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重构

2014-11-12张超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1期
关键词:协作机制考核

张超

内容摘要: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上。而促进本地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正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之一。本文基于陕西省协作配套调查,提出了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4-4-12”逻辑框架并对其运行方式进行描述。该框架表明,能够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应至少包括4个机制12个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中小企业 协作配套 机制体系 “4-4-12”逻辑框架 运行方式

引言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上。而促进本地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正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之一。目前国家、各省市都非常重视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工作。2012年10月,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既需要‘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需要‘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相互支撑,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活力”。2013年前后,为了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工作,山西省、甘肃省、辽宁省、陕西省等纷纷开展了全省范围内的调研工作。

笔者通过调查得知,陕西省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工作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省内配套率已达到一定水平。但是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还有相当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省内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管理水平低,配套能力弱;配套对接渠道不畅,协作配套衔接不理想;协作配套发展不均衡,政策激励力度不够;资金、土地瓶颈制约突出,配套企业发展能力受限;行政服务水平不高,协作配套环境仍需改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重构协作配套机制体系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基于此,在本次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4-4-12”逻辑框架并对其运行方式进行描述。这对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工作,推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协作配套的概念

所谓协作配套,是指在整个产业链中以一个主要生产环节为核心,其它生产环节跟进配合而形成的生产技术联系(郑海平、刘春香,2006)。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是指中小企业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在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等方面与大企业形成的专业化协作关系(闫彦明,2011)。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是促进产业链对接、价值链增值,实现功能互补、和谐共赢的一种联动发展战略,是现代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通过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可以创造以下价值:中小企业可以承担大企业扩散的配套件生产任务,为自己赢得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同时可以有效提高管理、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水平;大企业可以精简组织结构、减少大企业价值链中无法实现价值增值的环节,减少规模不经济现象,降低生产成本、聚焦核心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本区域可以形成独具优势和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可以推动本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对实现区域经济腾飞、大量增加就业和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二)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概念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都存在着多个机制,这些机制构成了机制体系。协作配套机制体系是维持协作配套体系正常运行所必须的机制的集合。协作配套体系如果配备完备良好的机制体系,就可以有效解决协作配套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逻辑框架设计

目前国内对协作配套机制(体系)设计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仅有一篇论文《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值得参考(周彬县、韩耕,2011)。其作者龚新(2009)认为,协作配套机制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协作配套体系的整体效果,进而决定了协作配套的运行效率。他进一步指出,协作配套体系机制框架应该包括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创新机制和监督机制。笔者对其观点基本赞同,但由于以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做基础,对协作配套机制体系逻辑框架的看法稍有不同。

本文认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逻辑框架的设计与构建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立足于协作配套现状,着眼于解决实践中的主要问题,此后与时俱进,持续优化,不断完善。基于这个原则,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4-4-12”逻辑框架。这个框架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依次定义了协作配套机制体系中各机制的“角色定位—职责功能—组成因素”,较为完整的体现了当前协作配套体系对新机制体系的要求。

“4-4-12”逻辑框架中:第一个“4”代表联系界面, 包括基础支撑、根本要求、重要途径、关键动力;第二个“4”代表构成单元,包括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12”代表组成因素,包括资金支持措施、土地支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环境保障措施、大企业辐射能力提升措施、中小企业配套能力提升措施、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措施、激励措施、考核举措、信息对接措施、实体对接措施、实现合作措施。如图1所示。

(一)联系界面层

联系界面说明了各构成单元(机制)之间的直接联系,从宏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在整个机制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为能力提升机制提供基础支撑,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保障;能力提升机制是对接及合作机制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中心;激励及考核机制是对接及合作机制的关键动力,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重点;对接及合作机制是成功实现协作配套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突破点。

由此可以得出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思路,即以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为保障,以能力提升机制为中心,以激励及考核机制为重点,以对接及合作机制为突破点,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为目标。endprint

(二)构成单元层

构成单元层从中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的职责功能。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负责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资金和土地瓶颈问题,以及如何提供一个较好的协作配套组织和环境保障;能力提升机制负责解决如何提升大企业辐射能力、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以及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持能力;激励及考核机制负责解决如何激励和考核协作配套行为;对接及合作机制负责解决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对接、实体对接和实现合作。

(三)组成因素层

组成因素层从微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的组成因素。每个组成因素负责解决协作配套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在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时,如果对某个组成因素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后,就成为引导和制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相互作用的政策、制度或准则。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运行方式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外部大圆圈代表协作配套体系,其它小圆圈组代表协作配套体系的构成主体,虚线三十二角星表示各个协作配套机制,内部的虚椭圆是参与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是协作配套体系的核心。

正常情况下,处于协作配套体系核心地位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应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协作配套机制体系(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为依托,大力开展协作配套,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应紧密围绕该核心,在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作用下进行互动,履行职责,解决问题,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当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可通过对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某些机制措施进行调整,就可保证协作配套体系的正常运行。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能够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应至少包括4个机制12个具体措施。4个机制分别是: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其中,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是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机制是根本要求,激励及考核机制是关键动力,对接及合作机制是成功实现协作配套的重要途径。12个具体措施是:资金支持措施、土地支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环境保障措施、大企业辐射能力提升措施、中小企业配套能力提升措施、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措施、激励措施、考核措施信息、信息对接措施、实体对接措施、实现合作措施。

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思路是:以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为保障,以能力提升机制为中心,以激励及考核机制为重点,以对接及合作机制为突破点,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重构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时,着眼于解决调研时发现的主要问题,一些次要问题未作深入考虑。因此,重构的配套机制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与检验。此外,重构的配套机制体系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若真正让其发挥作用,指导协作配套实践,还需按照上述思路对每个机制进行具体构建。这些都有待于将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夏阳.李克强:逐步将营改增扩至全国[N].经济参考报,2012-10-22

2.郑海平,刘春香.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

3.闫彦明.分工、专业化与模块化:产业集群演化的一个视角[J].学术月刊,2011(11)

4.龚新.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09(10)

5.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6.吴金明,张磐,赵曾琪.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5(2)

7.高松,庄晖,牛盼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资助效应提升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11(7)

8.周彬县,韩耕.陕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西部财会,2011(2)endprint

(二)构成单元层

构成单元层从中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的职责功能。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负责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资金和土地瓶颈问题,以及如何提供一个较好的协作配套组织和环境保障;能力提升机制负责解决如何提升大企业辐射能力、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以及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持能力;激励及考核机制负责解决如何激励和考核协作配套行为;对接及合作机制负责解决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对接、实体对接和实现合作。

(三)组成因素层

组成因素层从微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的组成因素。每个组成因素负责解决协作配套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在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时,如果对某个组成因素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后,就成为引导和制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相互作用的政策、制度或准则。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运行方式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外部大圆圈代表协作配套体系,其它小圆圈组代表协作配套体系的构成主体,虚线三十二角星表示各个协作配套机制,内部的虚椭圆是参与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是协作配套体系的核心。

正常情况下,处于协作配套体系核心地位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应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协作配套机制体系(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为依托,大力开展协作配套,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应紧密围绕该核心,在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作用下进行互动,履行职责,解决问题,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当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可通过对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某些机制措施进行调整,就可保证协作配套体系的正常运行。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能够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应至少包括4个机制12个具体措施。4个机制分别是: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其中,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是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机制是根本要求,激励及考核机制是关键动力,对接及合作机制是成功实现协作配套的重要途径。12个具体措施是:资金支持措施、土地支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环境保障措施、大企业辐射能力提升措施、中小企业配套能力提升措施、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措施、激励措施、考核措施信息、信息对接措施、实体对接措施、实现合作措施。

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思路是:以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为保障,以能力提升机制为中心,以激励及考核机制为重点,以对接及合作机制为突破点,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重构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时,着眼于解决调研时发现的主要问题,一些次要问题未作深入考虑。因此,重构的配套机制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与检验。此外,重构的配套机制体系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若真正让其发挥作用,指导协作配套实践,还需按照上述思路对每个机制进行具体构建。这些都有待于将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夏阳.李克强:逐步将营改增扩至全国[N].经济参考报,2012-10-22

2.郑海平,刘春香.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

3.闫彦明.分工、专业化与模块化:产业集群演化的一个视角[J].学术月刊,2011(11)

4.龚新.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09(10)

5.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6.吴金明,张磐,赵曾琪.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5(2)

7.高松,庄晖,牛盼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资助效应提升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11(7)

8.周彬县,韩耕.陕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西部财会,2011(2)endprint

(二)构成单元层

构成单元层从中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的职责功能。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负责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资金和土地瓶颈问题,以及如何提供一个较好的协作配套组织和环境保障;能力提升机制负责解决如何提升大企业辐射能力、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能力以及中介机构的服务支持能力;激励及考核机制负责解决如何激励和考核协作配套行为;对接及合作机制负责解决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如何进行信息对接、实体对接和实现合作。

(三)组成因素层

组成因素层从微观层面上说明了各机制的组成因素。每个组成因素负责解决协作配套中的某个具体问题。在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时,如果对某个组成因素进行了明确的说明后,就成为引导和制约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并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相互作用的政策、制度或准则。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运行方式

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运行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外部大圆圈代表协作配套体系,其它小圆圈组代表协作配套体系的构成主体,虚线三十二角星表示各个协作配套机制,内部的虚椭圆是参与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是协作配套体系的核心。

正常情况下,处于协作配套体系核心地位的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应以自身资源和能力为基础,以协作配套机制体系(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为依托,大力开展协作配套,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主体应紧密围绕该核心,在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作用下进行互动,履行职责,解决问题,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当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可通过对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某些机制措施进行调整,就可保证协作配套体系的正常运行。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能够有效促进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应至少包括4个机制12个具体措施。4个机制分别是: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能力提升机制、激励及考核机制、对接及合作机制。其中,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是基础支撑,能力提升机制是根本要求,激励及考核机制是关键动力,对接及合作机制是成功实现协作配套的重要途径。12个具体措施是:资金支持措施、土地支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环境保障措施、大企业辐射能力提升措施、中小企业配套能力提升措施、中介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措施、激励措施、考核措施信息、信息对接措施、实体对接措施、实现合作措施。

构建协作配套机制体系的思路是:以要素及环境支持机制为保障,以能力提升机制为中心,以激励及考核机制为重点,以对接及合作机制为突破点,以提升协作配套效率和效益为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重构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机制体系时,着眼于解决调研时发现的主要问题,一些次要问题未作深入考虑。因此,重构的配套机制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与检验。此外,重构的配套机制体系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若真正让其发挥作用,指导协作配套实践,还需按照上述思路对每个机制进行具体构建。这些都有待于将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夏阳.李克强:逐步将营改增扩至全国[N].经济参考报,2012-10-22

2.郑海平,刘春香.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配套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6)

3.闫彦明.分工、专业化与模块化:产业集群演化的一个视角[J].学术月刊,2011(11)

4.龚新.装备制造业配套协作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09(10)

5.原磊.商业模式体系重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7(6)

6.吴金明,张磐,赵曾琪.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5(2)

7.高松,庄晖,牛盼强.科技型中小企业政府资助效应提升研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观点[J].中国工业经济,2011(7)

8.周彬县,韩耕.陕西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J].西部财会,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作机制考核
内部考核
团结协作成功易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协作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协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