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英国—以想象为翼的朝圣之旅
2014-11-13留学徐梓杰
《留学》菁英小记者_徐梓杰
暑假里跟团去了趟英国,时间不长,也就半个月。
最初在伦敦的几天,我寄宿在一户伊斯兰卡人家里。根据英国法律,我晚上没有权利独自外出,只好透过小阁楼的窗户看看风景,却发现八点的天空仍是阳光普照。
伦敦的街道上经常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人。原本想象中的西装革履出现得并不那么频繁,反倒是印度人与非洲人的长袍要见得多一些,偶尔也会见到明显与季节做对的燕尾服和大礼帽,再或者就是一些神职人员的教袍。毕竟这里是伦敦,一座讲着三百种语言的多元化城市。
中国人在外,总会关注别国人是怎么过马路的。像我们这种“凑齐了一群人就无视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在英国根本不可能见到。在英国,人们过马路时从来不在意自己身边有没有人,也不看红绿灯,想过就过,过得潇洒。
在这趟旅途中,剑桥大学是无法忽略的。剑桥大学成立于十三世纪初期,现存的建筑仍是以哥特复兴式为主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在校园里的诸多古老建筑中,弧形的拱顶并不少见,相比之下哥特式的尖顶只能算是点缀了。在康河中独撑小舟向桥下,偶有几只野鸭相伴。船程总共四十分钟,途经著名的数学桥。若是在夏夜,那定是蝉鸣声声,皓月当空。潋滟碧波中,难免神思感叹,想去寻找自己的“康桥”。
莎士比亚故居与康河相仿,这座建筑的价值及历史意义也是由人所创造出来的。在这间位于斯特拉福德小镇的小屋子里,莎士比亚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并习得了一些基本的文法与写作技巧。只要一想象自己正踱步在莎士比亚曾徘徊过的小径,站在莎士比亚曾屹立过的土地,心中就不免一热。在这阳光下的院子里,翻开一部莎翁的著作,仿佛能感受到莎翁就站在你面前,对你讲话—这才是朝圣的意义之所在。
离开英格兰后我们在不列颠岛一路北上,来到了北部王国苏格兰。那些所谓只能留人缅怀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大概就是爱丁堡古城堡了。这座建于死火山之上的皇家堡垒占地面积不小,保存着苏格兰的王冠与权杖,却丝毫体现不出皇家的气派,与白金汉宫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在苏格兰与英格兰艰苦卓绝的长期抗争中,这座距离边境不远的军事要塞常首当其冲,将这里选作皇家住所,足见苏格兰人民的反抗精神之深。爱丁堡的苏格兰气息是很浓重的,若不是他们的语言与旗帜,我甚至会忘记这里与伦敦处于同一位女王的治下。
在英国,直到旅途的最后几天我才想起应该去吃顿麦当劳,却发现这家由身着黑白格子裙的麦当劳家族所开创的快餐店在英国的价格比国内翻了两番还不止。瞬间民族情绪高涨!
十余天的所见所闻皆化为一声叹息,只可惜这声叹息太长,恰似英格兰的一句谚语:“It is better to travel hopefully than to arrive.”(满怀希望的旅程要比达到目的地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