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I C U
2014-11-12赵一帆
本刊记者 赵一帆
在很多人眼里,ICU 病房是医院的“禁地”。无论是门内徘徊在死亡线上的重症患者,还是门外焦急守候的家属,这块封闭的区域总能令人感到压抑、好奇与充满希望。有人说那里是先进医疗设备的汇集,是现代医学与疾病的“背水一战”;也有人说ICU 病房不过是体现医院医疗实力水平的“面子工程”;更有人提出ICU 病房早已成为富人们的专属治疗室……究竟该如何客观评价ICU 病房?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主任徐东就ICU 的起源、功能定位、治疗费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介绍,记者也跟随徐主任一起走进了ICU 病房。
ICU 的起源
据徐东介绍,危重病医学是近40 年才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ICU 的英文全称是Intensive Care Unit,中文名称是“重症加强治疗单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重症监护室,香港及广东地区多称之为“深切治疗部”。随着各种先进监护仪与生命支持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ICU 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危重病人死亡率和病残率大大降低。目前国内外已把ICU 的建立床位数占医院总床数的比例、设备完善度、人员素质以及抢救效果等,作为评判医院的医疗功能分化程度与总体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ICU 从最初观念的提出到雏形的建立,直至目前国内外相继建立各种较完善的综合性或专科ICU,历经了150 年的历程。
1863 年,南丁格尔结合自己的体会,首先提出了“术后病人应安置在一个特定的场所进行康复治疗”的设想。上世纪40 年代后,国外医疗机构逐步建立了麻醉复苏室,以集中观察治疗麻醉手术后的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效地保证了病人麻醉后的安全。1952 年夏,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脊髓灰质炎的流行,造成了很多延髓性呼吸麻痹的病例。当时病人被集中起来,在内科和麻醉科医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通气,使死亡率显著下降,这一举措使医生们认识到加强监护的重要性。至1958 年,美国正式建立了隶属麻醉科的综合性ICU 病房。1962年又尝试成立了心脏病ICU。1963 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大规模举办了ICU 学习班,并于1970 年成立了危重病医学学会。
我国ICU 的建设起步较晚。1970年以后,北京、天津的一些医院创建了“三衰病房”、“集中观察室”等治疗危重病的单元,已经逐渐开始实现将危重患者集中在专门设立的区域或病房内并施行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1982 年,中国外科专家曾宪九教授、危重病医学专家陈德昌教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张具有现代意义的ICU 病床。1984 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建立加强医疗科(危重病医学科)。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国各省级医院及许多市级医院均已设置了ICU。1997年9 月,中国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
原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也促进了我国危重病医学的发展。国内各大医院相继建立了ICU,根据我国医疗体制特点,较多建立了以抢救为主的综合性或中心ICU,将涉及多个学科的危重患者放在同一个医疗单位进行监护抢救。由于ICU 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涉及麻醉、内科(尤其是呼吸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外科、护理等多个领域,在ICU 的发展历程中也呈现出了多学科综合的特点。由于危重患者数目多,一些三级医院的专科ICU病房也相继得到建立和发展。徐东介绍说,目前宣武医院有心脏、神经内(外)、普外、呼吸、消化等8 个科室设立了ICU 病房,他所负责的心脏科ICU 只是其中之一。
ICU 的功能定位
徐东说:“简单来说,ICU 病房就是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给予最佳保障,从而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 的普及与规范,使医生可以随时监测了解病人的各项生理机能的运行情况,准确做出诊断;提高对衰竭器官的支持和保护能力,使患者能够顺利地通过抢救,对紧急情况做出适当的处理。心脏科ICU 同时还是保证所有心脏手术后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降低病人发生死亡风险的必要手段。”
据了解,目前ICU 病房中洁净度是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提出的“空气洁净度为10 万级(Ⅲ级)”的标准执行,通过采用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对空气进行多级过滤,清除其中的微粒及病原微生物,同时对整个ICU 病区的空气进行流向控制和循环处理,并根据洁净程度将病房划分为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对人、物流程实行分区管理,以达到控制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防止交差感染,保护病人与医护人员的目的。病房内墙面、地面、天花,都采用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并符合防火要求的材料。
在设备设施上,首先以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功能类仪器为主,呼吸机、床旁超声机、床旁X光机也必不可少。对于心脏科ICU,还备有主动脉球囊反搏、除颤仪、床旁血滤机、心肌酶检测仪等设备。“各科室的ICU 病房设备大概有半数是相同的,另一半则是根据各科室功能不同而有所侧重。”徐东说道。
“心脏科ICU 的患者类型涉及各类心脏手术术后,主要以冠状动脉搭桥、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大血管瘤、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支架术后、 急慢性心脏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合并心衰的其他系统疾病。根据病情的不同,入住ICU 的时长也从三天到几周不等。当然也有例外,如果病情危重,留在ICU 监护时间也会更久。”徐东继续说道:“我们在一个月前曾经收治的一位患者,这位患者因急性心衰导致肾功能衰竭,直接被送进了ICU,昨天才撤掉监测设备,转入普通病房。病情这么严重的患者能够恢复得比较好,也是医院整体医护实力的体现。”
ICU 并非完全是禁区
“很多人都知道,ICU 在治疗过程中,是禁止病人家属入内的。因此,大家会认为ICU 就是医院的‘禁区’。被送进ICU 的一般都是重病患者,每一项治疗操作都对抢救及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稍有不慎,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医生和护士在ICU 里为病人治疗的时候,往往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任何来自外界的打扰,都可能影响医护人员的注意力,从而干扰到施救的过程。同时,ICU 病房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患者的抵抗力也比较低,极易出现继发感染,而外来人员很容易加大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几率。”徐东继续说道:“当然,ICU 也不是绝对不允许入内的。有些患者在ICU 病房的时间比较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这时候如果能有亲人陪在身边,哪怕只是能听到家人的一句问候,也是对患者的一种人文关怀及心理缓冲,更有益于治疗及术后恢复。因此,我们科每周都有固定的探视时间,患者家属在换穿无菌服,戴好帽子、鞋套,全身进行简单消毒程序后,还是可以进入ICU 病房探视的。”
在谈到ICU 病房的费用问题时,徐东表示,由于ICU 病房普遍采用相对高端的设施设备,全天24 小时有医护人员治疗护理,费用自然会比普通病房高。“现在ICU 病房的大部分治疗费用,医保也是可以报销的,除了个别项目须自费,包括一些检查、辅料、药品等。这些通常我们都会选择医保范围内的,就算必须进行自费检查或使用自费药品,我们也会第一时间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协商,最大限度控制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