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2014-11-13赵军
赵军
在新课程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从“无效教学”或 “低效教学”向“高效教学”的跨越,进而实现从关注考试目标向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过渡,从关注短期的目标向关注学生未来的目标过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教师备好课,并指导学生做好
课前预习
要创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做好备课方面的工作.教师既要备教材与备学生,还要在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充分的理解,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选取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对数学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细节问题进行提前审视,设计好相关的应急方案,保证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还应该设计好质量高的课堂练习.教师要按照教学的过程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就会获得不同的内涵,实现新的收获.
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教师可以采用导学案教学方法.教师在上课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设计好教学导案,并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设计的导学预案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而做到有的放矢,对重难点有深入的了解,提升教学效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欢乐.
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时间
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最重要的因素.
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知识的领会,能力也得到发展.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做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创设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主体参与”应是学生的一种积极自觉的自然行为,“强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创设情趣盎然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投入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活动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有一种安全感,既不担心“张扬冒尖”,又不害怕“丢败丢丑”,思维的真实状态便于教师及时采取对策,从学生智慧的闪光点中采集创造性思维的精华,从误人歧途中总结经验教训,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口味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四、应让学生经历一个“学习-
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
学生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必须把间接经验变成属于自己的直接经验才有用,而直接经验是无法取代的,如何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就要经历一个“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反复的过程,思考的过程是将他人的知识吸收内化的过程,是“反刍”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做题,通过做题来检测知识与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题后,将已会的知识和能力储存起来,不会的或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再通过教材重新学习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实践,为什么有的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其主要原因是懒得做题,缺乏实践这一环节.学习是“知不知”的问题,实践是“做不做”的问题.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思维活跃、节奏紧密,导致思维能力的长足发展.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