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良暴动”打响了滇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

2014-11-12杨丽芳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杨丽芳

[摘 要]土地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陆良早期地下党组织和发动了1930的“陆良暴动”,暴动震惊了全省,打响了滇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在云南革命史迹中具有重要作用。“陆良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播下了革命斗争的火种。“陆良暴动”的意义是巨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凡是经过这场斗争锻炼考验的同志,后业成为了党在陆良领导抗日斗争、解放斗争的中坚力量,其敢于反抗敢于斗争敢于为贫苦百姓翻身求解放的精神永远影响着陆良人民,也激励着今天的青少年。

[关键词]“陆良暴动”;滇东;武装斗争

陆良是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开展革命活动较早的县之一。一九二八年程熙文等陆良进步青年在昆明创办了《陆潮》,并到陆良秘密宣传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一九二八年,中共云南省临委抓住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到陆良任国民党县长的有利时机,派出特派员和抽调地下党员到陆良开展地下工作,当时调入陆良的有:陈熙文、吴永康、杨立人、王启瑞、刘苑梅、徐文烈、杨东明、阿希白等十多名党员和积极分子到陆良开展工作。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建立了中共陆良县特别支部,之后省临委书记王德三同志到陆良视察工作并向党员传达“六大”会议精神,制定了《陆良工作大纲》,并派省委宣传部长张经辰来陆良指导和帮助工作,先后建立了中共陆良县委,陆良中心县委和城区、三岔河、马街三个党支部和团县委。在陆良城乡广泛开展学运、农运、兵运和统战工作,为开展武装斗争做准备。

王德三云南祥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广州黄浦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被党组织派回昆明,任中共云南特别委员会地书记,1930年由于叛徒的出卖被捕,在昆明英勇就义,享年30岁。

“陆良暴动”是中共陆良中心县委根据省委的部署发动的一次规模较大的武装斗争,是滇东地区武装斗争的先声。1930年上半年,省临委宣传部长张经辰到陆良,在“旧州会议”上布置了暴动的准备工作,成立了以吴永康为首的“兵委会”,决定将暴动武装暂编为红军三十八军,下辖三个师一个独立旅,根据省委的部署,县委制定了武装暴动的具体计划。

吴永康,会泽县小乌龙村人,1924年考入云南省第三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省临委派吴永康到陆良第一小学任教,后调往三岔河小学任校长,1930年陆良暴动任暂编红军三十八军军长,暴动失败后,由熊从周县长安全转移出陆良。

1930年7月3日晚,“陆良暴动”开始了,暴动部队兵分三路,一是旧州、白鹤堡一路,由第一师、第二师的师长方鹤鸣、康建设侯率领的武装首先摧毁了敌板桥公安分局顺,杀了局长卢永庆等四人,随后奔袭旧州敌分团首李兰亭的老巢,击毙了旧州分团首李兰亭,捣毀其老巢,首战告捷而乘胜挺进到县城郊外的普济寺、大泼树一带,等待三岔河一路的正面攻城部队。

方鹤鸣,陆良板桥白鹤堡人,青年时投入滇军胡若愚部,后因作战勇敢升为营长,1927年滇系军阀混战,率陆良籍士兵回乡,1929年熊县长委任为县团防大队的中队长,1930年陆良暴动时为“兵委会”成员,并担任暴动部队暂编三十八军第二师师长,暴动失败后被叛徒杀害,年仅31岁。

康建侯,曲请三宝人,1923年就读于昆明成德中学,1926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省临委派其到陆良旧州小学任校长,以校长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参加陆良暴动并任暂编三十八军第二师师长,暴动失败后,被熊县长安全转移。

二是三岔河一路,由军长吴永康指挥军直部200余人武装,天黑进入埋伏地,包围了“孙公馆”,“孙公馆”是当时县团防大队长孙昆的住宅,孙昆是当时任龙云的参谋长孙渡的胞弟。派侦察员陈玉才两次侦察,现敌人毫无戒备,待马街、老鸦召的武装会集后,准备行动。此时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三岔河一个外号叫“鸡司令”的惯偷,邀约了一伙人抢窃曲靖商人停泊的黄豆船,商人到“孙公馆”报案,孙玉山吹哨紧急集合武装人员出动,暴动部队一时弄不清真情,误认为暴动机密泄漏,敌已有准备,吴永康等领导人研究认为敌人武器精良,并弹药充足,硬打就要吃亏,决定停止行动,分散回原地听候通知。由于敌情判断错误,错失良机,计划落空。

三是独立旅留在县城做内应,待一、二路完成任务后到普济寺汇合,一起攻城,做内应。城内也休息好了接应准备。当天王启瑞张镇枢、郑明昌、罗宗祜以县师范学校碾米为由,拿到了城门钥匙,通夜半开东门,李杀白派张秉仁、何汉名、黄德名持械把守南门,并派人察看了团防总局、公安局,均无戒备,汪德生等二十余人准备了大量的手电筒,等待两路会师的攻城部队到来,里应外合。

旧州、白鹤堡一路胜利完成预计任务到达指定地点等待三岔河一路,但始终联系不上,在普济寺等到快天亮时都没有等到三岔河一路,估计出了问题,只得绕城而过,把部队拉上白鹤堡后山,在陆良、马龙、曲靖、宜良四县交界的牛头山打游击,浴血奋战一个多月后,由于敌众我寡,在滑泥坡一战,被敌人全部打散,方鹤鸣、陈东祜、马朝亮各自突围脱险,二师师长方鹤呜同少数人脱险后在磨盘山农民的田房里休息,被混入部队的反动族长方茂图(方斋公)乘方鹤鸣熟睡之机,指使方绍堂(外号猫脸)用大石头砸死,方茂图还借此向反动势力讨好“报功”,熊县长对这种人很痛恨,最终以“陪杀”的罪名将其枪决。

暴动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陆良,此时,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以县长的合法身份作掩护,沉着机智,巧妙应对,把吴永康、徐文烈等一批参加暴动的人员,安全转移出县城,并平息了事态,只有少数的武装人员不得不枪决。为了不引起省政府的警觉,熊县长以“无名散匪假借共产党之名,行抢劫报仇之实”上报结案。

“陆良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在陆良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并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滇东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是云南省临委进行武装斗争的一种尝试,为以后的武装斗争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陆良县志》第28篇人物,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年。

[2]《中共陆良地方党史资料》专题资料篇,云南新闻出版局出版,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