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6医院2013年体检人群脂肪肝与胆囊疾病的相关性调查

2014-11-12陈永芳吴战军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瘦素脂肪肝胆固醇

陈永芳,吴战军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超声检查的普及,脂肪肝、胆囊疾病(胆石病、胆囊息肉等)的检出率日渐增加。临床以胆固醇性结石、息肉较为多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且胆石病、胆囊息肉发展到一定程度均有癌变的可能性,有文献分别报道脂肪肝患者的胆结石或胆囊息肉患病率较高。本文通过对来456医院行健康体检人员中脂肪肝与胆囊疾病的患病情况进行筛查、登记、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济南地区近年来脂肪肝和胆囊疾病的患病情况,重点探讨脂肪肝与胆囊疾病发病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脂肪肝及胆囊疾病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3年01月—2013年07月来456医院体检中心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的体检者,经过逐一筛查、登记,排除患有或既往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病史人员后,此次研究入选人员共19 394人,其中男11 420人,女7974人,男女之比为1.37∶1;年龄 16~94 岁,平均(43.20±14.41)岁。所有体检者均禁食水8 h以上,后经由2名有经验的B超医师,通过美国GEvvi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探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1.2 诊断标准 脂肪肝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胆囊息肉及胆石病均由超声检查证实,部分患者经CT证实,或既往因胆囊疾病行胆囊切除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脂肪肝与胆囊疾病检出情况 19 394名体检者中共检出脂肪肝5870例,总检出率30.27%,胆囊疾病1170例,总检出率6.03%。其中男性脂肪肝4096例,检出率35.86%,女性1773例,检出率22.23%,男女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413.643,P<0.001)。男性胆囊疾病680例,检出率5.95%,女性490例,检出率6.14%,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1,P=0.584)。脂肪肝及胆囊疾病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60岁以后脂肪肝及胆囊疾病的检出率均超过男性,其中胆囊疾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3,P<0.001)。见表1。

表1 脂肪肝、胆囊疾病检出情况

2.2 脂肪肝与胆囊疾病关系 脂肪肝患者中检出胆囊疾病 554 例,检出率 9.44%(554/5870),非脂肪肝者检出胆囊疾病患者616例,检出率为4.55%(616/13524),脂肪肝患者胆囊疾病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χ2=172.166,P<0.001)。

2.2.1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脂肪肝患者胆囊疾病检出情况 脂肪肝患者胆囊疾病检出率女性11.22%高于男性 8.67%(χ2=9.481,P=0.002)。经年龄分层后61~70岁及>70岁年龄组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3,0.037),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2.2.2 不同严重程度脂肪肝与胆囊疾病检出关系5870例脂肪肝患者根据严重程度分组后,各组胆囊疾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4,P=0.627)。见表3。

表2 年龄、性别分层后脂肪肝合并胆囊疾病情况

表3 脂肪肝严重程度与胆囊疾病患病情况

3 讨 论

脂肪肝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质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的一种病理学状态,其进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分别为5%~10%和1%~2%,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病因[2,3]。不同地区脂肪肝的检出率不同,西方国家脂肪肝检出率约为20%~30%[4],我国东北地区检出率为 38.1%[5]。2003年—2005年济南市成人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发现,济南市的脂肪肝检出率为26.06%,男性高发[6]。本文通过对2013年01月—07月行B超检查的19 394例体检者资料分析,结果,456医院济南市体检人群脂肪肝总检出率30.27%,较2005年有所增加,提示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脂肪肝检出率高于女性,与上述研究一致。这可能与男性生活压力较大及男性多存在吸烟、饮酒、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脂肪肝检出率均增加,60岁以后女性脂肪肝检出率超过男性。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性病变,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是一种胆囊腔内的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常是在例行体检中被发现。胆结石在西方国家成为因腹部疾病就诊的最常见原因[7]。胆石病及胆囊息肉均以胆固醇性多见,两者的发生与胆固醇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及因果性。本文所观察的胆囊疾病包括胆石病及胆囊息肉,结果提示胆囊疾病总检出率6.03%,男女总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胆囊疾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0岁以后女性胆囊疾病的检出率超过男性(χ2=14.253,P<0.001)。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包括脂质代谢等机能逐渐出现紊乱,老年人胰多肽基础水平显著高于青年人,进一步抑制了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从而影响胆汁排空而诱发息肉、结石,使胆囊结石、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8]。

有研究提示脂肪肝人群中,胆囊息肉或胆石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9,10],脂肪肝与胆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检出密切相关。本文结果显示脂肪肝群体胆囊疾病检出率依然高于非脂肪肝人群(P<0.001),女性脂肪肝患者胆囊疾病的检出率高于男性(P=0.002)。经年龄分层后,60~69 岁及>70 岁年龄段男女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3,0.037)。无论是脂肪肝或胆囊疾病,抑或是脂肪肝并发胆囊疾病的患者,60岁以后女性的检出率均超过男性,分析可能与女性60岁后体内内分泌水平的改变导致的脂联素水平下降有关,同时女性在更年期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影响正常的脂类代谢及胆囊收缩[11]。另外,女性脂肪肝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影响脂肪肝和胆囊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脂肪肝严重程度与胆囊疾病的发生有无明显相关性,尚待更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印证。

脂肪肝与胆囊疾病均属代谢综合征累及肝胆系统的表现,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的中心环节已被公认,胆囊疾病的发生和胆固醇沉积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胆汁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胆盐、磷脂、胆固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热量饮食而缺乏适度的运动,导致脂肪肝检出率的增加,脂肪肝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合成和分泌胆固醇增加,而胆汁酸合成受阻,导致胆汁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中胆盐、磷脂、胆固醇比例失调,胆固醇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膜,形成息肉或析出形成结石。同时,脂肪肝及脂肪肝合并胆结石的患者体内瘦素水平普遍较高,由于机体内存在双向反馈的脂肪-瘦素-胰岛素-胰岛素内分泌轴,当瘦素水平增高或瘦素抵抗时,上述内分泌轴的平衡被打破,瘦素抵抗与胰岛素相互加重,形成恶性循环[12,13]。另外瘦素还可直接改变胆汁的成分,导致胆汁比例失调。

综上所述,来456医院体检的济南人脂肪肝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胆囊疾病的检出率亦较高。脂肪肝与胆囊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检出率与年龄相关,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因此,合理控制体重,改变导致脂肪肝发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既可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也可以有效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

[1] The Chinese National Work-shop on Fatty Liver and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for the Chinese Liver Disease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n updated and revised edi-tion[J].Chin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19(6):483-487.

[2] Caldwell S,Argo C.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Dig Dis,2010,28(1):162-168.

[3] Neuschwander-Tetri BA,Clark JM,Bass NM,et al.Clinical,laboratory and histological associations in adul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Hepatology,2010,52(3):913-924.

[4] Forbes S,Taylor-Robinson SD,Patel N,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European women with history of gestational diabetes[J].Diabetologia,2011,54(3):641-647.

[5]李金萍,丁媛媛,王炳元,等.东北地区城市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7):617-620.

[6]林海燕,张丰焕.济南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7,4(13):429-2431.

[7] Festi D,Dormi A,Capodicasa S,et al.Incidence of gallstone disease in Italy: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population-based Italian study(the MICOL project)[J].WJG,2008,14(34):5285-5289.

[8]孙 钢,王志宏,陆国钧,等.老年人胰腺外相关性胃肠激素的改变[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2,11(6):330-331.

[9]李 焱,黄朴忠,王小洋.超声对脂肪肝患者胆囊结石易患率增加的探讨[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8):597-598.

[10]欧健苹,苏凤璋.超声检查脂肪肝与胆囊息肉的关系分析[J].新医学,2010,41(2):90-92.

[11] Pilz S,Mangge H,Obermayer-pietsch B,et al.Visftin/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a protein with Various suggested functions[J].J Endocrinological Investigation,2007,30(2):138-144.

[12]范竹萍,邱德凯,曾民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胆结石患者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7):488-491.

[13]孔 银,张岭漪.瘦素及脂联素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4):441-443.

猜你喜欢

瘦素脂肪肝胆固醇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瘦素抵抗与糖尿病相关研究进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