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精英时代的惶惑

2014-11-12苏琦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23期
关键词:霍布斯资产阶级精英

苏琦

霍布斯鲍姆在其《断裂的年代》序言里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是关于一个逝去的社会和一个失去了方向的历史时代的一本书:那个“资产阶级社会”与1914年的那一代人一起,已经永远消逝在历史中,如今那个社会带有强烈精英色彩的艺术和文化也正在式微;而我们所处的这个茫然无措的时代,在面对陌生难辨的未来所表现出的惶惑不安为作者此生仅见。

事实上,这本看似是年代四部曲续篇的书不是一本历史学专著,而是作者近年来一系列演讲、论文和专栏的合集。至此,在《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线性推进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无明确指向的、断裂的或者说碎片化的年代,连习惯于鉴古知今的历史大家如霍布斯鲍姆也感到“惶惑不安”。

关于资产阶级社会黄金时代的消亡,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早在1930年代就已经宣告过了。在他看来,那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昨日的世界”,早在一战爆发时就已经烟消云散了。由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所开启的相信理性和科学进步的理念已经崩解,取而代之的将是纳粹和苏联式集体主义的黑暗年代,弗洛姆笔下“逃避自由”的人们,将纷纷投向希特勒和斯大林这类政治强人的怀抱。这最终导致他即使在逃离了纳粹魔掌后,依然选择以自杀来表达自己的幻灭和绝望感。

现在轮到霍布斯鲍姆来哀悼资产阶级精英文化的消亡了,而这并不是独裁和专制主义者的黑手所致,恰恰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摧毁了其自身的文化基础:20世纪的科学和文明推动了西方经济的迅猛扩张,这接下来催生了大规模消费的社会,最后作为选民和消费者获得决定性政治发言权的大众,把关于何为艺术以及该如何消费艺术的话语权和实际选择权从资产阶级精英手中抢了过来。

用霍布斯鲍姆的话来说,如今关于艺术的资产阶级特权概念已经不复存在,资产阶级高级文化的受众大大减少,只剩了年事已高的人、附庸风雅的人或沽名钓誉的有钱人,“把文化和生活,欣赏和消费,工作和休闲,身体和精神隔离起来的高墙正在被拆毁”。如果说王公贵族时代的精神象征是教堂,资产阶级时代的象征性建筑是歌剧院,那么大众消费时代的新圣殿就是大型购物娱乐中心。

作为一个终生致力于批判资产阶级社会和制度的左派人士而言,这一趋势的发展不免令霍布斯鲍姆产生“兔死狐悲”的伤感。因为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随着资产阶级精英传统的坍塌,知识分子作为领导站在政治反对派前列的时代,如今也已如明日黄花。如霍氏所言,伟大的知识分子反对派的没落不仅是因为冷战结束了,也是由于在这个经济增长、消费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西方公众对政治变得漠不关心。

这是一个原子化的、众声喧哗的年代,人们满足于制造自我表达的互联网噪音,认为表达即是行动,而那种通过真正的集体政治行动来改善社会的信念已荡然无存。在霍布斯鲍姆看来,这其实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涣散和混乱”。

当然,作为一个睿智通达的老派知识分子,霍布斯鲍姆反复告诫自己要对新事物持开放态度,指出新技术和大众消费的结合也曾经产生出如电影这样伟大、有创意的艺术成就。但对于习惯了霍氏年代四部曲明快达观文风的读者来说,《断裂的年代》字里行间的感伤和落寞是显而易见的。

《断裂的年代》

作者:[英]霍布斯鲍姆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39.8元

《经典电影十八讲》

作者:戴锦华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8元

在深入剖析电影文本的基础上,直面影片所隐含的文化中关于“情感结构”等问题,还原它们在东西方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中的原初位置。

《清日战争》

作者:宗泽亚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定价:68元

对甲午战争历史的深层剖析,站在中间立场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客观思考战争胜负的原因,及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青年对话录:人与知识》

作者:汪丁丁

出版:东方出版社

定价:42元

从“有知的无知,即有限理性”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问题”再到“精英意识与精英身份的矛盾冲突”这三个层面,论述人与知识之间的关系。

《投机之王回忆录》

作者:[美]艾德温·拉斐尔

出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39.8元

利弗莫尔14岁时初涉股市,从一名无名小子,凭借自身的天赋与对市场的仔细研判,在股市几经沉浮,最终参透投机之道,终成一代投机大王。

《此生是我吗》

作者:刘苇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36元

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

猜你喜欢

霍布斯资产阶级精英
赫费与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思想评析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合理抑或合乎情理
契约精神中的共同体与个人
契约精神中的共同体与个人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霍布斯社会契约论浅析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基本框架形成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