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2014-11-13欧阳智英
欧阳智英
摘 要: 翻译是语言转换活动,作为语言与语言之间的转换行为,它进行的是语言符号的转换,必须依据原语进行再创作,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科学性和藝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忽视翻译的科学性是错误的,会导致失信的不良后果;忽视翻译的艺术性同样是错误的,会导致译作晦涩难懂,味同嚼蜡。
关键词: 翻译 科学性 艺术性
翻译是一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人类自从产生语言文字,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广泛的交流以后,翻译就已存在。然而由于进行转换的语言之间存在表达方式、行文规则、词汇应用等差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原文所表达的意思进行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转换,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风格、想象再创作。但是翻译并非机械地逐字逐句地将原语转换成目标语,而是要将原语所表达的内容转换成目标语受众能接受和能理解的表达内容,还要让目标语受众能像理解母语一样理解译文。翻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译者既要科学地呈现原作又要艺术地创作新作。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
一、翻译的科学性
科学性是翻译的基本属性,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翻译学的核心。鲁迅曾指出,译文应“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茅盾说过,“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和风格”;钱钟书强调要“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首要任务是把原作所叙述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叙述相关内容时所反映的立场观点、流露的思想感情等完整准确地体现出来,不得无端加以篡改、歪曲、遗漏或增删,也不能添加译者的个人情感喜好,同时还必须保持原作的风格。
1.翻译材料的内容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翻译运作的实体即原语(source language)具有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语义内涵(semantic content)。语义是语言交际活动的基础,承担着相关的交际任务。原著所呈现的内容不是来源于翻译者,而是来源于原作者。翻译运作主要是凭科学思维而不是艺术思维来对原语内容进行转换。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目标语(thetarget language)的词汇或句子所代表的概念,必须与原作者在原语中所使用的词汇或句子所代表的概念一致。既不能增减原作的内容,更不能凭空臆造原作的内容。
2.翻译的材料文体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翻译材料的文体一般可分成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文体特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承担不同的交流功能,达到不同的交流效果。应用文体要求格式规范、严谨紧凑。科技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表述清晰。论述文体要求明晓畅达、用词准确。新闻文体要求述说清晰、简单明了。艺术文体要求清丽淡雅、流畅明丽、宛秀淳美。各类翻译材料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译文的特征,切不可将一种文体翻译成另一种文体,更不可将不同的文体特征混为一谈。
3.翻译材料的风格决定翻译必须有科学性。翻译行为具有很强的依附性,所译原文具有不同的风格,包括原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表达风格,原语文具有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等。翻译材料的风格包括原作者书写的个人语言风格、原著作人物的群体语言风格及原著作文体的专业语言风格等。译语文章除应体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外,还应体现原作者的个人风格或作品的文体风格。翻译者翻译的译文,不能脱离原语的各种艺术要素而自行其是,必须与原文对应契合。
翻译的科学性存在一切翻译活动中,译者时刻面临如何科学地运用思维、分析意义、准确表达原文意思的问题,忽视翻译的科学性会导致翻译的作品失真的不良后果,译文虽有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描述,但已失去原文所具有的特质。
二、翻译的艺术性
翻译是语种间以意义转换为主的语言运用,必定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鲁迅曾说译文应“力求其易解”;茅盾认为译文应是“纯粹的祖国语言”;钱中书强调译文“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译者不论面对什么文体的原语材料,翻译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存在艺术选择、艺术加工及艺术优化的任务。这必然要求译者艺术地运用目标语表达原语作者的意念、思想和审美立意,对原作者的思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艺术加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1.翻译的特征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翻译的原创性特征使得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自由度较小,必须依赖原文进行二次创作,同时又不时面临原语与目标语之间不可避免的差异。原语形式是翻译运作的基本依据,把握此基本依据的目的是发掘和把握原语意义的全部内涵。翻译的运作对象是某种语言的存在实体。如何选择词汇、调整句式,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风貌,促使译者必须艺术地处理原文与译文的差异。
2.翻译的标准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18世纪英国翻译理论家亚历山大·弗雷泽·泰特勒在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一书中曾提过好的翻译标准之一就是“译文应当与原作同样地流畅自如”;我国清朝翻译理论家马建中曾在著作《拟设翻译学院》一书中提到好的翻译“原文应与译文无异”。最常见的翻译的标准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也就是现代人所概括的“忠实、通顺”。但是原语和译语却又各有特点,既有类似之处,又有大相径庭的地方。以具有不尽相同特点的两种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且要通顺易懂,要让译语受众像阅读母语文章一样阅读译文,这势必要求译者在充分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艺术地处理两种语言表达的矛盾,力求译文朴实、通畅、清新、生动。
3.翻译的过程要求翻译必须具有艺术性。翻译的过程是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是用目标语体现原语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进行创作的过程。但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运作对象是某种语言所承载的存在实体,从根本上要排除人的主观臆想,排除不符合那个存在实体的各种情感因素。这势必要求翻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艺术地运用目标语的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及目标语的语言行文规则进行二次创作。译者除应具备原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的修养和坚实基础之外,是否掌握翻译的规律、翻译的方法和进行翻译再创作的艺术技巧也非常重要。
翻译的出现是源于文化交流的需要。翻译自出现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矛盾。如何使翻译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焦点。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读起来要像是用译语写成的原作。因此,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是翻译学的本质。只有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才能译出既忠实于原著又文笔优雅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2]孙敬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