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结果对照分析

2014-11-12丁茗敏

实用医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分析仪尿液白细胞

王 菁,丁茗敏

随着实验室检测仪器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普及,不但提高了临床检验的精密性和敏感性,也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全自动分析仪的应用,解决了尿液分析中的重要问题,但对有些项目的检查,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陷。本文就尿液干化学分析和传统手工法测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标本均来自笔者所在疗养院健康查体人员。

1.2 仪器和试剂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H-300);尿十一项干化学试纸条(H11-I-I);速而准胶体金便隐血试纸条;显微镜;离心机;酒精灯;冰醋酸;10 ml尖底离心管。

1.3 方法 用一次性塑料杯随机收集查体人员洁净中段尿,充分混匀后分3管,1管用于干化学分析,1管用于常规镜检,1管用于隐血试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尿标本进行干化学分析,并对每份充分混匀的标本进行测定并记录试验结果,然后再用加热醋酸法检测尿蛋白记录结果。尿常规镜检用10 ml光底离心管取10 ml混匀的尿液,以1500 r/min,离心5 min,倾去上清液,留取0.2 ml沉渣涂片镜检,并记录红细胞和白细胞检验结果,对结果不相符合的,嘱查体者重留一份新鲜尿液,如上检测。

2 结 果

1200份尿液标本用尿分析仪和传统手工两种方法检测尿蛋白质、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果见表1;两种方法阳性、阴性符合情况见表2。

表1 两种方法尿液检测结果

表2 两种方法尿液检测阳性及阴性相符合情况

干化学法红细胞测定有204例阳性,而手工法为186例,对于不相符的标本,经胶体金隐血试验,15例隐血阳性,3例加热重新测定为易热酶所致假阳性,原因不明。去干扰因素后阳性符合率可达83%。

3 讨 论

由表1可知,尿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两种方法检测尿红细胞、白细胞和尿蛋白的结果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为查体所用,而且两种方法结合进行还能起到互补的作用。

3.1 关于红细胞 分析仪204份阳性标本中,手工镜检有22份未见红细胞。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因为干化学法测定红细胞不仅能测定完整的各种形状的红细胞,还可检测游离的血红蛋白,以及具有过氧化酶作用的其他物质。1200份尿标本中干化学法红细胞测定有204例阳性,镜检为186例,对不相符的标本经胶体金试验,发现83%的标本隐血呈阳性,17%呈假阳性。分析显微镜检测的漏检原因,这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在形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尿液酸碱度、渗透压的改变及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红细胞膜破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散出,而红细胞成碎片或成影细胞,在普通高倍镜下难以发现造成的;其次有可能是由于肾脏病变造成红细胞破裂及芽孢的脱落或出现多个芽孢,包体变小,折光性变弱,或是小球形畸形红细胞,整体固缩,折光性强,容易将其误认为是真菌孢子等[1]。因此对干化学法阳性而镜检阴性的尿标本需进行免疫法隐血测定,不能盲目认为无有形红细胞就否定了干化学法。根据表1、2的结果,手工镜检红细胞阳性186例标本中分析仪有2例呈阴性,询问查体者其中1例每日口服VitC已有2月有余,另1例口服VitC 3周有余,而大量VitC可造成尿中红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现假阴性。

3.2 关于白细胞 分析仪阳性的183份标本有4份手工镜检未见白细胞,嘱体检者重留新鲜尿液检测,还有3份标本相符合,这是由于分析仪是检测粒细胞浆中特有的酯酶,尿液在膀胱中驻留时间过长或尿标本放置过久,尿中pH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白细胞的破坏,其特异酯酶游离于尿中,因此镜检时出现了假阴性。检测中发现女性白带增多和盐类结晶等情况同样可造成假阳性。手工镜检190份阳性标本中而11份分析仪未检测出,通过重留尿标本,结果还是如前。将尿沉渣涂片干燥、瑞氏染色油镜观察发现白细胞80%以上是淋巴细胞,这是由于淋巴细胞不含有粒细胞特有的酯酶因而呈阴性;尿中有大量先锋或庆大霉素药物使白细胞结果偏低[2]。有1例镜检白细胞阳性,近期无明显病史和用药史,而分析仪却未检出,可能是由于白细胞数太少,分析仪纸条敏感度不够所致。

3.3 关于尿蛋白 分析仪检测尿蛋白阴性标本1176例,手工法检查有4例阳性(即手工法27例阳性标本,分析仪有4例检测阴性),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尿中球蛋白4000 mg/L以下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为阴性,只有达到5500 mg/L时才会出现可疑反应。尿分析仪测定球蛋白的敏感性是白蛋白的1/100~1/50,因此导致了假阴性反应[3]。分析仪检测蛋白阳性的24份标本中有1份手工加热醋酸法呈阴性。根据报道:尿中混有其它分泌物或细胞成分较多时,可出现假阳性。镜检这1份标本含有++的黏液丝,且含有白细胞。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和传统手工法联合应用具有互补性,两者缺一不可。为了保证检验质量,首先要把好仪器质量关、试纸条的质量关,坚持每日质量控制并规范操作;其次是检验人员对尿中有形成分的形态及变化规律要有明确的认识,切不可为了省事而以分析仪代替必要的手工和镜检。

[1]丛玉隆,马俊龙.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7,10(5):135.

[2]刘伟平,殷朋刚,钟辉秀.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品液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的干扰因素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19(9):77-78.

[3]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20-125.

猜你喜欢

分析仪尿液白细胞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白细胞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跟踪导练(三)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尿液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