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2014-11-12李卓林

记者摇篮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即时通讯新闻报道客户端

李卓林

微信作为一种定位于移动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已然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行其道。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作为微时代的产物,微信改变着受众接受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受众实际的体验为角度,对微信在新闻报道、新闻传播等应用层面的作用试做探讨。

一、微信的传播特点

1.便捷的声音传递

微信传播的一大特点是即时性,它同一切即时通讯软件一样,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够对信息进行快速接收和反馈,即使在信息达到时,用户并未打开微信终端,推送功能也可保证传播效果不打折扣。不仅如此,微信的语音留言功能,打破了传统语音交流局限,如打电话、对讲机对讲,均要求通话双方同时在通话的信道上,而微信则通过语音留言的功能实现传受双方时间空间不对等时的信息交流。

2.移动终端的多媒体传播

在微信之前,手机中的多媒体内容最早以彩信的形式存在,在彩信时代,包含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的多媒体内容能够以推送的方式发送到受众的手机终端上。而在微信时代,得益于操作方式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发送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变得更简单,简单的多媒体信息发送带来的是“对讲机”式的语音传播方式。

3.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微信使用者的传播受众由多部分组成——最初从相对稳定的熟人群体出发“和亲近人说话”,再逐渐扩展到陌生人层面、整合了QQ的漂流瓶功能,微信融合了手机通讯录、QQ用户群和新浪微博用户其基数庞大、层次多样的受众群体,给微信使用者以新奇的受众体验。在这种与陌生人交谈的随机传受关系中,有利于建立新的稳定传受关系,这也是微信与传统即时通讯工具所不同的重要一点。

综上所述,微信作为一种新兴媒介,综合了多种媒介的不同特点,给受众带来新的媒介使用体验。

二、微信报道新闻的优势

在各类传统媒介激战信息时代的今天,微信作为改变新闻报道方式的工具也被推到这场传播战争的前沿。

正如上文所述,便利的声音传递正是微信的一大特点,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特点。在音响新闻、音响信息传播越来越受到局限的今天,微信让不能发声的传统媒体发声。

以《纸媒“发声”——浅谈钱江晚报对于微信的运用》一文的案例做以代表:“直至目前,免费的语音传播,依然是微信最主要的特点。钱江晚报在运营官方微信平台时,认真研究并利用了这一声音属性。我们将成龙、延参法师、冯小刚等一批年轻受众喜爱的明星的声音搬上了微信平台;2012年10月麦加等文艺明星的“喊你起床”以及2013年春节期间,众影视明星及钱江晚报编委会成员“向你拜年”的活动,饱受微友好评;利用浙江方言众多而举办的“浙江方言好声优”,也在粉丝中掀起了一股展示家乡方言的小高潮。

可见,传统纸媒既无电视的“声情并茂”也无广播独占专业性的优势,但仍然利用微信独特的多媒体功能走出了纸媒的局限,扩大了影响力,增强了传播效果——正如保罗·莱文森在其《软利器》一书中提出的“弥补性媒介”这一概念所陈述的那样,微信作为传统媒介和传统人际传播工具的弥补性媒介,能够被传统媒介所利用弥补自身的缺点,这也是未来媒介应用微信进行新闻活动的重要发展方向。

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等依赖技术程度较高的媒介来说,微信除了信息、内容推送的大众传播要求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能拉近媒介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继微博之后,微信成为了更好的大众媒体反馈工具,其文字功能在反馈用途上与微博、短信等传统互动参与方式相同。笔者在收听长春本地的广播电台FM88.0时便加了其官方微信,并通过节目中的互动,广播节目主持人能够快速地播出受众对其节目的各种反馈,无疑更增添了收听节目的乐趣,达到了加强传播效果的目的。

三、微信新闻业:并不明朗的未来

1.新闻客户端竞争激烈

无论是传统媒体,包括诸如人民网的党派媒介或诸如《新文化报》的都市类媒介,抑或是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都试图在移动终端应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些客户端不但有着传统习惯受众的支持,更具有专业性和分众化,较早地占领了新闻客户端市场。具体说来,网易新闻客户端于2011年3月上线,目前用户数突破千万,而新浪推出的掌中新浪早在2008年初就已经上线,更是将与新浪微博相融合作为其重要定位。而凤凰则走多品牌路线,包括凤凰移动台、凤凰新闻、凤凰周刊、凤凰阅读四种应用,定位在中高端用户。搜狐新闻则在2011年上线,主攻草根市场。微信作为非专业新闻类应用而是即时通讯软件,很难在新闻报道激烈的客户端市场中树立起自己的阵地——缺失专业性是其最大的弊病。

2.微信作为新闻报道工具无明显优势

如上文所述,微信并不是专业的新闻客户端——而是即时聊天工具。因为缺乏相关的数据调查,就笔者自身的用户体验来说,除了安装微信绑定的“腾讯新闻”每天定时推送四条新闻外并没有收听任何专业新闻服务商。而点开腾讯新闻发来的任何一条信息,都会以打开新网页的方式阅读这条新闻,而且一般下面还会附上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尽览每日资讯”的腾讯新闻客户端软件广告——不谈每天四条的信息量和阅读方式的不简便,这条广告就表明腾讯也没有把微信的重点功能定位在RSS式的订阅新闻阅读上,诚然,微信具有上文所述的“立体性”的优点,但是微信的新闻推送也仅仅提供了分享功能,连基础的评论都不具备。

就这一点来看,从新闻报道方式上讲——微信大大不如微博。微博的病毒式扩散影响力和受众发表自我观点的功能要比微信强大得多,同时,每个参与微博的人都可以作为自媒体而存在,而微信则不能——对于个人用户,它只能完成1对1或1对群体的小范围传播,而不能像微博传播一样完成信息的网状自然扩散过程。笔者在iPad上仅仅安装了南方周末的客户端和汽车类媒体汽车之家的客户端,将之与微信横向对比,可以看出,微信推送新闻不但信息量少,而且浏览不便,同时也缺乏评论机制——在这点上,微信无论如何发展,其定位也终究是具有高级功能适应现代传媒客观规律的即时通讯工具,而非专业的新闻报道工具。

综上所述,尽管微信颠覆了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但微信技术对于新闻报道方式的更新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同质产品太多、欠缺专业化、受众需求薄弱乃是微信在新闻报道应用中的最大弊病,因此,笔者认为,新闻报道方式肯定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改变而改变,但其改变的契机绝非诸如微信之类的即时通讯软件。

(作者单位:吉林日报)

猜你喜欢

即时通讯新闻报道客户端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民事诉讼中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采用进路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视域下的即时通讯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