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课堂,快乐学习
2014-11-13瞿敏洁
瞿敏洁
让儿童慢慢长大,让儿童在游戏中长大;让儿童快乐长大,让儿童在探索中长大;让儿童自己长大,让儿童在阅读中长大。这是教师奋斗的目标。我发现孩子们没上小学前是最快乐的,每天在幼儿园里唱唱歌、听故事、玩玩具、画图画、做游戏,等等,上了小学有了学业负担,快乐便慢慢少了。甚至有些孩子功课跟不上,每天都沉浸于补习中,就更谈不上快乐了。数学老师要想实现让孩子快乐长大的目标,首先要做的是在自己教学中,加强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让学生学有所获。学生学习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当然是重要的,但不应是唯一目的。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思考把握千变万化的现象。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快乐课堂,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要让孩子快乐课堂,快乐学习,学有所获,我们应该怎么做?下面我以《找规律》一课为例具体谈谈。
【第一次教学】
师出示一场景图,问:图中每行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排。
师:是的,三行物体中,都是每两个同样的物体中间夹着一个不同的物体,一个间隔着一个排,很有规律。
师:分别数出三行物体的个数,填入表格,再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填表发现:两端物体的相同,并且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师: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种规律的例子吗?
生:手指与间隔,窗户与展板……
师:刚才大家举出了不少例子,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现在我们再看一些例子,并请大家联系发现的规律,算出相应的个数。
学生练习,巩固内化知识。
【第二次教学】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画图游戏,我报你们画,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在自备本上画。
生画○△○△○△。
师:谁多?接着画下去,刚才老师报你会画,现在老师不说你怎么也会画下去?
生:排列有规律。
师:圆和三角的排列有怎样的规律呢?
生:○△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师:像这样○和△一个隔着一个排列,两个圆圈中间一个三角,两个三角中间隔着一个圆圈,这样的排列在数学上叫间隔排列(板书)接下去怎么画?画得完吗?你们打算一直画下去吗?可以怎样?(用…表示)
師接着画一个○和一个△。
师:○有几个?△有几个?谁多?为什么还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比较的?(教师演示:一个对着一个,有一个圆圈就有一个三角。)
师再画一个圆,谁多?为什么?
生:最后一个圆没有对应的三角所以圆比三角多一个。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看今天的学习内容。
师:(出示例题图)你能在这幅图上找到间隔排列的物体吗?
学生找一找,全班交流说说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同桌互相说说)
师: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游戏中的○和△吗?
生:可以把子、夹子、柱子看成○,把蘑菇、手帕和网子看成△。
师: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看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
生:首尾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
师:再出示一个圆,看到这里你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
生:首尾不相同,两种物体个数一样。
……
两次教学后,我明显感觉到孩子的情感不一样,收获也不一样。第一次教学,看上去规律是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出来的,但这种发现的过程只是浮于表面,学生的思维训练只留于浅层次,学生的收获只是学会本节课的知识点,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是很高。第二次教学,从孩子们的表情能看出他们很有兴趣,课堂氛围比较轻松、活跃,更重要的是学生收获颇丰。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创设画图形游戏的数学情境进入课堂。带领学生经历6次找的过程,构建了间隔排列的数学知识。第一次,通过比较○△○△○△…○△中○△个数得出“一一对应”的数学思考方法。第二次利用上述方法找出○△○△○△…○△○中○因为没有对应所以多一个。图形找对应关系比生活实物要简单得多,这样设计大大降低了难度。通过这二次找的过程,学生虽然不能用言语表示规律,但已经认识到了间隔排列规律是什么样的。同时也为学生下面在主题图找到间隔排列,以及发现间隔排列的事物在个数上的规律奠定了基础。接着下来组织学生在主题图找间隔排列规律,以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又经历了兔子与蘑菇、毛巾与夹子、木头与栅栏、树与绳子四次找的过程。最后图形与实物体相合,使学生内化知识、得出规律。这样设计循序渐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由快乐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同时也促使学生主动构建有关数学知识。间隔排列现象在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但是学生平时一般不会从规律的角度看待这些现象。在认识规律后,我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原型,建构起对规律的表象支撑。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看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认识客观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思考把握这些现象。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首先就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快乐课堂的前提。和谐课堂的创设需要我们多采用鼓励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是肯定他们的想法,尽量不要让学生认为我们高高在上不可接近;再者就是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将小学数学学习由传统的机械学习转向积极自然的自主探索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情景教学法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思路启发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
当然,课本是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我们在利用外在手段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课本的开发。课本中的例题就是很好的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强化基本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我们在培养学生解答常规例题的基础上要注意培养学生举反例的能力,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说明,不过分追求例题数量,而是要注重例题质量。在讲解例题时尽量不要将全部例题解答过程都写出来,可以写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写出剩余部分。然后让其他学生点评和批改,这样就能在课堂上实现以练代讲。
总之,小学数学教育要结合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及认知规律,要让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成长,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