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浙中水车对联阐扬的传统易学理念
2014-11-14杜晓波
●杜晓波
水车是浙中丘陵高台地水田常见灌溉工具。 三国时发明家马钧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台龙骨水车,从此有了在农业抗旱方面能起巨大作用的机械。 水车由车筒、车板、羊蹄、车檑头、车尾齿轮、踏头等木制机件构成, 以两人以上脚踩作为动力, 通过木制链轮上的刮板传动将水上提。 乡间文人多在水车筒壁号字,题写吉祥语以祈福,号记拥属者名字、置办年月以示所有权。 号字以对联为体裁,又谓『水车联』,出句基本合律,内容相连,平仄相谐,满含书卷气,有一定意境。 书艺多具风范,行笔流畅,排布端严,风格刚劲峻洁。其吉祥语着重展示车水劳动的图景、原理和蕴含的哲理,表达了对创新精神的赞美和对稻菽丰收的祈望,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文化意义。
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具有一定哲学素养的浙中乡村文人,围绕浙中农民从池沟车水解除干旱这一事象,开展高站位的易学理论探索。 借助自成体系的思维方式和缜密圆融的思维智慧,用中国传统易学思想对照现实进行理论实证,在精神层面进行拔高和提炼。 这种足以抽取出易学理论观点的对联艺术,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和文化心理的结晶。 在系统整理研究过程中,发现几近全部的水车对联均辉映着易学思想的光芒,实现了易学服务民众生活、提升智慧的跨越。
笔者在此,欲就浙中水车对联透射出的易学思想谈谈本人的粗浅理解,并期待抛砖引玉,唤起专家学者对水车对联文化遗产的更多研究。
水车对联蕴涵的易学理论精粹包括:一、天人合一
《易经》的核心思想模式是『天人合一』。 易经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人为天地所生,但又不同于万物,有仁义品性,有道德追求,有生命感觉,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中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延伸到水车运转中, 光靠人的单独努力不足以对抗旱情,还需要有水体作为水源,有木制水车作为灌溉工具,三者谐调合一,互为融合,才可能战胜自然灾荒。 见下例:
水木相逢,木亦能生水;
天人并济,人果可胜天。
(永康古山村)
易学将天、地、人三者合称『三才』,将天人合一意义扩展为最高理想的天地人合一。 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转化的关系。 而水车联并不拘泥于理论束缚,敢于突破传统意识,通过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号召人们积极投身于车水劳作,为秋后丰收奠定基础。 例如:
配三才而人可胜天,功参造化;
列五行而木能生水,泽普郊原。
(东 阳)
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易学研究专家马国欣教授这样解读『三才』: 『《易经》的八卦,每一卦三爻,上面的一爻代表天,下面的一爻代表地,中间的一爻代表人。 因此,《易经》讲的就是」天人合一观「或天地人」三才合一观「』。 (马健骁、 赵孟琰: 《弥纶弘道 立不易方︱︱︱听马国欣教授讲易经》,第七十一页)天地人对立统一、万物一体的大规律人类要遵循,但这种制约关系并非牢不可破,作者在对联中鼓励车水者,在灾荒岁月应当直面挑战,勇胜天地,转劣为优。
二、生生不息
水生木,木生水,生机不息;
上流下,下流上,流泽弥长。(东 阳)
『生生』是《易经》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基本生存方式。 『易』就是『生』,代表着『生发』、『生化』、『生成』, 生生谓之易,意谓连续不断生成,没有一刻停息。
例句中『水生木』、『木生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是木制水车安插河沟中,并持续喷吐水流的形象写照。 这一动态变化在人类车水劳作过程中永不停息,自由畅达地摹划了稻菽仓廪充盈的未来图景,展示了浙中生民对抗自然灾害的豪情壮志。 通过对水车联对中易学意蕴的赏析,受众可钩深致远,体悟生生不息使万物得以发展的哲理,始终保持勤劳不辍的奋斗者形象。三、通变致久动则变,变则化,化成五谷;苗而秀,秀而实,实有千金。(东 阳)
《系辞》云: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例句中的『动则变,变则化』,即源于此。 化其意而改之,借用水车运行原理,阐析易经的天道运行规律。《易经》大树变化观理论旗帜,竭力强调的观点是,什么都在变,惟有天道规律是不变的,所以要求人们应当效法天道,顺时适变,这样才能长久保持人类地位。
例句中,从『动』到『变』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理论演示,从『变』到『化』则是实现更高理论意义上的转变。 动指水车刮板翻转,变指水体自低而高流向旱象明显的农田,化指禾苗茁壮成长,秋后长成累累籽实。 待时而动的深邃主题,让浙中乡民认清了众生万物处于不停运动和变化中的基本规律。 农人只有像天体运行那样强劲不息,日复一日专心地操劳农事,才能创造出逍遥富足的乡村图景。四、经纶天下羊蹄上举足,以行及时雨露,何待商
羊起舞;龙腹中循环,而运无限经纶,端看蛟龙兴浪。
(东 阳)《象》曰: 『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也就是说,屯卦的卦象为震(雷)下坎(水)上,为雷上有水之表象。 水在上表示雨尚未落,故释为云。云雷大作,是即将下雨征兆。 故屯卦象征初生,表示天地初创,国家创建, 有才德之人应以全部才能投入到国家的事业中去。 结合水车联上下联互释的特征加以探究, 水车中的羊蹄部件谓之为『雷』。 羊蹄卷动之下水车筒内水流奔涌,则符合『雷上有水』卦象特征,代表水车运行,与易经对『经纶』的描述完全吻合。
何谓『经纶』? 孔颖达疏《易· 屯》:『经谓经纬,纶谓绸纶,言君子法此屯象有为之时,以经纶天下,约束於物。 』也就是说,以蚕丝为材料泼墨写字,蚕丝为经,整理编织为纶,是有经纶。 其引申义为拥有传播文化、传衍文化能力的人。 其在水车联中多见, 既是对水车结构的精妙状写,更渲染和灌输了『经纶天下』思想,是对英明的封建士大夫运筹帷幄、 革新除弊、实施清明政治的具象描述,承载了落魄文人对当朝统治者效法圣贤、宽税减役、造福百姓的殷切期盼。五、运动枢机木龙能吐纳,潜在渊现在田,晚稻早禾沽沛泽;水物运枢机,入於河绕於汉,西畴南亩涌甘泉。
东 阳
何谓『枢机』? 王弼注: 『枢机,制动之主。』孔颖达疏: 『枢谓户枢,机谓弩牙。』从字面上理解,『枢』, 户枢, 负责门的关闭。『机』, 指弓弩上负责发箭的机关。 合而释之, 是指机械装置中具有驱动力的关键部分。古代中国称杠杆转轴为『枢机』。如以候风地动仪为例,樽盖和樽体之间的『摆』构成杠杆原理, 能带动整个装置处于运动状态,即《后汉书》所说『施关发机』。摆即称之为『枢机』。而从水车结构来分析,其转动主要依靠齿轮咬合带动,正可用『枢机』谓之。转轴处持续不停卷动能够使刮水板产生很大的驱动力,将水输向水车筒内,实现灌水于田的愿望。用『枢机』描述水车,不但可颂扬古人精湛的水车制作工艺和卓越的农耕器具发明,更可申述易学观点。
《易· 系辞上》曰: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此语之意是,言语对君子来说极其重要,说话并非易事。一个人一生的荣辱、 成败, 取决于其平时的言行。 水车对联作品频繁使用『枢机』或『机关』,从科学层面而言,旨在告诫世人,任何事情的解决,要从主要矛盾化解开始,逐一攻克,使世界重新恢复和谐。从道德层面而言,劝导人们要谨言慎行,言为心声,多谋
良策,常怀悲悯,将明曲直、清方向、懂道理、 知做人作为永恒追求, 弘扬和传导健康、积极、向善、向上的价值观和风范。
这些车水抗旱具体实践中萃取的中国传统易学文化理念, 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人文心理,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因素。 它通过水车对联这一特殊艺术形式呈现在受众面前。艺术化阐释这些理念,具有较高的哲学价值、 人生价值和对接触水车人士的健康思想指导价值, 能够为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受众可以据此分析问题,认识世象,参悟机缘,开创未来。
由于电力提灌技术的广泛应用, 水利设施的次第兴建, 水车这一稻作农业灌溉工具,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逐渐退出浙中农业生产,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在大量水车联作品随着活载物一同消失的同时,易学文化研究的素材也大为缺失。 目前留存在浙中的水车联作品资源, 除了从各类文献资料中搜录以外,只能向残存水车索取。在加强现有水车残存件保护利用的同时,承载着易学海量信息的水车对联也有待专业人士作进一步理论探索, 以更清晰地截获先人丰富的易学修养和精神寄寓, 解码浙中先人的文化基因。
(322121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龙山村后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