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用历史的襟怀来“衔接”

2014-11-13王志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衔接应用型试点

王志华

江苏理工学院是承担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类型最多、规模最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我作为其教学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有幸亲历了这一改革过程,积累了一定的试点项目管理经验,也极大深化了自身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项建设工作的认识。

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已经到了由注重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阶段。虽然试点建设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项目数已经由2012年的71项增加到了2014年的422项,增长了将近6倍,2014年的招生计划数也已增加到了22055人,逼近江苏省近年来“对口单招“的报名人数,这是一个不小的规模。在项目资金投入难以及时跟上、课程体系衔接还在探索之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程度仍然偏低的现实背景下,笔者认为在未来3~5年,试点项目不宜再过快扩张项目数量,而应当着力抓好项目的内涵建设,这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选择。重点是要在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高校与合作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对试点项目实践探索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找出破解之道,逐一加以解决,并将解决的办法措施固化到各项管理政策中,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试点项目的健康发展。可以说,这一转变不仅决定着试点项目本身的成败,而且也决定着江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系统工程的成败。

同时,要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牵头学校与合作学校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在试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牵头高校与合作学校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一致的,即在明确的分工与合作的基础上系统化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只不过在现有教育生态环境条件下,在具体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出现了诉求上的不一致。比如职业学校总希望试点项目数能更多,招生数也能更多,这样有利于解决其面临的招生难、招生差的问题;同时也总希望牵头学校对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所设置的标准越低越好,过程监控也越少越好,这样有利于减轻培养压力。但作为牵头高校而言,则恰恰相反,总希望合作学校的招生要少而优,设置的培养标准要高,过程监控要严。事实上,如果从项目试点的本质出发去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如果职业学校在招生与培养环节上坚守质量标准,那么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对学校和试点项目形成一定的压力,但从长远角度看,这恰恰会增强试点项目的吸引力,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所以,只要合作双方均能胸怀大局、认清使命,站在构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合作中的各类问题,那么所有的分歧和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彼此的目标和归宿是一致的。

省内各类本科高校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任。当前,全国教育系统都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本科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其中“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这一信号,认真思考此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高校不可以也不应该高高在上,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转型中实现应用型大学之使命。事实上,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不仅仅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责,更是所有大学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地方综合性大学,乃至211、985高校都应当转变观念,转型发展,哪怕从个别院系、个别专业开始,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视自己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果真如此,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也才能真正打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天花板”,从而真正构建起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并最终达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之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

衔接应用型试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