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东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2014-11-12汪宗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有机质测定相关性分析

汪宗阳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肥东县自2010年以来土壤中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测定结果,并进行了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全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全氮;测定;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58-0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影响和制约着土壤结构的形成及通气性、渗透性、交换性能和保水保肥性能,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全氮包括所有形式的有机和无机氮素,是标志土壤氮素总量和供应植物有效氮素的源和库,综合反映了土壤氮素状况。笔者通过自2010年以来对肥东县18个乡镇3 000多个土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测定,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全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土样材料采集时间为2010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201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以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进行的3次采样。采样地点为全县的18个乡镇,采样深度为耕层0~20cm,采样土重为1㎏,室内风干后粉碎为0.25mm待测样。

1.2 检测方法 全氮含量用开氏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用油浴加热-K2Cr2O7容量法测定,在每批测定时用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通过对3 000多个土样有机质和全氮测定,肥东县土壤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0.4g/kg,全氮含量为1.18g/kg,各乡镇平均含量见表1。

2.2 相关系数分析 由表1可知,各乡镇全氮与有机质相关性的回归系数不同,说明各乡镇全氮与有机质的紧密度不同,撮镇、店埠、马湖、包公最高,分别达到0.823、0798、0.762和0.760,长临河、石塘、牌坊、陈集、梁园较低,在0.294~0.474。回归系数越大,说明人为影响越小,有机质与全氮相互作用的关系越强。

2.3 有机质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1可知,2005年肥东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2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0.23g/kg;2012年肥东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4g/kg,比2005年提高了3.2g/kg,平均每年增加0.45g/kg。这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和近几年土壤有机质提升有关。

3 讨论

肥东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交替明显,生物活动比较活跃,这一方面促使耕种土壤的熟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有机质积累少,有碍耕作土壤肥力的提高。耕作制度和施肥水平等是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增施优质有机肥等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肥东县自2010年以来土壤中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测定结果,并进行了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全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全氮;测定;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58-0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影响和制约着土壤结构的形成及通气性、渗透性、交换性能和保水保肥性能,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全氮包括所有形式的有机和无机氮素,是标志土壤氮素总量和供应植物有效氮素的源和库,综合反映了土壤氮素状况。笔者通过自2010年以来对肥东县18个乡镇3 000多个土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测定,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全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土样材料采集时间为2010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201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以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进行的3次采样。采样地点为全县的18个乡镇,采样深度为耕层0~20cm,采样土重为1㎏,室内风干后粉碎为0.25mm待测样。

1.2 检测方法 全氮含量用开氏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用油浴加热-K2Cr2O7容量法测定,在每批测定时用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通过对3 000多个土样有机质和全氮测定,肥东县土壤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0.4g/kg,全氮含量为1.18g/kg,各乡镇平均含量见表1。

2.2 相关系数分析 由表1可知,各乡镇全氮与有机质相关性的回归系数不同,说明各乡镇全氮与有机质的紧密度不同,撮镇、店埠、马湖、包公最高,分别达到0.823、0798、0.762和0.760,长临河、石塘、牌坊、陈集、梁园较低,在0.294~0.474。回归系数越大,说明人为影响越小,有机质与全氮相互作用的关系越强。

2.3 有机质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1可知,2005年肥东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2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0.23g/kg;2012年肥东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4g/kg,比2005年提高了3.2g/kg,平均每年增加0.45g/kg。这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和近几年土壤有机质提升有关。

3 讨论

肥东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交替明显,生物活动比较活跃,这一方面促使耕种土壤的熟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有机质积累少,有碍耕作土壤肥力的提高。耕作制度和施肥水平等是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增施优质有机肥等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该文主要介绍了肥东县自2010年以来土壤中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测定结果,并进行了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全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全氮;测定;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S1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58-01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影响和制约着土壤结构的形成及通气性、渗透性、交换性能和保水保肥性能,是评价耕地地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全氮包括所有形式的有机和无机氮素,是标志土壤氮素总量和供应植物有效氮素的源和库,综合反映了土壤氮素状况。笔者通过自2010年以来对肥东县18个乡镇3 000多个土样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测定,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以期了解全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趋势。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土样材料采集时间为2010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2011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以及2012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午季收后秋播前)进行的3次采样。采样地点为全县的18个乡镇,采样深度为耕层0~20cm,采样土重为1㎏,室内风干后粉碎为0.25mm待测样。

1.2 检测方法 全氮含量用开氏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用油浴加热-K2Cr2O7容量法测定,在每批测定时用标准物质进行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通过对3 000多个土样有机质和全氮测定,肥东县土壤耕层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0.4g/kg,全氮含量为1.18g/kg,各乡镇平均含量见表1。

2.2 相关系数分析 由表1可知,各乡镇全氮与有机质相关性的回归系数不同,说明各乡镇全氮与有机质的紧密度不同,撮镇、店埠、马湖、包公最高,分别达到0.823、0798、0.762和0.760,长临河、石塘、牌坊、陈集、梁园较低,在0.294~0.474。回归系数越大,说明人为影响越小,有机质与全氮相互作用的关系越强。

2.3 有机质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1可知,2005年肥东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2g/kg,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提高了0.23g/kg;2012年肥东耕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0.4g/kg,比2005年提高了3.2g/kg,平均每年增加0.45g/kg。这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和近几年土壤有机质提升有关。

3 讨论

肥东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湿交替明显,生物活动比较活跃,这一方面促使耕种土壤的熟化,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有机质积累少,有碍耕作土壤肥力的提高。耕作制度和施肥水平等是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全量还田、增施优质有机肥等措施,能显著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机质测定相关性分析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影响
对环境监测中水质总磷测定标准方法的探讨
水中BOD5分析应注意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