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建议
2014-11-12孔磊
孔磊
摘 要: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该文简述了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对策;太和县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0-14-03
在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当前太和县从整体上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决定性阶段。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因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成为关系全局与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
1 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
太和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是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11.56万hm2,总人口175万。境内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大豆和优质玉米,主要经济作物有红薯、香椿、樱桃、桔梗、薄荷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太和县现代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1.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自2003年以来,全县粮食生产连上新台阶,单产、总产屡创新高。2014年夏粮又获丰收,实现平均单产突破500kg大关,达到525.6kg,总产近80万t,其中小麦最高单产达760.9kg,已成为“安徽省小麦亩产千斤县”。
1.2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先进的经营理念,强烈的现代意识,造就了一支新型农民队伍,催生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省级9家、市级2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家、粮食产业联合体1个、包括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在内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 400多家。2013年,太和县被安徽省政府批准创建“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
1.3 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13年底,全县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面积已超6.67万hm2,流转率达57.5%。2013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72亿元、出口创汇额超过1亿美元。全县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9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48家,年均粮食、畜禽、中药材加工量分别达70万t、10万t和15万t。其中“三泰面粉”、“旺兴畜禽”、“中亚食品”、“鹏宇中药材”等产品畅销全国、深受市场青睐[1]。拥有国家级畜牧养殖示范场3家、国家级水产养殖示范场2家、全国“一乡一业”示范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市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镇2个、市级专业示范村12个。经农业部认定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47万hm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65万hm2,通过认证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绿色食品19个、无公害农产品23个[2]。
2 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太和县的现代农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2.1 现代农业发展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制约 人多地少、水资源缺乏是太和县的县情,大多数农民的承包地不足667m2,人均水资源量不到411m3,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 700m3的用水紧张线,仅为安徽省的1/3,全国的1/5,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3]。水资源不仅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因为天气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面积一直呈锐减趋势,耕地质量逐渐减退,极大地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
2.2 现代农业发展受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升高的制约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导致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资和服务费用支出增长加快、份额提高。通过对旧县、倪邱、高庙3个镇的11村村民的访问得知,2014年每667m2土地的旋耕费用、收割费用和浇水费用分别比2008年大约提高了20元、40元和15元种子、化肥和农药也分别提高了38%、45%和29%左右。当前农民种粮每667m2利润只有500元左右,只相当于1个农民工几天的打工收入。农业的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种粮口粮化、农业副业化、农民兼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粮食和农业安全面临的考验越来越严峻[4]。
2.3 现代农业发展受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低的制约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多年来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作为粮食生产大县,太和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有的地方没有排水设备,有的地方缺乏蓄水设施,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隐患,而且离现代农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大部分乡镇靠天吃饭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每遇到严重灾害,天生弱质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就更显不足,单产和总产都要下降。此外,农业产前、产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还加剧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拓展农产品市场的风险,导致农民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容易出现较大波动。
2.4 现代农业发展受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农业后继无人的制约 太和县不仅是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进城打工经商,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农业劳动力都是50~60的老人,40岁以下的中青年几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他们中大多数人科技文化低,思想保守,缺少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经营意识。有的老人还要带几个孩子,生产方面能不投入尽量不投入,产量不计多少,能收一点是一点,劳动的体力也逐年递减。更严重的情况是,即使农村缺乏劳动力,农村长大的孩子,接受完义务教育后,若不能继续升学,仍选择进城当农民工,没有年轻人自愿选择务农,农业生产已是后继无人。所以,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endprint
3 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现代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太和县要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道路,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1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传统农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加大劳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是一种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发展道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坚决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不断加大农业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绿色农业,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推广一系列农业节本增效技术,促进资源永续利用[5]。同时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3.2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调查发现,粮食支持政策最能够快速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因为它能在短时期内直接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为此,建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支持政策,增强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一是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在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支持增粮增收方面,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直补;在缓解生产资料涨价、种粮生产成本上升方面,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大幅度提高标准,适当扩大范围;在运用农业机械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方面,进一步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6]。二是改革农业补贴制度,调整补贴方式,改变实践中存在的不管种不种粮食以及中多少粮食,农业补贴都按承包地面积平均发放的简单做法。让农业补贴真正发挥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让多生产粮食多得补贴。
3.3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加强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太和县水资源缺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的实际,一定把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重点,努力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加强农村田间地头道路的修建与完善,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盲区。二要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近年来,太和县在土地耕作、农作物的收割上全部实行了机械化,但在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还主要依靠人工,因此,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空间。同时农业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为滞后,今后应逐步建立起主要农产品生产、供求、价格、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发布、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及时通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
3.4 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和引领者,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导力量。未来的太和农业,将需要更多、更强、更具活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此,今后应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一是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流转土地等多种方式,扩大生产规模。为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农业科技人员从事农业创业搭建平台。吸引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下转28页)(上接15页)农业开发。二是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种养大户成立家庭农场,符合登记条件的可以申领个体工商户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独立或联合其他生产经营组织兴办加工、流通服务业,完善生产设施。四是做强做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开展技术改造,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鼓励申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等。
参考文献
[1]徐明,周学勤,陈丽娜.太和农业走出传统[J].农村工作通讯
[2]安徽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步入快车道[EB/OL].农业商务网,http://www.agri35.com/dfzx/201407/24/40298.html
[3]张峰.浅析太和县污水处理现状与展望[J].安徽建筑,2011(6).
[4]蒋和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挑战及对策建议[J].中国发展观察,2011(12).
[5]陈晓华.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行政管理改革,2013(3).
[6]曲华敏.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2013(1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