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唐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墓志》的几点考证

2014-11-12董坤玉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墓志

[摘 要]1993年在北京房山县医院出土了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的一方墓志,该墓志保存了重要的历史信息。本文以张氏墓志为基础,结合历史文献,对张氏之子李献诚的生平事迹进行了初步考证。

[关键词]归义王;墓志;李献诚

一、李献诚其人

张氏墓志描述了张氏的家世与生平,并对其两个儿子的任职有详细交待,张氏死于大历十年(775)三月,其元子李献诚时任“开府仪同三司行深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同成德军节度副使上柱国归义王”。李献诚,奚族,其父奚部落首领归义王李诗。此外,史载唐代还有另外一位李献诚,他是黑水靺鞨族的首领,《唐会要》卷96《靺鞨传》记载:“开元十年,安东都护薛泰请于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续更以最大部落为黑水府,仍以其首领为都督,诸部刺史隶属焉。中国置长史,就其部落监领之。十六年,其都督赐姓李氏,赐名献诚,授献诚云麾将军、兼黑水经略使,仍以幽州都督为其押使,自此朝贡不绝。”可知黑水靺鞨族首领获赐姓名为李献诚的时间是在开元十六年(728),同时获云麾将军爵,任黑水军都督兼黑水经略使。

《安禄山事迹》记载安禄山的女婿也名李献诚,天宝九载(750)秋,唐玄宗“召禄山男庆绪及女婿归义王李献诚、禄山养儿王守忠、安忠臣等赴阙,到日并赐衣服、玉腰带、锦采等,仍令尚食供养。”[1]此处的李献诚究竟是哪一位?有文章认为安禄山之婿李献诚就是开元十六年被授命为云麾将军的靺鞨族首领李献诚[2],实则不然,安禄山的女婿当为奚族归义王李诗之子李献诚。前引《安禄山事迹》中的文字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作为安禄山女婿的李献诚在天宝九载的爵位是归义王。靺鞨首领李献诚在唐代文献中并未见到任何封王的记载,但李诗之子奚族李献诚爵封归义王却有着十分确凿的证据。张氏墓志记载大历十年(775)张氏去世时,其子李献诚的爵位就已经是归义王,在距此25年前的天宝九载(750)李献诚是否已经封王呢?答案是肯定。李献诚之父李诗初封归义王是在开元二十年(732),《旧唐书·奚国传》载:“信安王(李)祎奉诏讨叛奚。奚酋长李诗琐高等以其部落五千帐来降。诏封李诗为归义王兼特进、左羽林军大将军同正,仍充归义州都督,赐物十万段,移其部落於幽州界安置。”李诗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二月去世,时奚部落仅归附数年,李诗一死,部落内群龙无首,李献诚虽在孩提,赐其王爵,以他人代理部落事务是最好的处置方式,这种方式在当时较为常见。天宝九载(750),李诗去世已有十四年,李献诚约十六、七岁,时已与安禄山之女成婚,袭封归义王也已有十几年。其岳父安禄山本属营州杂胡,天宝九载(750)为幽州节度使,管辖奚族归义州,李献诚乃奚族部落首领,领归义州,受幽州节度,爵封王,双方结婚也算门当户对。

二、李献诚的生卒年代

李献诚的父亲李诗“以开元廿四年十二月二日即世,子等幼稚在于孩提。”“孩提”《辞源》解释:“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开元二四年(736)李献诚尚在孩提,年方二、三岁[3],由此推知,其出生时间当在开元二十二年(734)或开元二十三年(735)。《新唐书·张孝忠传》记载,承德节度使李宝臣晚节稍忌刻,“杀大将军李献诚等而召(张)孝忠”,《旧唐书·张孝忠传》也记载:“既而宝臣疑忌大将,杀李献诚等四五人”。据《新唐书·李宝臣传》:“德宗立,(李宝臣)拜司空。……(妖人)密置堇于液,宝臣已饮即瘖,三日死,年六十四。惟岳悉诛杀妖人,时建中二年也。”李宝臣死于建中二年(781)。李献诚因李宝臣疑忌被杀,李宝臣猜忌诛杀大将是在其任司空之后,他被授任司空是在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其死亡时间是在建中二年(781)正月,李献诚被杀即在这个时间段内,死时年仅46或47岁。

三、李献诚的死因

《新唐书·张孝忠传》记载,承德节度使李宝臣晚节稍忌刻,“杀大将军李献诚等而召(张)孝忠”。李献诚在宝应二年(763)已任“开府仪同三司行深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同成德军节度副使上柱国归义王”,其任职之一即同成德军节度副使,据《新唐书·百官志》节度使下设节度副使一人。节度副使是节度使的佐贰,是储帅的当然人选。安史之乱后,由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朝廷对地方的控制严重削弱,形成了储帅制度。实力较弱的藩镇,往往以都知兵马使、节度副使和行军司马等使府僚佐为储帅。而以河朔三镇为主的割据藩镇是唐王朝控制最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藩帅大部分时间不由中央任命,以父死子继和军将拥立为特征[4]。《旧唐书·张孝忠传》记载“既而(李)宝臣疑忌大将,杀李献诚等四五人”。其实所谓“疑忌”并不确切,李献诚所在的成德镇是河朔割据藩镇之一,节度使李宝臣杀掉节度副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节度使传给其子李惟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226“建中二年正月”中表达了相同的见解,“宝臣欲以军府传其子行军司马惟岳,以其年少闇弱,豫诛诸将之难制者深州刺史张献诚等,至有十余人同日死者。”李献诚任成德军副大使的时间很长,其母张氏宝应二年(763)去世,李献诚时任官职即成德军节度副使,说明李献诚被授任节度副使的时间一定更早,而李宝臣被任命为节度使是在763年[5],时间上晚于李献诚任副使的时间。建中二年(781)李献诚被杀,他担任副使职位已达二十余年,在军中的地位虽不见得高于李宝臣,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比李宝臣的儿子李惟岳高出很多,对李宝臣传位于李惟岳构成极大的威胁,他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贞元八年(792),幽州节度使刘济也以其子为副大使。胡三省在《资治通鉴》卷234“贞元八年十一月”条下注云:“河朔三镇及淄青皆以其子为副大使,储帅也。河朔三镇经过与唐王朝长期较量,德宗时期开始形成以节度使之子为副大使的储帅制度,终唐之世无废[4]。李献诚就是死在河朔三镇储帅制度的变革中。

附录:

唐故特进行左武卫大将军归义都督府都督上柱国归义王赠开府仪同三司李府君夫人故贝国太夫人清河张氏墓志铭并序

朝请郎行深州录事参军薛晕撰

有唐大历十年,岁在单于三月甲午朔七日庚子,贝国太夫人清河张氏薨,享年九十。夫人列受氏姓,遐哉。邈乎仲则孝友佐周;良乃筹帷仕汉;晋称博物;赵曰右侯。龟虎联华,貂禅弈叶,盐梅柱础,何代无之。曾祖主句皇部落刺史;祖南莫干皇部落刺史;考阿穆落盆皇部落刺史。北方贵族,世禄承家。夫人挺淳懿之姿,体柔明之德,迹迈高行,名齐大家。孝敬以事舅姑,谦损以和娣姒。其理家也俭,其事夫也柔,其厉己也恭,其捡身也直。俭故能广,柔而心刚,恭以率下,直以全节,克勤内则允正外姻,惟精惟微,不忌不克。府君以开元廿四年十二月二日即世,子等幼稚在于孩提。夫人勖以义方,子亦克绍前烈。宝应二年七月一日,皇上以元子功高卫霍,德冠桓文,乃下诏曰:“张氏礼备三从,行全四德。尝有宜家之道,赞成归国之谋。夫子建功,己受金章之宠,妇姑表德,俾开石窌之荣,可封贝国太夫人”。恩由子贵,名以德升。无惭象服之华,岂忝鱼轩之宠。昊天降戾,曾不慭遗。良玉砰于空山,星婺沉于广汉。代丧邦媛,宗倾母仪。昔仲由恨禄不及亲,霜露增感。今夫人享元子二千石之禄,十有三年,可谓贵矣。未尽采兰之养,俄嗟荼蓼之哀。元子开府仪同三司行深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同成德军节度副使上柱国归义王献诚,季子特进右武卫大将军试鸿胪卿献直,崆峒间气斗极茂,灵焭焭靡依,柴毁过礼。粤以其年四月廿九日,奉迁玄寝祔于府君,从周制也。呜呼!素灵移于大陆,丹旄指于良乡。渡易水而风悲,望佳城而雾失。往也如慕,魂也何之。爰勒丰珉,式昭嘉德。晕恭命染翰,无惭直词,铭曰:“高门诞庆降生,夫人令仪。不忒渊甚,惟新蔼蔼。元子光光荩臣,惟家之宝,惟国之珍。虎符作牧,石窌荣亲。秀木必摧,芳兰易折。奄忽逝水,苍茫苦月。已焉哉。弃华屋而归夜台,泉扃閟而无昼,楚祝招而不来。”

参考文献:

[1]姚汝能:《安禄山事迹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2]许辉.论唐玄宗朝对两蕃政策及其对幽州的影响[J].唐都学刊,2008,(11),24页。

[3]王策:《<唐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清河张氏墓志>考》,收录于《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民族出版社2004年1月版。文章记载:“开元二十四年李府君卒时(李献诚)也只有十几岁,与墓志所记‘(李府君)子等幼稚在于孩提相仿佛”,孩提大概二、三岁的样子与十几岁仿佛相差太多。

[4]冯金忠:《唐代武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5]吴亭燮:《唐方镇年表》卷4《成德》,中华书局1980年8月版。“广德元年李宝臣”。按宝应元年月改年号广德。

作者简介:董坤玉(1979-),女,河北沧州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历史、考古。

猜你喜欢

墓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显?墓志》(民国拓本)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图说书法[八十五]
图说书法(七十九)
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的文房用具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内丘出土隋代墓志
洛阳新出土《姚异墓志》考释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