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情感:走向知情统一的体验式教学

2014-11-13董晓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认知体验式教学情感

董晓

【主题论文】

导读: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体验学习圈”模型,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国内,陶行知先生在继承和创新杜威“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无论是“体验学习圈”模型还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认知,通过自己学习的活动过程来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会利用主观能动性来检验客观存在的事物。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将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通过教学及时有效地转化为应有的效益,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提出“实施体验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设想。学校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究,进一步理清和辨析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研制开发文化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训课程的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范式,将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分为“情境创设,情感体验”“项目引领,实践体验”“总结评价,升华体验”三个体验阶段,确定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备课格式和学习体验单。本期选取的三篇论文,既有对体验式教学的整体思索,如基于信息技术优化体验式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促进知情统一;也有从教学实践环节入手,如体验式教学促使专业教学回归生活,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学校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新成果。

【摘 要】教学的目的不是知识的传递和诉求,而是对学生生命的认可和肯定。情感不仅是学生完善人格的基础,也是更好地促进学习的精神必需。体验式教学将学习与生活情境联结起来,唤起学生对于生命美的体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生成意义、产生情感,弘扬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实现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情感 认知

一、体验式教学的要素分析

(一)教师:学生及自身成长的引领者和同行者

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各种课堂教学因素的组织者和教学活动的引领者,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情感和活力的学习情境,要善于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流程,要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合理的监督和评价,智慧地引导、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体验和生命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教师要“以付出为前提”,从备课、上课到最终的评价反馈,均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协调、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因为只有学生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教师的自我实现。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服务者、供应者,更应是生命的引领者,既有知识层面,更有情感和价值观层面。同时,教师也应该是同行者。教学过程作为教师亲身参与的生命历程,教师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付出的同时,也应当收获成功的人生体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入激情与情感,同时“将反思作为一种习惯”,从而获得更多的专业成长的快乐,抵达“教学相长”这一理想境界。

(二)学生:自主建构的生命个体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潜能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与成长过程,是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多方位彰显、丰富和提升的过程。”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用脑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理过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脑思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关注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师生交流是一种智慧的对话、精神的沟通,教书、育人合而为一。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关注生命,关注他人,从而实现生命的自主、主动发展。

(三)课程:在理解与超越中重构

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传统的文本类教科书有成熟、普适等优点,但也存在静态,滞后于学科、社会发展的不足之处,所以教材只是教学正常开展的基础条件,教师对于教材的二次开发才是教学目标得以真正实现的金钥匙。我们应该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习任务、地域、学情、资源和社会热点对静态的教科书进行超越、重构和转化,以真实生活作为主要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鲜活,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适应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效益。

为了将物化的教材进行人性化情意的转换,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内蕴的价值意义,联系学生感性经验,适度向教材、课堂外拓展,建构一种内外交融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自主体验,以达到情意转化的目的。这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专业发展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二、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并举

知识有显性与隐性之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和学生表述的是显性知识,另一部分没有表述的以及教师未加传授而学生感悟到的则是隐性知识。教学不只是让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结论即显性知识,还须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感受和体验获得隐性知识,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自主体验与合成学习共生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人的参与程度是学习产生的首要条件,体验式教学不应只注重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应关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参与了体验,体验到了什么,如何表达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发挥潜能的机会。针对学生已有经验、主体体验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教师要发挥“脚手架”作用,确保学生的体验在合理差异的前提下沿着大致相同的方向和角度发展和进行。此外,由于个人智能方面的差异性,合作交流比个人独行更易产生丰富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充分优化,因此体验须借助个体与外界的合作方能高效地进行。成员的智慧、情感交流汇集在一起,产生1+1>2的效应。

(三)循序渐进与即时评价同步

渐进性是体验式教学顺畅进行的必要原则。学生的成长不能拔苗助长、批量复制,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既有水平、认知特点、学习预期确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量均衡地给予挑战和支持,防止挑战过重导致“学习逃离”以及挑战过轻导致“学习停滞”,通过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协调配合,以最大限度地支持学习。同时,利用渗透于整个教学流程的即时性评价,及时分析学生反馈情况,即强调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认识与评价,促使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性评价,不拘泥于预设目标的静态达成,有机整合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价值延拓性评价,使评价具有持续的激发效能,引领学生迈向更高的学习层次。

三、体验式教学的案例解析

笔者以FLASH动画制作课程中“引导线图层”一课为例,谈谈体验式教学的组织实践。

(一)课前准备是高效推进体验式教学的前提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所学知识源于教材并与生活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用心提炼教材,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体验过程。本课课前学习任务设计为:用引导层为某公司滑雪场网站设计路径动画广告,并发挥自己的创意对滑雪场进行装饰。为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效益最大化,学习资源的准备包括多媒体设施设备、学习体验单资料、课程资源平台等。本节课属于合作型任务,合理进行小组划分,形成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共同完成作品。小组成员共同制订计划,完成脚本方案和素材准备工作。

(二)课中教学是高效推进体验式教学的核心

课中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核心阶段,以活动为引领,倡导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学生真正知情合一、实践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1.情境创设,情感体验环节

通过播放滑雪动画视频并分析动画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分步完成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对知识和情感的渴望和预期。

2.任务引领,探究体验环节

3.总结领会,强化体验环节

借鉴行为主义“小步子、快反馈”的优点,分组展示作品构思和成品,教师适时点评,指导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和撰写心得,重申关键操作步骤,力求“当堂训练、当堂清了”。

4.拓展探究,升华体验环节

学以致用、教以致新才是优秀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小组同学共同完成拓展任务:为滑雪场人物添加对话和布景(要求充分发挥想象和创意),促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迁移、情感进一步升华。

(三)课后任务是高效推进“体验式教学”的延伸

学生独立对最终的作品进一步进行美化,完成实训报告,思考如何制作“地球卫星”动画(尤其是针对封闭运动路径,引导层中的绘制路线是如何设计的),把课堂中得到的体验与感悟再放到生活中去检验,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听到的过眼烟云,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体验更深”,体验式教学“为实践而教”,学生“为实践而学”,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学到知识,陶冶情操,锻炼思维,教师也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主专业成长。

*本文为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0131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认知体验式教学情感
情感
台上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