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不降低好诗的品格
——《天津诗人》冬之卷选读

2014-11-14马知遥

天津诗人 2014年4期
关键词:歌唱乡愁诗人

马知遥

在这期大量的作品中,我选读了其中两个栏目的所有诗歌,一个是《大开卷》一个是《双子星》。无论这里的诗人有没有名气,名气多大,在一个读者眼中,我只选喜欢的诗歌写下我的意见。作为一个有20余年诗歌一线创作的诗人,作为一个有10多年诗歌研究的评论家,我相信我的眼光,也想借助这样的品读机会呼吁所有的诗人:珍惜自己诗人的桂冠,珍惜自己的才华,写出那些真正动人的诗篇,而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或者无病呻吟。

好的诗歌要有情感的浓度。那种情感是经过沉淀后化为深沉的认识,化为浓烈的激情,而那样的文字一定动人。你看90后诗人莫小闲的诗歌《心事》,这一定是一个经过经年沉积的诗歌,岁月让那样的心事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珍贵,那是过去最为美好的时光。作为“回忆”的主题,文学创作从来都不缺少,但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回忆一定各个不同。“独特的那一个”成为最为难得的收获。

那时,我总想自己快点长大

长得和你一般高,多好

像一棵树那样开枝散叶,多好

你会喜欢我的花蕊和果实

像一个农人那样

喜欢他眼见着,一天一天长出来的庄稼

我想长到17岁,就嫁给你

像隔壁的兰姐姐一样,17岁就谈婚论嫁了

办了三大桌酒席,我还讨到了一个50元的红包

那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对于12岁的我而言

这令我欢喜了好多天

我还想像玉萍嫂嫂那样,喂一头肥壮肥壮的母猪

生下一窝小猪崽,卖掉了再生一窝

我也想像她那样,给你生一双可爱的儿女

一个叫你爸爸,一个叫我妈妈

那时,我真的这么想

那时,我干净得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心事

——诗歌《心事》

美好的日子已经过去,让人回味的是那些制造美好的真正情节:纯洁、美丽、单纯。孩子天真无邪的世界里好像有那么多成人的“不洁”,但那样的“不洁”是成人视角的结果,孩子们还是那么纯那么美,要嫁人、要养猪,要生孩子,要当爸爸妈妈,这孩童时代的游戏,让人忍俊不禁,在毫无芥蒂的内心里,童话般的美好感动人心。

纳兰容若的《想念》也是一首动人的诗歌。它的动人在于那浓烈的情感,在于那样辽阔而迷人的情怀,这样大气而深沉的情感实在难得。把思念写得磅礴大气的没有几个, 这样的诗歌也不是谁能够模仿的,出自天然来自情感的自由流露。我不清楚诗人的性别,但诗歌中体现出的情感又让我认定是个浪漫而高贵的人,他的文字值得反复揣摩,而简历中80后的介绍,又要让写诗很多年的人为之汗颜。请阅读这样的诗歌:

它会使一个人饱满起来,成为麦穗和葡萄。

就像芦苇灌满了风。

在星群之中

我不以光芒的大小

辨认你。

远山微云

惟有你最清醒和寂静。

我为你摆放烟波浩渺、湖岸和岛屿。

可供迷途。

——《想念》

整个诗歌没有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字,简练中见真情,有大境界。有时候一个诗人的境界就是他的哲学高度,而有高度的诗歌是值得珍存的。

好的诗歌还要有情感的深度。以前我认为诗歌的思想性很重要,所以认为思想的深度应该成为好诗的一个标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诗人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抒情性,缺失了情感,或者没有深度的情感介入,只是突出思想那样的诗歌也会显得苍白乏力,成为思想的注解。所以,深刻的情感表达也应该成为好诗的一个标准。比如莫小闲的《藏好故乡》,为什么要把故乡藏起来,是因为忙碌的城市生活已经让我们淡忘了我们的故乡,淡忘了一切美好的过往,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当所谓的城市文明将农耕文明彻底斩断后,我们怎样寄托乡愁?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诗人最后一段写道:“我已遗忘身份,遗忘童话/借一个化名,借一张画皮/让身体流浪,把故乡小心翼翼藏好”这样的无奈几乎要逼出人的眼泪,把麻木许久的心灵猛烈敲打。还有纳兰容若的《执念》,借助于古典的意象把高贵的信念和内心中对无限美好的信仰坚定地写出来。这是一个有高度的诗人,是一个对生活有目标和力量源泉的诗人。他诗歌中的坚定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一代诗人的希望。几乎可以成为警句的诗歌会让他成为未来之星:“如果黑暗是一种命运/我要你成为/我身体里的那一片光”。

此外还有诗人李唐《命定之事》诗歌中不容置疑的信仰力量让诗歌显得充满了圣经一样的干练和神圣,他的语言带出了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坚强,看到了对命运的坦然接受和不屈的追求。诗人的风骨跃然纸上。其中诗歌中透露出的宿命主义倾向表现出潮湿而无奈的情绪,如果诗歌仅仅表现在情绪是不够的,诗人显然由黯然的情绪入手表达着对生命的抗争,对现实的无奈,对成长痛苦的反思。这里表达出的内心恐慌和无措,戏谑化的嘲弄,都带着后现代的深刻认识,命运的崇高和生活的现实都无法隐喻,他要看到碎片化后的真相。

巫小茶的《你知道我在下雨吗?》也属于有情感深度的诗歌。开头的几句就引人入胜。

下着,就对了。要是不下

就没有人知道你是雨

你可能就这么

死了。

决绝的选择,个性的选择,生命的选择,因为选择而具有了命运的意味。因为是雨,所以要下着,如果没有了下雨的行动,就没有了雨的品格。要生活下去,并生活得有意义,我们必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否则我们将如同死去一般活着。这样的思考让诗歌产生了光亮,因为情感的深刻介入而又了思想的光亮。所以好的诗歌的思想深度是通过情感的深度表达而产生的。

好的诗歌还要有人世间的温度。让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亲切感温暖感,给人更多美好的情愫,这样的请情愫有伤感有快乐有悲伤等等。比如巫小茶的《秋天来了》多么奇特的想象,从生唱到死,唱到歌唱的人已经离开人间,这是何等浪漫的想象,是对多么美好生活的憧憬,歌唱是驱散沮丧的法宝,是抵抗岁月的武器。所以,失望的人,被生活掏空希望的人,来歌唱吧,即使死了,也让那骨头带着歌唱的因子,要歌唱就歌唱爱情,让那些感动人心的王子与公主的恋爱在歌唱里海枯石烂,成为一种美好的追求。最后一句“有一天,王子和公主一起躺在上面/就像墓地上盖着两片落叶”这样大胆的跳跃性想象,让我们把这样的作者高看一眼,气质是一个人无法用金钱获得的财富,一个有强烈文学气质的人,他的浪漫是别人无法想象的,浪漫成就了他的诗歌。和王子和公主一样死去,死去时在空阔的墓地,他们如同两片叶子。美丽而温暖的句子进入人心,可以让人过目不忘。

在诗人赵亚东的作品《啄》里,我们看到了对无情岁月的回顾,对乡愁的捡拾。回到乡下,是很多城市人的想法,从骨子里说那是人类共同的“原乡”情结,是想回到出生地去,祖先出发的地方,寻找根,寻找家族的气息。而看到的无非是老屋和新雀,看到的无非古井和新水,物是人非的场面,常常会让你无法面对自己的历史。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无根的人,如同漂浮在城市上空的灰尘,落不下来了。我们是谁?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

当用永恒的命题去追问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会哑口无言。

而我如同一粒干瘪的米

被抛弃在大地上,我的光芒

已经被漫长的时光啄为灰烬,为虚无

时光已经如同鸟喙,无情地啄去了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乡愁成为永久的乡愁。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而陌生。我们被带到这个世界上,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然后被世界抛弃。文明总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感觉疏离,所以我们是世界的孤儿。我们读这样的诗歌时,似乎感受到一个朋友的倾诉,他真诚,而且用生命的体验告诉你发生过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和我们相隔不远甚至就正在发生,那种人间的温度波及你。可以说,在赵亚东的《遗址》《意外》中,我们还能看到诗人从日常生活出发,找到的历史的荒谬感和信仰缺失带来的混乱。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宗教的词语,“虔诚”“隐忍”“洁净”“宽容”,他试图通过宗教寻找和现实冲突之间的平衡,他在暗示自己,他在一遍遍锻造自己的意志,常常适得其反。生命悖谬的结果可以令人丧失信心,而看到了看清了,那样的人是智者。诗人甚至从那些摇曳的稻穗里,看到对整个人类的宽容,看到了爱和遗忘。有什么理由可以对这一批新鲜的年轻诗人失望,一代代过去,我们曾经忧心一代不如一代,但这样多余的杞人忧天是可笑的。

总有那些洁净的执著的灵魂,他们会选择诗歌,并把他们的歌唱放大到全人类,尽管他们歌唱时声音很小,但会因为时光而得到最大的传播。

我从这些诗人那里看到了本质的属于诗歌的光,我爱这样的光亮。并要一再将好诗的标准用一个类似暮年老人的絮叨,一再提出,一再强调。因为诗歌的创作正随着大时代一再偏离着航向。

猜你喜欢

歌唱乡愁诗人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九月的乡愁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回头一望是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