不可控因素都有增加,施工作业和通航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大,浮运安装作业与港口生产、船舶通航安全之间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水上交通安全保障的难度更是不同往昔。

与前10个管节不同的是,E11管节安装进入深水深槽区:最大沉放水深达45m,最大槽深达30m,安装位置距伶仃临时航道仅300余米。这意味着,需要对伶仃临时航道采取长时间封航、限速等管控措施。海事稍有差池,导致外来船舶闯入,给安装造成的影响就是不可估量的。而由于 E10管节安装的差池,已经将近4个月没有进行浮运作业,因此而滋生思想松懈和工作生疏也未可知。

与此同时,双台风的影响为其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为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广东海事提前准备了两套通航安全保障方案。而处于第九号台风“威马逊”和十号台风“麦德姆”之间的E11管节安装,也让每个参与护航的海事人上紧了发条:老资格的上,有护航经验的上;当值的当仁不让,不当值的换班也要上。“零污染、零事故、零伤亡”不仅是写在明面,更要落在实处。

这一“仗”,只许赢,不许输。

指挥得力

收到E11节沉管浮运成功的消息后,大桥办常务副主任梁德彰会心地笑了:“我们离零事故的总目标又近了一步。这证明我们浮运前的安排部署,我们的海事护航工作,都是科学有效的。”而他没有说出口的是,这也意味着,总指挥部所作的一切协调部署和工作安排,取得了预期的结果;意味着,一次次协调会议的召开、一则则通行公告的发布、一艘艘海巡船的护航、一个个海事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沉管浮运与安装施工就是大桥建设的关键工序和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大桥工程的成败。而此桥关系两岸三地,国家和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负责大桥水上交通安全的大桥办“身”负重任。

因此,沉管浮运前的每项工作梁德彰都全程把关,每个关键节点都要反复确认,每次护航工作准备前,都要和各参与单位代表多次磋商,就连每次会议纪要中的各项会后布置工作都是当场确认,当场完成,以达到万无一失。大桥办协调下的各个海事单位、港航部门等,更是像上进了发条的闹钟,一旦进入关键时间节点,工作人员就成了“拼命三郎”。

业主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曾多次对海事部门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每次与会,总不忘对大桥办的工作大加赞扬。朱永灵表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未出现任何水上交通事故,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海事部门的严格监管和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

为保证此次E11节沉管浮运的顺利进行,大桥办从预告了E11管节计划作业时间、管制措施并对外派发宣贯开始,正式进入工作状态。随后,召开通航安全保障专家咨询会、浮运与安装布置会、台风天气应急处置集中办公会议等、汇报决策会等等多达20多个会议,航行通告一个接一个发出,各相关单位工作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7月15日下午,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E11管节浮运与安装工作布置会,16日,广州海事局对珠江口相关港口生产、引航调度、航运、部队及相关政府单位等召开宣贯会议;17日,珠海海事局组织对珠三角有关高客公司宣贯会议;17日,广州海事局组织召开具体工作布置会议,落实广东局后勤管理中心、南海海巡执法总队、深圳局、广州局、广州航标处、珠海渔政支队等单位调派参与现场警戒的13艘警戒船艇的具体工作安排;18日,深圳海事局组织对辖区相关施工单位、航运企业的宣贯会议……

据了解,E11管节从7月20日2011时,E11管节开始出坞,到21日0830时,E11节沉管到达指定位置并完成系泊,此次沉管浮运与安装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任务顺利完成。据统计,广东海事部门出动现场执法人员86人、中交总值班室及广州VTS值守人员23人、出动海巡船艇11艘,渔政部门出动船艇2艘,现场封航3条航道,累计播发航行警告与即时航行安全信息300余条,累计拦截船舶13艘次。

政治使命

7月19日早上0900,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11管节安装前最后一次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决策会上召开,唐家营地一号会议室座无虚席。与会人员神情轻松中带着一丝信心满满,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措施准备和浮运安装施工前期工作都妥善完成的情况下,有关深水深槽、夜间封航、9号台风的担忧,已经转化成了对成功安装后的期待。

有了前10次的成功经验,这一次参战各方都轻车熟路。但正因为有了前10次的经验,参战各单位才更明白这一次有多重要。深水深槽、夜间封航、长达24小时,每个关键词都是一项高难度任务。会议当天,广东海事局局长、同时兼任港珠澳大桥建设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领导组长的梁建伟,原本正在澳门参加“粤澳合作联席会议”、“澳门海事及水务局日活动”,活动还没结束就一大早赶来参加这次会议。并在会上强调,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技术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和水上安保难度也越来越大,来不得半点马虎。

当然,大战当前,士气提升相当重要。梁建伟现场用“政治荣誉感”为大家提升士气。并引述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来视察时的原话:“(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质量安全不仅关乎项目本身,也关乎行业形象,更关乎国家形象。”

此刻,在这群为大桥建设护航的海事人眼中,他们所守护的不只是一座普通大桥的安全,而是国家的形象,是国家百年基业。很多年后,关于这座桥梁的回忆史上,将为他们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梁建伟再次适时强调,“参会各方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继续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做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吃亏、不怕麻烦;参战各单位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执行意识,自觉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各方面的工作要从严到位,从各环节和岗位进行全面检查,精准护航,精细管理,确保E11管节安装圆满成功。”

“精准护航、精细管理”说到每位海事护航者的心坎儿里,获得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担任水上安保现场监管的的广州海事局大桥海事处处长钟锡泉分析:“我们在现场工作的人对这八个字体会太深了。为保证大桥安全,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封航时间,精确到每个时间节点,并不是时间越短越好。哪个时段该封,哪个时段需要错开来封,还有封航的范围等等,都需要做到精准地把握。”

集结待命

“‘海巡09079靠泊完毕!”

“‘海巡09080靠泊完毕!”

“‘海巡0966靠泊完毕!”

7月20日1500时,珠江口,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现场监管专属码头,“趸船1550”再次吹响船舶“集结号”。11艘参与21日凌晨0000时至21日0000时,24小时护航的海事警戒船艇集结完毕,只等一声令下驶向制造大桥E11沉管的桂山牛头岛沉管预制场水域。

提上值班24小时的专属口粮:每人一个大号环保袋,里面满满的装着面包、火腿肠、方便面等即便吃食。警戒船上没有厨房,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他们饿了只能吃面包或泡面,渴了就喝矿泉水,在热衷于粥文化的广东省,这里是个例外。

这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建设以来的第11次正式护航。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已经是第15次。因为在首根沉管浮运之前,为确保万无一失,他们专门进行了4次演练,历经五天四夜。

船,还是那些警戒船;人,也还是那帮海事人;职责,也许还是那一套流程;但他们把每一次都当做第一次来重视,每一次都当做第一次那样新鲜。

在驾驶舱,记者有幸遇到全国海事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市劳动模范王均龙,他此次担任“海巡1462”的船艇负责人。与想象中的沉默内敛不同,王均龙更像一位杀伐果断的将军,这位1米85的山东大汉让小小的驾驶舱稍显逼仄。他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海图为记者详解这片水域,讲到关键点就神采飞扬:“你看,这个点就是牛头岛,也是E11沉管出坞的地方;这里,就是香港大屿山;再看那边,那是澳门……”似乎不够过瘾,他抬手指向远处大海中的一个个小岛,那么熟悉,那么兴奋,那么的恣意而理所当然,就好像在向别人展示自己用心守护的“战场”,这种热情瞬间感染了我们这些初来者。

在趸船上待命时,一间特殊的监控室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钟锡泉自豪地透露,这是(大桥办在)海事人在监管方面的一个创新,在大桥建设水上安保工作上功不可没。他们将其亲切地简称为“三专”(专台、专室和专人)。钟锡泉介绍说,具体来讲就是远程监控有专台(广州海事局VTS中心);近程监管有专室(“趸船1550”上有一间专门的小型监控室);落实责任有专人(一旦现场出现情况,立即有执法人员乘坐快艇前往解决)。

这些管控措施在大桥建设水域周围形成了“铜墙铁壁”。钟锡泉自豪地告诉记者。

夜间护航

21日凌晨0300,一阵急切的呼叫声打破了寂静的夜,前方出现状况:一艘从北向来的小海轮“JN HAI66J”误闯榕树头水道,闯入护航的核心区域,任它行驶,很快就会和作业的拖轮相撞,情况十分危急。指挥船立即与该方位的警戒船“海特1501”取得联系,一系列指令通过甚高频和对讲机迅速下达:

“保持现在航向,向前直走,我们会有海巡船靠上来。”

“请减速,到正前方减速抛锚。”“‘海特1501,靠上去!”

至此,一场危机化解于无形。

长时间封航期间,类似的“虚惊一场”每次会有很多场。据参加了大桥建设以来全部15次封航的林涛介绍:“每次都有状况出现。上次封航时间最长的为E10管节,达14小时,其中出现了30多次突发情况。”据林涛回忆,去年的E3管节浮运时,一艘小船闯入时不但不开灯,还不听现场海事人员指挥,“掉头就跑”。

而此次E11管节沉管浮运安装,全程需要封航24小时,其实算上前后收尾时间,现场海事人员则需要警戒30个小时。这不是第一次夜间封航,但却是第一次进行这么长时间的封航。而且,夜间封航,能见度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凭肉眼去判断周围水上交通情况,只能借助灯光、雷达和AIS进行观测。假如,有些船舶没有开雷达或AIS,经过时很难被发现,一旦有状况发生会非常危险。因此,尽管事前准备充足,现场有什么突发情况,谁也不敢打包票,唯有小心小心再小心。

林涛透露,封航现场宏观上会设立浮运拦截线,通知船舶按计划出港,到指定锚地、码头停泊。但误闯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些是“顶风作案”。他还根据经验对“违规”船舶做了个简单总结:有些小型渔船对航行通告视若无睹,船员收到后看都不看就扔掉,结果就会进入违规水域;还有些是本身没有接到消息,这多是从北方来的海船,一年来不了两三回,因而不了解这边情况;另外一种他个人判断为走私船舶,“这里水域本身比较敏感,处于港珠澳三地,会有船舶趁夜走私物品”,这类船舶的危险之处在于,不开灯,因此“非常不容易被发现,是现场监管的难点。”

夜晚的珠江口,海面风平浪静,只有甚高频、对讲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小小的船舶驾驶舱站满了值班的人,平时只需2个人完成的操作和瞭望工作,这次甚至有十多个人参与进来。听雷达,看AIS,随时留意甚高频发出的呼叫。成宝刚说:“尽管参与过多次巡航警戒,可一旦上了船,精神随时崩弦,一刻不敢放松。”未免气氛太过压抑,他们也偶尔开开玩笑,但玩笑的同时,耳朵和眼睛却保持高度警惕。有时,船长正在讲一个笑话,下一刻就声线提升语气严肃:“注意前方。”或把脸扭向一旁的对讲机:“收到收到,09XXX收到。”或许,多年来的巡航警戒,锻炼了他们一心二用甚至多用的技能。

幕后“英雄”

而另一群幕后“英雄”,他们的工作同样令人敬佩——那就是大桥办的15名工作人员。

早在7月5日,距离浮运开始前半个月,这15人已经开启了24小时值班模式。一直到浮运结束前的最后一天,他们都要时刻坚守在总指挥部办公室。从首节沉管浮运开始,到最终33节沉管浮运完毕。

据了解,大桥办是为了落实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沉管浮运与安装各项工作,保障沉管浮运与安装施工和水上交通安全,大桥办、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中交岛隧总部共同成立的,统筹沉管浮运与安装水上交通安全保障各项工作。

除了他们自己,恐怕很少有人能说得出这15人到底有谁,因为他们对外只有一个名字:大桥办。他们的名字也许不那么终于重要,但他们的工作却举足轻重:就是保证大桥办的正常运作。他们中的一员告诉记者:“大桥办不是一线,胜似一线。在这里我们可以随时掌握浮运现场的总体情况,不管是安装船,还是海巡船上的清况,这里都一清二楚。”据介绍,大桥办有着监督检查、现场应急和上传下达的职能。如果现场哪个单位没有按照计划行事,大桥办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纠正;而对现场出现的突发状况,也有紧急处置的权力;同时,浮运期间,大桥办每个小时都会通过短信将现场进展发送给大桥领导小组的每位成员。“比如浮运工作进行到哪一步,正不正常,航向多少,这些事无巨细都要向领导小组汇报。”这位工作人员透露。

此次E11节沉管浮运期间,大桥办在值班室、安装船和海巡船上的三批值班人员组成一个严密坚守而沟通便捷的值班“铁三角”,他们随时通报情况,随时保持联系。从19日下午3点开始,大桥办副主任高国辉就上了E11节沉管安装船,一直到浮运结束的30小时内他都会坚守在此;副主任方海波,从早上6点开始就坚守在值班室,不漏过任何一条来自安装船和海巡船上的消息,并随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另一边,卢剑松则上了海事指挥船,密切关注护航现场的一切风吹草动。不动则已,一动就牵动各方。而当这个宁静的夜晚来临时,却有状况突发,一艘海巡船上的AIS出现状况。深夜护航现场,AIS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可以说没它不行。值守现场的卢剑松立即与方海波取得联系,后者接报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程序,联系广州航标处,最终事情顺利解决。可以说,这三批人马各司其职,却又相互联系,共同维系沉管浮运这根主线的顺利完成。

情满大桥

这次采访结束之后,记者联系上了大桥办的冯祖乾。小冯说,E11管节水上安保工作结束后,终于可以倒个班,放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了向往已久的《变形金刚4》(以下简称变4),但结果让他大感失望。他吐槽:“跟我们护航现场的惊心动魄比起来,也不过如此了。”并建议,可以海事护航为蓝本在珠江口拍一场《变5》。假如这件事情成真,我会非常骄傲自己参与了这次封航警戒。

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着,绝对体会不到现场的那种不动声色,以及惊心动魄。也只有曾在海上过夜的人才了解,波涛暗涌的真正意义。前一刻寂静无声,后一刻喧闹无比。驾驶舱,就是最繁忙的“大脑中枢”。

当拂晓到来,海上日出瞬间绽放;当拖轮停止了作业,浮运管节到达指定沉放位置,钟锡泉拿着望远镜看向远处,嘴角噙着满意的微笑。第一次海上过夜的记者想去往二楼平台上看日出,却在驾驶舱内生生停止了脚步。不敢再向前迈一步,生怕惊醒了那帮累倒的海事值班人。他们在椅子上睡得东倒西歪,没有人顾忌什么睡相,只要能休养生息,以便投入即将到来的更大“战役”。

所有的语言在此,都只能失声;所有的感动,汇聚的也只是感动。他们在一座举世瞩目的大桥下面,做一些自以为很平常的工作;他们不求青史留名,只求共同奋斗的曾经,只求以后能有一些“亮点的回忆”和圆满。就像当初,成宝刚没有在新通讯录上找到名字时的心情,“咯噔一声,顿时觉得空落落的,难道自己与港珠澳大桥缘尽了?”他回忆:“因为对这里已经产生了感情,真的很想最后能够看到大桥建成的话,真的才是知足了。”

猜你喜欢

海巡管节海事
海巡06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深中通道超宽变宽沉管E29完成沉放对接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信息精要与海事扫描
声纳法在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中的运用探讨
超大型沉管管节横移施工工艺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首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