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研究

2014-11-14董素芹

图书与情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微信图书馆用户

高 兵 董素芹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内蒙包头 014109)

由谷歌于2003年提出、2006年正式商业运作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近年快速发展,且因云计算具有资源分配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网络访问便捷化、服务可计量化、资源的虚拟化以及可共享和低成本的特点受到图书馆业界的欢迎,美国国会图书馆、OCLC等图书馆或机构都对云计算注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并在图书编目、信息存储与计算等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如何开展云计算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资源建设,成为新时期图书馆人和相关业界思考、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了近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显著特征。同时,社交工具微博、微信的出现与发展,也为图书馆的信息公告、参考咨询、读者互动、在线讨论等服务提供了便利与可能。但从目前的微服务来看,“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信息公告、信息通知、书目推荐等初级阶段,对云计算的利用还不够。本文在对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特点、实现等内容概述基础上,对当前图书馆的“微”服务内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对图书馆应用微博、微信的现状进行了文献调查与网络调查,最后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分析了图书馆“微”服务存在的问题,从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加深信息的处理深度和注重应用云计算工具与平台等提出了发展对策。

1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

尽管云计算在业界已得到了一定的研究与应用,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定义。2011年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机构(NIST)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模式,能够提供快速、方便地按需接入海量信息资源(例如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及服务)”。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可以最少地去管理服务器,也很少需要跟提供商进行接触;云计算具有资源分配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网络访问便捷化、服务可计量化、资源的虚拟化等特点。云计算提供三层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1]。此外,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也都对云计算进行了不同定义。

云计算的定义不同,具有不同特点,如云计算的虚拟性、动态性、经济性等,因而云计算对图书馆来说,是其扩大服务资源存储容量、改变服务模式与途径、提高服务质量与实现效率的必然选择,并已将云计算应用到了图书编目及借阅服务、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资讯通知服务和信息与资源共享服务等领域。如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将云计算技术引入图书馆图书编目及借阅工作中,于2009年基于图书馆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平台WorldCat,既能够为图书馆提高图书馆所有流程的工作效率,也能为用户智能地重复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并通过不断增多的合作图书馆以及云计算技术的改进,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分布更为广泛,也更好地为用户服务[4]。最佳的图书馆界云计算应用实践还有美国国会图书馆。2009年7月23日,美国国会图书馆NDIIPP项目和Duraspace公司联合启动了Duracloud试点项目,为大学、图书馆、文化遗产机构、研究中心和其他机构提供在线备份和同步处理、网络访问、文件格式识别、标记、多个存储云的访问、上载和下载网络资源、在线共享、文件完整性检查以及流媒体、图像查看和图像转换等服务[3]。目前已有麻省理工学院、西北大学等多家高校使用DuraCloud的数字资源托管保护服务。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图书馆云服务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依赖云服务提供商,如Amazon与Google的云服务等。Amazon提供的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AWS)可为图书馆提供诸如虚拟机、在线存储、远程计算处理等托管式的云计算基础架构网络服务[4]。Google 则凭借其开发的 Google App Engine、Prediction API、Cloud SQL等云计算服务工具或平台,为图书馆提供相似的软件与程序应用租赁、数据存储与计算、资源的智能化托管管理、信息收集等服务[5],我们很多人所应用的邮件服务Gmail就是其中的一款能够帮助图书馆提高与用户交互服务能力的网络应用程序。第二种选择就是自建云平台。如上文所提到的OCLC、美国国会图书馆等。这两种实现方式各有千秋,对有充足经费支持与人才支撑的图书馆来说,第二种实现途径无疑是一种具有提高图书馆服务、实现图书馆个性化需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后续开发便利等诸多优势的上佳选择,但对绝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尽管第一种方案比第二种方案的实现方式存在更大的风险,如可能存在的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但却也更易于实现。

毋庸置疑,云计算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个业务领域,并凭借着其巨大的优势,降低了图书馆的运作与服务成本,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效率,为图书馆的转型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 图书馆“微”服务的实现途径与开展现状

在微时代,微博、微信以及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也已成为对社会信息、人际信息、科技信息有着广大需求的用户群体不可或缺的应用工具之一。2013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亦发布了《2013最受大学生喜爱的媒体及媒体人物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微信以75.0%的占比位居大学生“最喜爱的移动社交类应用”[6]。这一调查数据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对微信等微媒体的使用需求,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微信等微媒体在用户群体特别是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如果再将微博等微媒体的用户使用数量加以统计,整个社会对媒体的应用数据将更加庞大。

图书馆也已经看到了微时代的微媒体能给图书馆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之处,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开始应用微博、微信、QQ等开展信息咨询等服务,如邹薇[7]发现截止到2013年12月8日,在我国112家“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中,有67家图书馆从2009年开始相继开通了官方微博,并依据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咨询、链接中转、新闻通告等服务。为了了解和掌握图书馆的微信应用现状,笔者于2013年12月20日以“图书馆”、“library”和“lib”为关键词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公众号搜索,剔除不相关的账号后共得到51个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现这些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从开通的微信类型来说,80%为订阅号,20%为服务号;从开通的主体来看,60%为高校图书馆,其次才是公共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从开通时间来看,80%以上都是在2013年开通,最早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于2012年11月5日开通;从所开展的服务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以新闻公告、信息互动、参考咨询为主。

3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发展与思考

3.1 图书馆“微”服务存在的问题

(1)服务内容单调,服务范围有限。不管是从微博还是微信,以及之前就已存在的QQ等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来看,信息公告、新闻通知、信息中转、信息互动等基本的信息服务是主要内容。停留于简单信息处理阶段的服务内容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不再具有创造力和吸引力。因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其它服务机构相比,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就在于图书馆的免费、均等、专业化服务理念。其中,免费就是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均为免费公益服务;均等就是所有的用户都一视同仁,均能平等的享受图书馆的所有服务;而专业化则既包括专业的信息资源、专业的服务团队、专业的服务手段以及专业的服务模式,也包括专业的服务内容。在专业的服务内容中,既有可能是针对广大普通、传统用户的借阅服务,也可能是针对部分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的学科化、个性化服务。而在“微”服务中,信息处理水平的浅层次以及服务范围都充分的说明了服务内容的单调,距信息时代图书馆所倡导的知识服务有巨大差距。

图书馆“微”服务内容的单调,从一个侧面反映的也是开展的服务范围有限。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其最大的功能和价值在于互动与信息共享,以及它所实现的强大的信息推送与营销等,图书馆利用其进行信息的推送、共享、公告本无可厚非,但在单调的服务内容与有限的服务范围内,这些服务的手段并不会引起用户的兴趣,更无法与其它信息服务机构竞争。

(2)服务深度不够。微信、微博服务内容的单调,一方面缘于服务范围的限制,也缘于服务的深度与专业化水准所限。从笔者所调查的微信服务内容和已有学者的微博服务现状调查,都可以看出微媒体对信息的处理还主要停留于简单的转发、公告、通知等阶段,并没有开展嵌入到用户实际信息需求之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这对已跨入到嵌入式服务发展第二阶段和以用户需求为服务特征的知识化服务发展阶段来说,图书馆的“微”服务显然还需走较长的路。

3.2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发展策略

(1)充分利用云环境的信息存取与计算功能。一些云服务提供商凭借自己在技术、设备、网络和市场运营等方面的优势,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了有效的云服务。这也要求在云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信息依赖的不只是馆藏信息资源,也不只是共享图书馆联盟,联合中心的信息,丰富的互联网信息、机构知识中心信息以及公有云中的信息资源,都是图书馆可以依赖的信息对象,也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基础与保障。因此,对图书馆的“微”服务来说,这些云资源的充分利用将既为图书馆的“微”服务“量”的扩展提供信息积累,也为图书馆的“微”服务“质”的提升提供信息保障。

(2)提高云计算提供的工具与平台。云计算的三大服务模式是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在前两种服务模式下,图书馆可以利用云计算资源池中的大量工具与平台,而这些工具与平台可以为图书馆的“微”服务提供相应的信息分析、信息抓取、信息组织等应用功能。如OCLC是图书馆领域专业的云服务提供方,拥有丰富的图书馆资源和实践经验,具有开展大规模图书馆云服务的优势,CALIS也有类似性质,它们的服务将更加契合图书馆自身和行业的需求。

(3)加大云环境下的信息加工与处理。信息环境下,随着信息的获取途径、方法及相关工具、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检索、组织与分析对普通民众来说不再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和系统培训,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和机构信息中心地位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为了提高公众认可度,图书馆必须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自身专业性。对图书馆的“微”服务来说,则就是加大服务的信息处理深度,通过运用信息分析等工具,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深加工,最终向用户提供能够解决用户困难的知识或产品。

4 结语

云环境的构建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工具软件、基础设施等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之处,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服务提供了一条快速发展道路。“微”媒体的发展,更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全新的途径选择,如何利用云计算的优势,拓展现有的图书馆“微”媒体的信息服务范围和领域,加深信息的处理、加工深度,调整服务的内容结构和组成,为用户提供能够解决用户问题的知识或产品,构建云计算环境下的微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当然,正如其它任何领域在应用云计算时都会面临相应风险,如信息的安全,图书馆也应该辩证的分析和看待,根据自身需求,做好云计算战略规划,客观评估风险,进而选择合适的云服务提供方。

[1] NIST.Cloud-sourcing Research Collections:Managing Print in the Mass-digitized Library Environment.http://www.oclc.org/research/publications/library/2011/2011-01.pdf.

[2] worldcat.WorldCat facts and statistics.http://www.oclc.org/worldcat/statistics/default.htm.

[3] Duracloud [EB/OL].[2013-10-02].http://www.digitalpreservation.gov/partners/duracloud/duracloud.html.

[4] 亚马逊云计算 IaaS 服务情况[EB/OL].[2013-10-02].http://wenku.baidu.com/view/88d0f85c312b3169a451a40f.html.

[5] 云计算三驾马车:Google、亚马逊和 IBM[EB/OL].[2013-10-02].http://simpleframework.net/blog/v/14207.html.

[6] 易蓉,裴佳琦.超过七成大学生最爱用微信[N].新民晚报,2013-07-25(A09).

[7] 邹薇.我国“211 工程”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调查[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3,(6):42-45.

猜你喜欢

微信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
微信
关注用户
飞跃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微信
微信
微信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