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大困局:人才与诚信

2014-11-12严碧华郭文治

民生周刊 2014年22期
关键词:办医莆田医疗机构

严碧华 郭文治

政策利好,资本追逐,莆田系医疗今天的际遇,或许让众多莆田人始料未及,外界更是难以置信。

如不出意外,迎着政策的春风,莆田系 医疗或将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其速度将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但有数据显示,尽管民营医院的数量占比达到了45%,几乎达到“半壁江山”,然而与此不对应的是,患者就医比例仅一成。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要想快速稳健发展,除了外部力量,莆田系医疗需刮骨疗伤,突破诚信困局,解决人才问题。

利好政策频出

莆田系医疗每一次成功转身,除了自身的努力,都与政策利好息息相关,这次亦不例外。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按照预期,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而,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

利好政策不止于此。

2014年初,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卫生计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考虑,持续提高社会办医的管理和质量,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规模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10月中旬,由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和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联合策划的《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4)》在京发布。报告指出,在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刺激下,社会掀起来了民营医院投资热,社会资本竞相进入医疗产业。该报告主编、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对投资医疗比较感兴趣的集中在3类企业:大型国有集团公司或医院管理公司、医药企业和专业投资机构。

既然莆田系占到民营医院八成,这项惠及民营医院的新政,自然让莆田系医疗迎来了发展良机。

华夏医疗董事局主席翁国亮向记者证实,民营医疗领域这一两年来动作频频与上述政策息息相关。早在1998年,翁国亮就收购了江西定南县人民医院,成为民营资本收购公立医院的第一例。此后10数年间,翁国亮不断尝试托管或者改组公立医院。

今年“两会”期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提出“四个放宽,一个简化”,在资本进入门槛、人才流动、多点执业上支持民营医院。

也就在今年春天,翁国亮一行从莆田市长、福建省长一直见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多位莆田系医疗人在受访时认为,背负30年“游医”名号的莆田系得到了重视。

诚信法则挂在嘴边?

政策利好自然有利于莆田系医疗的发展,但横亘在其面前的诚信难题,或将成为快速发展的拦路虎。

8月27日,一自称曾在深圳和美妇儿医院生产的产妇“ANNA”在网上发布了一封致博生医疗董事长林玉明的公开信。9月份,第二、第三封公开信相继在网络论坛发表。公开信直指深圳和美妇儿医院收费昂贵、物非所值和缺乏诚信,而博生医疗是前者的母公司。

总部在北京的博生医疗是“四大家族”之中的林家核心企业之一,旗下至少有20家医院,其中深圳和美妇儿医院属于典型的高端医院,收费昂贵。截至发稿,名为“ANNA”的深圳产妇公开信发出一月有余,但公开信息显示林玉明并未回应。记者多次联系林玉明的助手协调采访,未获回应。

类似情况,过去一直在莆田系医疗上演,现在仍时有相关内容见诸报端。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负责人于斐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莆田系医疗,在他看来,时至今天,这些民营医院仍然只是将诚信法则“挂在嘴边”。他表示,在竞争日趋国际化的今天,对于医院来说,诚信更是一个医院基业长青的重要因素,讲不讲诚信则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在受访时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诚信问题,需改变开办医院的营利预期和模式。“按照既有的模式,短短二三年时间就回本并盈利,自然是竭泽而渔,其代价就是透支诚信。”

翁国亮在回应莆田系医疗诚信问题时表示,和其他领域一样,解决诚信问题要着眼长远。

好医生招不来

诚信问题之外,人才饥荒也是难题。

在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组织的专项调查中,不少民营医院院长表示,目前民营医院的人才现状是“要么老、要么小”,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就是已经退休的老医生,正当年的医生资源紧缺。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培舟表示,人才是当前中国民营医院运营中最缺乏的资源。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老百姓印象中,民营医疗似乎等同于妇产科、男科,这正是人才匮乏的例证。作为业内从业者,翁国亮自然深有感触,他认为人才问题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

新医改以来,政策层面力求放开医生多点执业,但从执行效果来看,仍是“叫好不叫座”。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其中原因较多。一方面,多点执业审批过多,需要经过医生所在医院批准,而多点执业的医生,绝大部分是公立医院的技术骨干,院长们自然不愿意放手;另一方面,也跟民营医疗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民营医院把效益放在第一位,着眼于眼前利益,不利于专业人才发展。

或许正基于此,出于无奈,一些民营医院不惜“瞒天过海”,聘用不具资质的人员从事医疗工作,甚至精心包装“伪专家”来欺骗患者,严重损害了民营医院的形象。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也表示,与公立医院相比,目前大多数民营医院建院时间短,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能力欠缺,学术气氛淡薄,实用主义浓厚,员工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工作积极性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服务靠的是人而不是设备。”廖新波表示,民营医院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大大限制了其发展。

廖新波把人才形象地比喻成血液,与此对应的是,我国民营医院的输血机制和造血机制都不完善。他认为,从输血来看,好医生招不来;造血方面,培养投入不足。

翁国亮向记者表示,除了寄望于体制改革,中国医健联盟也主动出击,布局人才培养。“中国医健联盟正在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筹办中国第一个针对民营医院开设的医院管理商学院,针对现有的医院管理者,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办医莆田医疗机构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莆田闹元宵
社会办医大有可为
莆田系阴影下民营医疗的出路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社会办医依旧热衷“高大上”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