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古老的楹联永葆青春
2014-11-14霍金林
●霍金林
最近一段时间,不断有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引用对联的消息,做为楹联人,闻之令人振奋,想之令人鼓舞。
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菏泽召开座谈会时,给与会的市县委领导念了一副河南内乡县衙的对联: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马年春节前,他又念两副报纸上的对联,向党外人士致以新春祝福。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谈到改善民生时,他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他说,我对“乐事还同万众心”印象特别深,用现在的话,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其实,革命的各个时期,我国历届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撰写和引用过对联,或抒发感情,或指导工作。
楹联作为一种人际交流的工具,早已不是文人雅士的爱好和专利,它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并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楹联能评论今古、褒贬善恶、议论是非、抑扬时政、打假刺贪、描摹景色、状物言志、抒发怀抱……言志催人奋勉,格言资人警醒,哲理给人启示,抒情令人心旷神怡,如饮佳茗。
楹联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楹联以独特别致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存在、发展和显耀于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但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一样,具有以艺术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共性,而且正因为如此,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它吟咏的对象,普天下处处都有它表现的载体。短短两行字,表情达意更加简洁明快,寓意更加深刻,且通俗易懂。这既是对联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楹联的魅力所在。特别在今天,快节奏的经济社会更需要楹联这样的精短文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今年“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说:“中国进入转型发展期,整个社会遇到很多矛盾、纠葛。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找到精气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有这样才能适应转变。”做到这些,无疑需要文化产品的创作者、提供者有所转变,多从公众角度出发,充实内容、创新形式,让核心价值观静悄悄地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党中央号召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无疑给别具一格的古老的楹联一个发展新机遇,同时也给楹联注入了新的无限生机。从全国各地楹联活动不断、赛事频繁,楹联高手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来看,“楹联热”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我们有理由相信:楹联这一文体必将在新世纪中焕发靓丽青春,展示诱人姿容,从而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如马萧萧所说:“古老的楹联艺术,在当代特定的人文环境中的再度中兴,已构成当今社会大潮中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愿古老的楹联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