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味在东南亚

2014-11-14

爱你 2014年7期
关键词:菜系咖喱大厨

◎ 尼 佬

中国味在东南亚

◎ 尼 佬

不论是北印度还是南印度,每一家稍微有点档次的馆子,菜单上都会有一栏“Chinese”,通常都是炒面、炒饭和杂碎,非常有19世纪美国华工的范儿。稍微高级一点的会有客家面,味道常常被处理成印度人喜欢的酸辣味。

正宗的中国菜在印度并非没有,只是售价之昂贵,几乎就类似湖南小炒肉卖出了海鲜价一样,这跟印度普遍低廉的餐食价格相比更显突出。唯一可以吃到又便宜又像点样子的“中国菜”的地方,是一些藏族人开的餐厅,他们多半来自甘孜、阿坝等四川藏区,所以菜单里有很多简化版的川菜,譬如干辣椒很少的辣子鸡、没有放豆瓣的回锅肉等等。可是,能让你吃到一盘清爽的炒青菜和青椒土豆丝,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就像中国的印度飞饼在印度几乎见不到一样,印度的中国菜也不可能完全正宗。东南亚又被称为印度支那,它作为一个缓冲地带,让咖喱和白切鸡直接交锋与融合。中国人或许并不喜欢真正的印度咖喱,但要他去吃一碗泰国绿咖喱鸡或者新加坡的咖喱炒蟹,则是很愉快的体验。

这种美妙的、全新的融合常常让东南亚人甚至其它地方的人以为印度和中国的原味就是那样。这真是好笑的误会,就像一群新加坡人跑去一间高级印度料理餐厅,问那骄傲的大厨:“有没有咖喱鱼头?”活活能把维护正统的大厨气死。

融合最深的泰国菜正是亚洲各地菜系完美结合的样板。对中国潮州菜、广州菜、印度菜的采纳,再与本地传统结合产生出的现代泰国菜,迎合了地球上大部分人的味觉偏好,使其成为能红遍全世界的菜系之一。最近这几十年来,泰国人对日本文化的疯狂热爱,使得日本食物亦进入了泰国的寻常百姓家。说不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尝到泰式日料了。

往来泰国这么多次,我觉得最好吃的一餐还是在东部边境小城乌汶时,一个当地朋友带我回家吃的“妈妈餐”。大虾炒粉丝很香,杂菜汤清爽舒朗,让在路边小店总是吃不到青菜的我吃了个人仰马翻。朋友有点得意地说,这才是真正的伊桑菜(泰国东北菜),在浓妆艳抹的曼谷和自视清高的清迈是吃不到的。

有意思的是,传去东南亚的中国味,往往在合适的时候又反哺到中国来。海南和潮粤风格的鸡饭在东南亚落地生根,传到云南的边疆小城如景洪或者瑞丽,就变成了“泰国鸡油饭”。还好他们抓住了鸡饭的精髓,不会像一些北京的茶餐厅,放几块白切鸡在饭上就敢自称“海南鸡饭”。与东南亚把中国菜和印度菜变得更好吃相比,这还真是个反面的示范。

(摘自《海峡旅游》2013 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菜系咖喱大厨
聪明的牛大厨
基于机器学习下的SVM模型预测世界各国菜系
基于随机森林的世界各地菜系预测及分析
11岁的“大厨”
咖喱传奇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中国四大菜系
咖喱岛(九)
我来当大厨
咖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