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14-11-12霍晓萍
霍晓萍
内容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广西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既能促进广西文化产业发展,也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本文以动力要素-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竞争优势为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发展逻辑,以广西各地的本地经济行为对环境的依赖性,即根植性所蕴含的丰富资源要素为基础,构建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缺一不可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动力机制系统,提出基于自组织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自组织 农业 文化创意 发展模式 广西
文献回顾
1912年Schumpeter提出了创意产业发展的思想,1998年英国在《创意产业专题报告》中对创意产业的概念首次进行了界定,之后有关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实践迅速发展。国外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有市场需求演化型和政府驱动型两种模式(张望,2011),市场需求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创意氛围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政府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在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结合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进行,如:梅松文(2008)指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六种模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关联、科技支撑、体制转型、公共平台支撑、产业集聚区。胡晓鹏(2010)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分为六种类型:特殊资源型、自然演进型、政策聚焦型、功能定位型、市场选择型和环境主导型。卢润德等(2009)指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需以知识创造为基础,以文化营销公司和文化企业为中心和主体,以政府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为保障。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各地积极鼓励支持特色农业发展,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和渗透已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厉无畏(2009)、章继刚(2008)、王振如(2009)等提出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指出创意农业是“重农时代”的主基调之一。同时,厉无畏(2012)指出创意农业是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应把文化、市场、科技、产业和生态环境等结合起来,创新农业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任钰(2010)提出了民俗文化植入、低碳生态强化、特色产业发展、产品加工创意四种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司训练(2010)等指出民族特性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出西部省份在创意农业发展方面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容易打造自身民族品牌吸引顾客。
众多文献表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没有定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已出现重复建设、互相模仿、创意不足等问题。发展创意农业不能盲目“拷贝”别人的经验,而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依托自有资源进行创意定位和方案设计。由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系统内要素繁多且各要素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自组织作为一种仅依靠系统内部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实现空间、时间或功能结构的客观组织,为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根据自组织系统理论,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一个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越强,其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创意的“源”渗透到农业发展过程的企业的集合,生产一系列具有紧密替代性的产品。这种系统在获得产业结构、行为和绩效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的特定干预,具有自组织的特性,系统自组织性的增强是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系统发展的内在机理和关键因素(李锐、鞠晓峰,2009;刘希宋,2009;赵昕、孙瑞杰,2009)。
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模式
(一)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部逻辑
波特(1997)指出产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其拥有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物质资源等),基于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将给整个产业带来静态或动态的竞争优势。动力机制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将产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并由此构建产业发展的模式,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如图1所示,拥有要素资源、培育动力机制、构建发展模式、赢得竞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二)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是产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力量。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内源动力机制与外源动力机制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区域内可获得的资源要素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本文从本地根植性方面探讨内源动力机制产生的基础。新经济社会学家Granovetter(1985)将特定区域内经济行为对环境的依赖性称为“根植性”,包括制度、文化、价值观、民俗、社会资本等。根植性是区域要素的本地化,是产业生产体系地理集中的关键因素,具体分为认知根植性、组织根植性、社会根植性、制度根植性和地理根植性,如图2所示。
外源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相关产业政策,政府行为和竞争环境是推动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成长的外生动力,如产业政策、政府参与的产业合作发展项目等。政府的这些相关政策与外部市场竞争环境的相互作用和补充构成了产业外源动力机制形成的基础。对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内源动力机制和外源动力机制二者不可缺一,它们的协同作用组成了产业动力机制系统,如图3所示。
(三)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模式
按照“动力要素-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竞争优势”的发展逻辑,充分利用广西各地的资源要素,依托本地根植性确定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力机制。根据自组织理论,在满足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四个条件后,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系统会从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演化,本文提出依托本地根植性的自组织创新发展模式,它是系统内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要素通过与外部环境的长期磨合,自发形成的一种非常优化的利用自然资源、物质和能量的演化方式和循环路径。
如图4所示,在广西各地的区域网络、技术融合等的动力要素基础性动力的作用下,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获得基于本地根植性的内生性成长动力,市场环境对创意产品的需求拉动进一步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内生增长,而政府的相关政策和竞争环境给予的外部推力增加了创意产品的供给,并进一步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选择以自组织创新模式为核心、他组织政府推动为辅助的发展模式,融合了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系统的内部自发性和外部推动性,极大的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endprint
发展建议
(一)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是产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各上下游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竞争、合作和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广西区内的产业格局,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第一,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水平,重点发展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产业,加大研发和设计,努力打造具有自身核心优势的产业链条格局。第二,加强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创意产品上下游服务商的紧密联系,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第三,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地区内外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二)加强资源利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自治区,各民族人民都有自己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众多的民族民俗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使广西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基于此,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对广西各地各民族的自然、人文、民俗等资源全盘调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方政府从宏观上统一对外宣传和规划。第二,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意人才创新和发展。第三,利用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创造良好发展氛围。第四,利用广西的沿海沿边优势,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厉无畏,顾丽英.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产业组织模式[J].学术月刊,2007(8)
2.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12
3.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1
4.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10)
5.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6.卢润德,张晓春,宁绍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广告,2009(1)
7.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6)
8.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
9.厉无畏.创意农业—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2012(7)
10.任钰,郭华,何忠伟,阿柔娜.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0)
11.司训练,李婷,朱承亮.西部地区创意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
12.哈肯.协同学[M].原子能出版社,1984
13.李锐,鞠晓峰.产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进化机制及动力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9(1)
14.刘希宋,姜树凯,喻登科.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及演进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
15.赵昕,孙瑞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海陆产业系统演化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9(6)
1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17.M.Granovett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3)endprint
发展建议
(一)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是产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各上下游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竞争、合作和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广西区内的产业格局,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第一,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水平,重点发展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产业,加大研发和设计,努力打造具有自身核心优势的产业链条格局。第二,加强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创意产品上下游服务商的紧密联系,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第三,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地区内外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二)加强资源利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自治区,各民族人民都有自己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众多的民族民俗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使广西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基于此,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对广西各地各民族的自然、人文、民俗等资源全盘调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方政府从宏观上统一对外宣传和规划。第二,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意人才创新和发展。第三,利用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创造良好发展氛围。第四,利用广西的沿海沿边优势,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厉无畏,顾丽英.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产业组织模式[J].学术月刊,2007(8)
2.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12
3.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1
4.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10)
5.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6.卢润德,张晓春,宁绍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广告,2009(1)
7.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6)
8.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
9.厉无畏.创意农业—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2012(7)
10.任钰,郭华,何忠伟,阿柔娜.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0)
11.司训练,李婷,朱承亮.西部地区创意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
12.哈肯.协同学[M].原子能出版社,1984
13.李锐,鞠晓峰.产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进化机制及动力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9(1)
14.刘希宋,姜树凯,喻登科.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及演进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
15.赵昕,孙瑞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海陆产业系统演化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9(6)
1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17.M.Granovett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3)endprint
发展建议
(一)完善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
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完善产业链条,是产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各上下游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竞争、合作和创新推动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广西区内的产业格局,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推进:第一,提高技术创新投入水平,重点发展产业链中高附加值的环节。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产业,加大研发和设计,努力打造具有自身核心优势的产业链条格局。第二,加强产业关联,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创意产品上下游服务商的紧密联系,努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第三,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地区内外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二)加强资源利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自治区,各民族人民都有自己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众多的民族民俗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使广西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先天优势。基于此,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对广西各地各民族的自然、人文、民俗等资源全盘调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地方政府从宏观上统一对外宣传和规划。第二,立足地方资源禀赋,积极鼓励和支持创意人才创新和发展。第三,利用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创造良好发展氛围。第四,利用广西的沿海沿边优势,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农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厉无畏,顾丽英.创意产业价值创造机制与产业组织模式[J].学术月刊,2007(8)
2. Joseph Alois Schumpeter,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 Transaction Publishers,1912
3.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2011
4.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10)
5.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6.卢润德,张晓春,宁绍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广告,2009(1)
7.章继刚.中国创意农业发展报告[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8(6)
8.王振如,钱静.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8)
9.厉无畏.创意农业—农业的新型发展模式[J].农村·农业·农民,2012(7)
10.任钰,郭华,何忠伟,阿柔娜.北京创意农业发展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10)
11.司训练,李婷,朱承亮.西部地区创意农业竞争力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
12.哈肯.协同学[M].原子能出版社,1984
13.李锐,鞠晓峰.产业创新系统的自组织进化机制及动力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9(1)
14.刘希宋,姜树凯,喻登科.企业知识创新系统自组织特性及演进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
15.赵昕,孙瑞杰.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海陆产业系统演化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9(6)
1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7
17.M.Granovetter.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ednes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