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
2014-11-13卢守忠
卢守忠
由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学工作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需要进行改变.开展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就成为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改革的一个明确方向.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实践方法、意义等都值得研究分析.
一、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教学过程中的探究与科学探究是不同的,教学中的探究是有着明确探究结果的,而科学探究则不然,科学探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远比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复杂得多,其中的无关变量也特别多,而教学中的问题情境一般是无关变量较少.科学探究活动中主要是都以探究的问题得出结论就结束,而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挖掘教育的价值.根据探索式教学所需要达到的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来达到目的.教师可以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及方式,设定出步骤,首先是提出问题,其次是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然后设定方案去验证假设,最后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各个步骤的实施阶段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整体协作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方法
1.提出问题
课本中其实有很多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想知道得更多更全面的问题.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可以变换角度将要进行教学的问题提出,引入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来进行探讨.
2.引导猜想和假设
当问题引入课堂后,其实就已经开始引导猜想和假设了.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猜想和假设,还可以从生活经验来入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假设或者猜想,进而想方设法设计方案来进行验证,从而可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大胆去进行验证.
3.设计方案验证
在设计方案、验证求解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相互交流、整体协作的能力.设计的方案有课本上需要应用得到的基本知识,教学过程可以轻易融入到这种设定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扮演起探索者的角色,既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密切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探索验证中帮助他们建立起缜密的思考习惯、严谨的态度.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当方案设计出来并进行验证后,就需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乐意见到的,当探索者得出正确结论的时候,是具有莫大成就感的.在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他们的探索成果、研究结论给予适当肯定,激发他们的兴致.根据一个问题的提出,猜想,设计方案验证,以及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关键的知识点,巩固教学成果.
三、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引导学生交流与合作
交流探究、合作探索都是探究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分析,判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培养学生善于讲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这样,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在交流探究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技能,让他们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策略,促使合作更加高效.例如,分工明确,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务,还能让学生学到应当具备的知识.
2.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多样性
物理过程的描述大多要通过数学计算和推导来实现,所以要想学好物理,必须先打好数学基础.探究式教学,要善于用逻辑推理与数学推导的方法来探究物理学的自然过程.许多物理学的规则、公式,都是运用已学知识在具体的条件下,通过数学的严密推导而得出结论,这是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思维方法的重点.在探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到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的推导、推理中,使学生不但能推导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还能从中体会物理学家研究物理规律的艰辛,具备思维的缜密性和多样性,从而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为解决问题打下理论基础.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品性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兴趣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兴趣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只有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才能实现问题的解决目标,所以要从认知学习开始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自信的火花,这是培养学生达成目标的良好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