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外语磨蚀诱发因素的研究及对策分析

2014-11-12杨建慧

外语与翻译 2014年4期
关键词:母语外语学习者

杨建慧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系,湖南长沙,410208)

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语言磨蚀( language attrition)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1]。这一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作为应用语言学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出现。随后国际学术界广泛开展了有关语言磨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确立了语言磨蚀研究在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标志着语言磨蚀研究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兴起。

一、大学生外语磨蚀的内涵及特点

(一)大学生外语磨蚀的内涵

关于语言磨蚀,Van Els曾经把语言磨蚀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母语环境下的语言磨蚀,如长期自闭或者老年人的语言能力丧失。二是外语环境中的母语磨蚀,如移民的母语退化。三是母语环境下的二语磨蚀,如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因长期不接触或者使用外语所产生的语言磨蚀。四是母语和外语的共同磨蚀,如因时代的发展,对母语和外语的使用同时出现退化的现象[2]。总结语言磨蚀的种类,其不外乎两种:母语的磨蚀和外语的磨蚀。前者是指操母语者生活在第二语言环境中而产生的母语技能退化和丧失的现象;后者是指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者在接受语言教学之后,经过若干时间不使用而产生的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和知识丧失或退化的现象[3]。大学生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群体,多数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这极易引发语言磨蚀。根据以上理解,我们认为,所谓外语磨蚀即是:大学生在汉语环境里学习和使用外语过程中,因为语言的学习环境及使用环境的差异或者改变,出现了外语能力降低或者减退的现象。

(二)大学生外语磨蚀的特点

有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学习者,大学生外语磨蚀既具有一般语言磨蚀者所具有的普遍性特点,又具备因群体的特殊性所产生的个性化特征。总结大学生外语磨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

一是外语磨蚀受专业影响较大,呈不规律性排列。在横向的比较性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以英语为主攻专业和以中文为主攻专业的本科生在外语磨蚀上具有非规律性分布的特点。这种非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受专业性影响,其外语磨蚀程度较慢,而中文专业本科生的外语磨蚀程度较快。同样是受专业影响,在具体的语言磨蚀上,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在语法的磨蚀上稍慢于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而在词汇的磨蚀上,则前者又快于后者。

二是受语言使用情况影响,受蚀时间出现了由快到慢再转快的趋势。即在刚刚结束使用外语后的早期阶段,所习得的语言磨蚀很快,中期不明显,接下来语言磨蚀又加速。这种趋势并非受到专业的限制而不同,具有惊人的一致性。

三是受文化水平的影响,不同学历层次者的外语磨蚀程度表现不一。在纵向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因文化水平的不同,研究生在外语磨蚀的进程中要弱于本科生,博士生要大于研究生。造成这种层次不一的原因,可能与当前我国人才培养及选拔方式有着重要关系。

二、当前大学生外语磨蚀诱发因素分析

就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设计而言,我国大学生的外语教育依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樊篱,许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其实就是一个——考试过关。在许多大学中,外语被人为地规定为必修科目,大学生为获得文凭而不得不被动地学习外语,而外语一旦考试过关,也就与本专业的专业学习关联不大。就大学生就业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会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或者行业中使用外语。如此种种,都为大学生出现外语磨蚀提供了客观的环境诱因。

(一)文化程度

语言习得者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其阅读和写作水平是决定语言磨蚀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语言学层面来看,读写能力使语言使用者能通过阅读来印证外语知识,有助于外语水平的保持。读写能力还能够在语言使用者的记忆中增加文字图像表达,可以加固语言知识基础。有意思的是,大学生语言磨蚀前磨蚀的量和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磨蚀前外语水平对外语磨蚀的影响呈现“倒置现象”(Inverse Station)。高水平的外语学习者一段时间后保留的外语水平也高,其语言知识不易磨蚀。相比较而言,低水平的外语使用者其语言知识很易磨蚀[4](47-52)。造成这种“倒置现象”的原因,恐怕与当前的教育体制以及英语教学方法不无关系。

(二)外语的使用频率

一般而言,如果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结束后就不再接触或很少接触外语,那么外语的磨蚀就会发生,而与外语的频繁接触则会减少或抑制磨蚀[5]。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兹对四百多名北美的公务员(母语为英语,而第二语言为法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做过统计调查,结果是:在工作中仍然使用英语的人没有出现语言磨蚀现象,而把法语作第二语言使用的人身上却产生了明显的语言磨蚀。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尽管大多数人都将英语当作母语来学习和使用,但是真正有机会使用英语的人群是那些公务员群体。这就意味着那些有更多机会接触英语的公务员的外语磨蚀较少。这种情况在大学生外语的学习中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特点。由于大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与未来的职业岗位有着必然的对应关系,所以许多人毕业后,因工作岗位不涉及到英语而产生了语言磨蚀。这似乎印证了我国传统的一句古话:“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读口生”。

(三)年龄差异

年龄是影响外语磨蚀的一个重要因素。经研究表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外语磨蚀程度有着很大的不同,年龄越小,磨蚀越快[6]。儿童学会的外语可在几天之内被完全磨蚀掉,而老人至死都不会忘。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儿童多是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日常交流潜移默化学习外语,这比成人的理性学习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儿童在学习语言上比成人更易受到同伴的影响[7]。而这种因年龄的差异性所引起的语言磨蚀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了相反的规律,具体表现为:年轻的语言学习者其语言磨蚀程度明显低于年长者(80后低于70后,90后低于80后)。如果按着Lowe的“阀值理论”来分析推理,多数大学生的外语磨蚀阀值处于S2/R2和S3/R3之间,其中年龄越大的群体越倾向于S2/R2阀值,年龄越轻的群体越倾向于S3/R3,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的语言学习者其在后天的语言恢复难度越大。具体分布见图1。

图1 大学外语磨蚀阀值图

(四)外语学习方式

外语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对学习者的外语磨蚀有一定的影响。本课题组以某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以自学考试为主要学习形式的大学生和以正规教育为主要形式的统招生,在外语磨蚀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外语学习的开始阶段,受过学校教育或其他正规教育机构教学的外语学习者们,其外语磨蚀比那些在初始阶段未受正规教育或培训的外语学习者要少。主要因为,受过正规教育的外语学习者学习方法较为系统和全面,比较注重引申、提示、归纳等教学方法的介绍和训练,在大学中,这类学习者以统招生为主。而未受正规教育的学生在这些方法的介绍和训练上,相对较少,这类学生以自考生为主。这说明,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对抗语言的磨蚀上具有积极意义。

(五)社会情感因素

情感是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与认知内因、学习兴趣、性格毅力等主观因素共同在外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情感、内因和性格都影响到外语磨蚀的程度。因此,重视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能有效地防止语言磨蚀。例如:个体认为必须说好一门外语吗?是把语码转换看作是双语交际码,还是反对语言混杂?是把某一种语言的磨蚀看作是融入第二语言文化的标志,还是看作是个人文化身份的丧失?这些问题都对外语磨蚀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对某种语言具有负面的看法或刻意抵制这种语言的使用,那么他在这种语言上的磨蚀就严重。当前,大学生外语学习的社会情感因素正趋于多样化发展。有的大学生将外语学习纯粹作为个人取得文凭的必要手段,而有的大学生则将外语学习作为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有大学生将外语学习作为个人职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还有大学生兼具以上多种动机。在这种多样化的学习动机驱动下,外语的社会情感因素日趋复杂,动因多样,而其反应到语言的磨蚀上也就情况不一,结果多样。

(六)外语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对于外语磨蚀的作用不可忽视。如果一个外语学习者不能在其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使用所习得的外语,就不能从周围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任何显性的回应,他的外语习得就受到巨大的限制。因为他仅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通过电脑、电视、书报等同目的语使用者进行非常有限的接触,所以与该语言的社会认知因果链就会越来越弱,该语言对他而言也变得越来越难以习得。在这种情况下,外语磨蚀,尤其是输出性语言技能的磨蚀就不可避免了。反之,良好的语言氛围则有助于对抗语言磨蚀。当前,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条件的逐步提高以及完善,大学生外语文化氛围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许多院校专门开设了英语广角或者英语沙龙,为大学生英语的习得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国外文化产品的涌入,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英文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语言载体,这些都为对抗外语语言磨蚀创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但是,这也为外语产生二次语言磨蚀提供了可能。比如有些影像制品中的语言本身就带有方言或者省略语,这使得学习者一旦一定时期内脱离了这样的语言氛围,就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

(七)语言干扰

语言干扰也称语言影响,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之中,其原有语言的信息与外语争夺认知资源所致。主要指母语对外语的干扰,也可以指一门外语对另一门外语的干扰。在表现形式上,语言干扰不仅表现在语言使用者的劣势语言技能的遗忘或丢失,还表现在他们的劣势语言在语言结构上对优势语言的借用、直译、语义拓展、语义相关替代等。在语言干扰的机制上,处于优势语言中的那些常见的、规则的、在语义或结构上清晰的、无标记性的语言特征最容易迁移到劣势语言中,相反,优势语言中的那些鲜见的、不规则的、在语义或结构上含混不清的、有标记性的语言特征最不容易迁移到劣势语言中。这就为语言学习者发生语言磨蚀提供了内部性条件。因母语问题,大学生更容易受到这种语言干扰的影响,因而更容易产生外语语言的磨蚀。例如,在中国的名谚中曾经有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而英文的标准表达却是“Fish begins to stink from the head”。在这里,我们很难找到英文中某个单词与汉语中的某个词素相对应,而一旦语言的学习者在一定时间中停止了外语的学习,就极容易受中文思维的影响而产生语义和结构的混乱,因而也就表现为对外语语言的磨蚀。

三、启示及策略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外语磨蚀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具体实际,笔者认为,要克服这种外语语言磨蚀现象,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习中注重“关键阈时期”的跨越

所谓“关键阀值时期”( Process of key Threshold )是指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主要指读、说水平)达到某一关键节点时,其语言磨蚀会出现倒置现象。超过这个“关键阀值时期”,语言磨蚀在重新的复习和补充过程中就会非常容易,而低于这个“关键阀值时期”,弥补语言磨蚀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所以,学习外语要设法达到“关键阈时期”,即在外语学习中加大语言输入量,让语言学习者从中感知语言规律,“熟能生巧”。因此,外语学习者不仅要达到“阈假设”规定的最低外语水平,而且一旦达到了“阈假设”规定的最低外语水平后,要设法加大语言输入量以便加强和巩固外语水平,最终跨越“关键阈时期”。只要学习者跨越了“关键阈时期”,语言磨蚀就可以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所以,外语学习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语言输入和操练的机会,增加对目的语的接触机会,并学以致用。

就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外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外语听和说的技能培训,再进一步加大学生们阅读外文的数量以及用外文写作的数量。阅读和写作的题材要广泛,与社会需求挂钩。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时事等各个领域,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印证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读写相对于听说而言,操作起来更简单,学习者更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印证自己的语言知识。同时,在讲授有关英语阅读和写作方面内容时,应采用灵活多变的课题讲课方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意思维方式的培养。

(二)注重创造语言环境,减少外语磨蚀

就目前有关语言磨蚀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量的外语磨蚀出现在刚刚结束外语学习的头几年里[4](74)。所以,外语学习者在结束外语学习之时,不可以以考试过关或学业结束为理由,将外语学习搁置一边,而是应当有相当频率的外语接触,从而加强外语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持有。大学生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外在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主动采取措施减少外语磨蚀。比如,可以在闲暇时间收听或观看外语频道,购买外语影像产品,订阅外语报纸等,为自己有意识地创造外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减少可能出现的语言磨蚀。

就外语教学来说,我们可以将单调的语言学习与丰富的外国文化相结合,为学生们打造更广阔的接触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机会。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多媒体、网络、影视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语言教学中融合对所学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的介绍。课外应鼓励学生多看原版书籍、电视、电影,多与外语母语持有者交流,以了解异国的风土人情,为可能出现的语言磨蚀提供外语环境,最大可能地减少外语磨蚀空间。

(三)多方位开发情感资源,强化积极情感

语言磨蚀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积极主动的态度可以促进语言的习得,有效地阻碍语言磨蚀,优良的学习动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语言磨蚀。所以,为了防止大学生外语磨蚀,就要处理好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排除心理障碍,提高信心,掌握方法,增强自觉性,正确评价自我,最重要的是培养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在外语教学中,有一些学生由于羞于开口,而导致讨厌外语学习,这些学生要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口语学习上,多开口说,减少复杂语法规则的学习,培养优良的心态。

作为高校教师,在讲授外语课程之初,就要让大学生明白外语的重要性。在日益开放的中国,外语在大学生提升自我、开拓事业、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另外,因为语言的磨蚀与记忆是否愉快相关,因此,教师们还要尽量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增强教授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活跃学习氛围。对于语言天赋较差的学生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和关心,将考试的内容偏向于语言的实际掌握,而非死板的笔试考试。

[1]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

[2]Van Els. Fifty years of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Implications for programmatic research[J].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6(6).

[3]钟书能.语言流损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1).

[4]Tomi yama,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L2 attrition-The initial stage[C]// L. Hansen. 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Vechter A,. S. Lapkin,V. Argue. Second Language retention:A summary of the issues[J]. 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0(4).

[6]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190.

[7]Weltens,B. The attrition of foreign-language skills:a literature review [J]. Applied Linguistics,1987(8).

猜你喜欢

母语外语学习者
母语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母语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