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开展乡土艺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4-11-13吴元宇

考试周刊 2014年78期
关键词:教学尝试

吴元宇

摘 要: 乡土艺术进课堂是美术课标的要求,也是对课本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本文主要探讨课堂教学对福州乡土美术的选择,以及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艺术形式进行的相关教学尝试。

关键词: 中学美术课堂 乡土艺术教学 教学尝试

看过一部很乡土的台湾电影《练习曲》[1],其中有个桥段是表现主人公遇到一位外省籍的退伍老兵,他用香樟木雕刻父母双亲及妻女,雕刻自己的青春时光,作品拙朴的技巧下面饱含深沉而无言的爱,从中我体会到民间艺术诚然有如此故事性、生命力,以及人性的关怀。所以,如何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成为我的一个思考。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地方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在当地进行调查、了解,分类整理,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2]

上海松江区马立涛老师说得好:“民俗与民间艺术以其生动鲜活、捏之有趣的吸引力,不是无动于衷的摹抄,而是在没有任何功利驱动的纯真心态下,在游戏般的创造中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气质相交融,并注入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力……”[3]所以,我们既然选择讲民艺就要强调民间美术的乡土味道,强调福州本地的“虾油味”:你没有而我有,你我都有但我和你不一样及你我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我认为美术课堂教学与乡土艺术结合应注重以上特点,并通过这些了解家乡之人文历史和社会风貌。

其实福州的民间工艺美术在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还是很有名气的。遗憾的是墙里栽花墙外香,在当下讯息爆炸的年代里,我们每天都通过电视、电脑、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忽视对传统家乡身边美的关注。我在课堂上和学生做过调查性的聊天,发现相比十年前,会讲地方话的学生大量减少了,懂得“脱胎”、“磨漆”、“木画”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寿山石这几年比较热门,孩子们倒是大多知道一些。总体上,中学生对家乡的工艺美术寡闻鲜见,认识上不全面、不深入,更不要说实际接触。

福州本土的美术其实不少:寿山石、软木画、磨漆画、脱胎漆器、纸伞、花灯、牛角制品、龙眼木雕、牙雕、人造花、漆筷、刺绣等,种类繁多。总体上,我先了解福州本土美术的品种及影响,再根据实际条件与难易程度选择几项详细考察,最后结合各年段课时安排、工艺繁简、场地条件、材料制备等因素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项目进行,为的是让乡土教材成为课本的补充。在教学手段上,各项目都有欣赏和制作的课程安排,对于个别手工工艺难以实现的情况,我还特别设计改良、简化或转变形式使之适应课堂教学。受到时间、空间及材料方面的限制,我在教学中试着从以下几方面于课堂中引入具有福州地域特点的美术形式,做一些关于乡土美术的教学尝试。

一、寿山石与雕刻

1.寿山石艺术鉴赏

寿山石属高岭石,质地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系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寿山石除了大量用来生产千姿百态的印章外,还广泛用以雕刻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风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种艺术品。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由于寿山石具有“温润光泽、易于奏刀”的特性,1500年前就被用做雕刻的材料。结合悠久的历史和珍贵稀缺的资源我们用PPT课件专门向学生介绍寿山石雕刻艺术,介绍特有的镂雕、透雕、链雕等技法。篆刻方面,重点推荐本土书法绘画大家陈子奋、潘主兰作品及专著《寿山石小志》、《潘主兰印选》等。

2.雕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因为石料珍贵稀缺,课堂上我们用石膏板替代,引导学生制作浅浮雕和线条雕刻。然后通过油墨印制成黑白版画作品。除此之外还试着用橡皮做替代品刻出印章或藏书票。当然,我们不能拘泥于篆书,还应鼓励学生刻绘自己喜欢的内容,提示用刀安全。

二、软木画与中式园林

1.软木画的鉴赏

软木画问世于本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由福州民间艺人吴启棋首创。其利用软木质地轻软、纹理细密、色调柔和的特性,巧匠以刀代笔,将木料精心雕镂成中国画式的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等零部件,再根据创作需要,将这些部件有机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景观。木画作品将精湛的雕刻技艺与中国山水画结合,意境优美而深远,是它的重要特色。我们在和孩子们一起鉴赏时注重强调木画题材中最常表现的福州地域风景,如“三山两塔”、“石鼓涌泉”等。

2.木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

软木画因为要使用特制刀具,进口的欧洲栓皮栎树软木,加工程序多且工艺繁杂,不太适合短时间内学生动手制作。所以教学中我们改“制作”为引导学生体验它独特的工艺之美。学校对面的澳门路就是林则徐纪念馆,带着孩子去那里參观。馆内珍藏着全立体(行业术语,软木画分为“全立体”和“半立体”,相当于圆雕和浮雕的差别)软木雕刻沙盘《鳌峰书院》,孩子们马上被作品之精湛技艺所折服。全立体的软木画可全方位欣赏,任何角度都体现出作品构思之巧、工艺之精。顺势,我们向孩子们介绍福州传统建筑的特色,如递进的庭院结构、天井的妙用、回廊的设置、门楣的特点、与徽派建筑相比防火墙样式的不同……林则徐纪念馆是典型的南方园林设计,内有仪门厅、御碑亭、树德堂、南北花厅、曲尺楼、竹柏轩等建筑物,我们带孩子们直接在馆内对景写生,现场用纸笔体会南方私家园林之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的审美趣味。回到学校,组织孩子们将手绘图和软木画作品资料进行对比。课后作业环节我们安排学生自行到朱紫坊、三坊七巷等老式建筑群落中观察,用写生或拍照的方式找到家乡建筑的独特风格,回到课堂上相互展示并介绍。

三、磨漆画欣赏与蛋壳的制作

1.漆画的欣赏

福州磨漆画是本地极有特色之传统工艺,它运用各种特殊的材质如贝壳、螺片、金银箔(粉)、漆皮、蛋壳等,综合它们的特点突出材质之美,再用漆将其固化在平面之上长久保存。我们在欣赏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磨漆画对特殊材料的选择、对华丽色彩的追求、对多种多样质感的爱慕,以及对透明而丰富的层次效果的痴迷。以上特点光靠PPT资料难以体会,故结合福州的漆艺、漆画展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如“漆语空间概念实验展”、镇海楼的漆器展。参观之前我们给孩子们(高中生)事先设问:现代漆艺语言与传统漆画的差异,回到学校后在课堂上讨论比较。很欣慰的是,孩子们大多可以运用《美术鉴赏》课中所学关于抽象、具象的概念分析当代漆艺更注重抽象符号,重视材料的语言性,而传统漆画重视对写实性、具象的表达。

2.蛋壳制作的实践

在课堂动手实践方面,同样因为漆画材料复杂性的制约,以及空间的束缚,目前条件下难以开展真实全程漆画的制作(磨漆画制漆时间很长,且容易过敏,空间和其他资源占用过多)。所以,我和同事们设计用其中最简单、最安全的“蛋壳”局部体验漆画的制作和材料之美。

具体操作上:安排孩子们回家煮熟鸭蛋若干,取下蛋壳泡醋,两天后揭下蛋的内膜,冲洗干净并晾晒,完成原料的制备。同时安排孩子们自行寻找喜欢的传统吉祥图案,绘制在有色卡纸之上,并了解这一图案的含义。正式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将蛋壳碾成碎片,粘上白乳胶照着图案进行拼贴,特别强调的是保留蛋壳间的空隙以体现特有的龟裂质感。最后将卡纸配框装裱模拟完成一张蛋壳漆画。

我们还尝试着将蛋壳染成青色,贴在白色纸盘上,模仿成青花瓷,因为有现成的材料,只是将既有内容做了一个延展,故而没有耗费更多时间,取得不错效果。

四、花灯的欣赏与制作

1.福州花灯的地域特点

据说,福州南后街的花灯始于宋,盛于明清。花灯具有观赏、祈求吉利和增添喜气的功用,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传承千年。其实,花灯制作全国各地都有,江南苏州和福州最盛,福州更在苏州之上,说明福州制灯工艺水平之高。我们特别介绍了福州花灯的地域特色:因“灯”与“丁”的福州方言是同音,送灯意谓“添丁”,所以福州元宵素有送灯的习俗:女儿出嫁,娘家送灯,未生育送“观音送子”灯或“天赐麟儿”灯,孩子出生了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以后送“橘”灯,有几个孩子就送几盏,一直送到小孩16岁为止。有的生两个送三盏,多的一盏叫“出头灯”,希望小孩出人头地。福州有童谣:“正月元宵灯,外婆疼外甥(孙),送来红红橘子灯,吉利又添丁。”(教孩子们用福州方言念更有味道)

2.课堂实践

福州花灯传统的制作地点集中在南后街三坊七巷,现在这里经过翻新改造,做手工艺的老行当、老铺子因为场地租金等原因大多分散到各地,为组织孩子们观摩学习带来一定难度,所以我们专门请来老艺人为孩子们上了一堂花灯制作的表演课。通过现场观摩让孩子们眼见竹条纸张化身为美丽的艺术花燈的全过程。

另外,联系老艺人制备了一些半成品材料,通过动手制作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扎灯手艺的乐趣。做好的成品比较喜庆,于是我们组织一个小型展示,影响更多孩子对花灯产生兴趣。

一个地域中的人发挥聪明才智,利用身边的现成材料,取日常生活素材常常可以创造出富于个性的美,这种工艺形式能够迎合市场需求,容易得到认可、巩固,传承下来后就发展为地方特色工艺。教学中,我们注重向孩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也许今天你的突发奇想、动手实践就是明天的特色工艺。所以在了解、学习传统的过程中要教会孩子们:(1)主动接触家乡的特产(手艺)。(2)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3)留心身边、手头的小东西,创造性地使用它们。

在这一段探索性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1)要有足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有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和热情。热情这东西其实也不难,很多东西刚开始很麻烦,可是你一旦进入其中就乐不思蜀。

(2)要找来前辈指导:民俗、民艺是有传承的,我们(至少教师)要较系统地了解,至于说为了课堂教学对传统工艺所做的修改、变化那是后话。总之,你得先学习。

(3)广收博取:技艺有各自流派,形式也不断创新,我们学习传统但不放弃潮流。当下是资讯爆炸的年代,凡是有用的东西都应该“拿来主义”用之。

(4)充分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思维比较我们更有突破性,他们受到的束缚少,胆子大,个性鲜明。在学习传统的过程中保护孩子们的创造力是教师教学中很难把握却必须重视的课题。保持传统和鼓励突破是一对矛盾,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我认为这需要花时间认真思考。

工作中的一些收获:教师在收集、组织、准备课程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渐进式了解,并借此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是最现实的收获。在教学过程中,看着孩子们的态度由嫌麻烦到发现亮点到欣然投入的转变,是教师最欣慰的收获。如果说因为我们的尝试能够使福州的传统特色文化得到传播,或在孩子们心里播下种子,甚至扎根,并于他们将来成长过程中发芽开花结果那便是最有意义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陈怀恩.练习曲[D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7%B4%E7%BF%92%E6%9B%B2_(%E9%9B%BB%E5%BD%B1),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3]马立涛.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创新艺术价值[DB/OL].http://www.zzxx.sjedu.cn/xyqk/201212/376760.shtml,2011.

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编号:FZ2013GH067。

猜你喜欢

教学尝试
因地制宜开展一体化教学的尝试
高中数学课堂的构建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对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浅谈
朗朗韵味话经典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作文启蒙教学要从一年级抓起
在素质教育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尝试
初中英语生本化教学的尝试
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化学键”教学尝试
对初中数学解题思路教学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