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身段柔软(创作谈)
2014-11-12余同友
我父亲曾经是一名乡镇干部,他是个“老三届”,也曾经是一个文学青年,在乡镇工作时还年年自费订阅《收获》等文学杂志。他有个习惯,即喜欢在一本简单的日历记事本上每天记上那么两句,大多是工作上的事,偶尔也写点小感触。我读初中时和他住在镇政府的宿舍里,出于一种好奇,常偷偷地看他记的那些文字。
父亲是个善良的人,但那些年的乡镇工作却常常让他为难,有时也不得不做“恶人”,他在记事本上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到红桃村搞计划生育,现在乡镇工作就是“三要”——要钱要粮要命,无奈。“要钱要粮”即是收农业税,“要命”即是抓计划生育。父亲特意在“无奈”两个字下划了两道杠杠,可见当时他内心之纠结。“三要”的结果是,老百姓与政府工作人员严重对立,越对立,工作越不好做,工作越不好做,我们的政策便越严苛,越严苛便越对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其中让人担心的是,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渐渐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只要一抓工作就要来硬的,我们的面孔是硬的,语言是硬的,身段是硬的,在基层形成了一种“硬”的政治生态。有段时间,因工作关系,我也经常到乡镇去,我发现乡镇干部很辛苦,可有不少人在面对农民时,他们身段是很硬的,当然,这个板子是不能全打到乡镇干部身上去的,其原因可能更多是我们的其它地方出了问题。
写这篇小说时,正好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做出了调整,如计划生育放开单独二胎,信访考核制度也做了修正,官场的政治生态也有所改变,比如,官员再让下属为其打伞便会受到诟病等,这些调整与改变显示出我们官员的身段在慢慢柔软,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柔软得还不够,一些官员强硬的言与行还常会刺痛社会的神经。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才写下了“于世有”这个人物,我让这把善良的“刀子”最终化百练钢为绕指柔,我希望,这样的柔软多些再多些。
余同友,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皖南石台县,中国作协会员,现供职于安徽省作协。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第七届学员,中国文联首届编剧高级研修班学员。有中短篇小说若干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及年度选本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